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充是我国两汉时代最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在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上,他以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为基石,建立了完整的无神论思想体系,从而把我国古代无神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王充的学说,对汉代盛行的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他的“疾虚妄”的战斗精神,也给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国内发表的几十篇有关柳宗元的论著,没有一篇专门论述柳宗元的辩证法思想。这已影响到人们对柳宗元哲学思想的正确评价。看来,柳学研究亟待深入,而对柳宗元辩证法思想的探讨,则是关键。柳宗元继承荀子和王充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但是,他的元气学说并不仅仅停留在荀子、王充的水平上。柳宗元成功地把唯物主义元气论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把王充的元气自然沦提高到了元气本体论阶段。  相似文献   

3.
王充对魏晋经学产生了不少影响,这在王肃经学中得到典型的体现。王肃之父王朗在会稽任职时获得《论衡》一书,王粲将《论衡》一书带至荆州,王肃之师宋衷与王粲同为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因此王肃接受王充思想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王肃以求“实情”的治经态度对当时盛行的郑玄经学作了辩证地批判,这种治经态度和批判精神当多得益于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反对谶纬的健将,王肃亦反对谶纬学说,在经注中常对感生等现象作理性化的解说。王肃经注具有平易质实、简洁精炼的特征,这种风格与王充文学主张与文章风格等的影响有不少关系。  相似文献   

4.
尽管“蝗不入境”的历史书写在东汉时期还没有形成为一种固定用以描述良吏的“模式”,但这种书写现象最早出现于《东观汉记》这一官修史书,值得深思。以往学者无论从汉王朝对循吏的褒崇,还是从天人感应下的灾异天谴说谈及这一问题,都只是东汉“蝗不入境”历史书写的大背景,缺乏直接关联性。即使有的学者分析到了谶纬学说,但在具体论证中往往泛泛而谈。实际上,“蝗不入境”书写始现于《东观汉记》,与东汉时期蝗灾频繁而又严重、谶纬学说盛行而又意识形态化、“变复之家”的德化思想及其积极宣扬更有直接关联性。特别是王充在《论衡》中多次提及,汉代“变复之家”积极宣扬德化变复思想,使得蝗虫从“灾虫”化为“神虫”,这对东汉时期“蝗不入境”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作为思想家的王充,敏锐地注意到“变复学说”对于历史书写的深刻影响,并作了批判和分析。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古时期“蝗不入境”书写模式的产生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 ,东汉的王充是一位奇人。他一生“得官不欣 ,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 ,居贫苦而志不倦”。博览群书 ,“考论虚实”,以求“没华虚之文 ,反敦庞之朴 ,拨流失之风 ,反宓戏之俗”,结果写成《论衡》一书 ,在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 ,留下了一枝奇葩。这使得海内外学术界 ,既关注王充这位奇人 ,又关注《论衡》这部奇书 ;围绕王充其人其书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李维武教授的《王充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一书 ,即是一部关于王充思想研究的新的力作。《王充与中国文化》,作为一部形成于新旧世纪之交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王充“命”论思想形成的原因,前人已有研究,但很少从社会特别是汉代选官制度这个角度加以研究。作者试图从汉代迷信的社会环境和特权阶层控制的仕进制度等方面,粗略探讨王充“命”论思想以及“命”与“行”分途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道”是古代的一种社会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值得深入研究。过去,论者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这个学说的传播及其流弊上,对于它的发生问题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的。为了全面把握这个学说的思想实质,本文打算围绕王道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期拾遗补阙。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俄罗斯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已走过了60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在其整个传播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俄罗斯文学的传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中将以传播学的“5W”模式作为研究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效果5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前后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揭示改革开放后俄罗斯文学的传播发展所产生的新变化,为进一步开展对俄罗斯文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岱舆适应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需要,积极运用儒家文化对伊斯兰教经典进行阐释。对于儒家文化,他认同修齐治平、三纲和五常等思想;借用诸如“形”、“神”、“理”、“气”、“人极”等儒家学说概念;批判儒家文化不承认天地主宰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代俄罗斯“乡村散文”以及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作家拉斯普京,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梳理拉斯普京以及当代俄罗斯“乡村散文”在当代中国的影响与阐释,对于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在探究民族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精神方面对当代俄罗斯作家的借鉴与吸收,具有典型的意义。历史的相似性使中国学者和作家对俄罗斯当代“乡村散文”产生了浓厚兴趣。道德问题和民族性格问题始终是中国作家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对民族意识的自觉追寻是当代中国作家关注俄罗斯“乡村散文”和拉斯普京创作的根本动力。拉斯普京对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与冲突的思考,给当代中国作家和读者带来不小的启发。由此,相同的文化观念掀起了中国作家和学者研究俄罗斯“乡村散文”的热潮。当代中国学者和作家对俄罗斯“乡村散文”及拉斯普京创作的关注融入了当代中国作家和学者对民族、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民族,他们崇尚英雄,对祖国怀有羞涩而深沉的爱,且其民族性格具有极强的韧性和硬度。俄罗斯人固有的“大地崇拜”思维逐步转化为“神圣罗斯”的理念,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又蜕变为民族主义的思想,上述思想都与俄罗斯的弥赛亚学说紧密联系。“帝国意识”也随着上述思想从萌发走向成熟,乃至得到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存在一个隐性的俄罗斯(НевидимаяРоссия)。可以说,由“土地崇拜”演化而来的,在“神圣罗斯”理念与“弥赛亚”意识表象下的“帝国意识”是贯穿俄罗斯文学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汉代美学,是中古美学思想发展的思想前孕,而王充的美学思想是这一前孕期最动听的胎音!然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王充的美学思想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一王充的全部美学思想的中心在于阐述“真”与“美”的统一。他在“对作篇”中对自己写作“论衡”的意图和动机作了这样的说明: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  相似文献   

13.
王充的理想人格观与其文论──王充系列研究之二郑先兴,金宪文“文如其人”,人与文是不可分的。王充在谈文时,实际上是在谈人;而在论人时,又在讲文。因此,认识王充的理想人格观是把握工充文论的基础和锁钥,而认识王充的文论则可加深对其理想人格观的认识。王充的理...  相似文献   

14.
《老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虽然它全文不过五千字,但是内容极其丰富,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兵书。不仅历代的统治者要向它探索统治的方略,而且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要从中寻找精神的武器。在中国哲学史上,象韩非、王充那样的唯物论者固然承认自己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就是反对老子的唯心论者,也都暗中向他吸取思想资料,历代的大诗人、大作家接受老子思想的就更不用说了。在中国是如此,在国外,《老子》也是一切所谓汉学家的注意对象。特别是在当前,西方许多学者(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家)都认为老子的“道”的学说,同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论点不谋而合,并且中国古代的科学萌芽多同道家有着联系,从而在国外掀起了一股研究《老子》的热潮。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考察,详细介绍其进步乐观思想、进化历史观、种族主义思想和自立求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揭示达尔文进化论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充是东汉初年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据记载有《六儒书》《政务》等多种,留传于后世的只有《论衡》一书。《论衡》现存八十四篇(另有一篇有目无文),均为王充所作,它是研究王充学说的可靠材料。《论衡》一书所论述的内容极为  相似文献   

17.
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系列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系列研究之三郑先兴王充作为一代思想大家,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本文拟对王充的教育思想作一探讨。一、关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开展教育有什么必要?这是一个教育学家都要回答的问题。王充认为,教育的必要性在于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应该给王充的胎教思想一个位置。一、王充及其《论衡》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生,汉和帝永元中(永元共十六年,从公元89年到公元104年)病逝。王充出身“细族孤门”。祖父王汛、父亲王诵在钱塘(今杭州市)时,“以贾贩为事”,因“与豪家丁伯等结怨”,(《自纪篇》)于是迁居上虞。王充青年时期曾到都城洛阳上太学,拜班彪为师。“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后来回到家乡教书,其间曾当过一段时期的县、群功曹(掌管人市及参与政务)和州从事(刺史的属官),因与长官意见不合,又遭到别人诬陷而辞官。从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时王充六十岁)起,先后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评述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时,一般总是推崇浑天说和盖天说,而对起源更早的平天说则甚为冷漠。诚然,浑、盖二说中提出的曲面(或球面)的天宇概念是导向近代天文学的一个很基本的概念,而平天说则连这样一个必要的概念也未提及。对于王充在《论衡》的“谈天”、“说日”两篇中所阐述的宇宙模型,人们也一般将它等同于平天说而予以忽视,在王充的宇宙模型中,平正的天地是一个首要的前提。王充基于一般可鉴的客观现象和事物运动规律,在“谈天”、“说日”中对平天说作了论证和解释,使王充的宇宙学说有了一个坚实的认识论基础,从而成为一个足可与浑、盖二说相提并论的独特的平天说。而且这一学说在宇宙结构、地理概念和太阳视运动诸方面都有高于浑、盖二说的许多优点,今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天下》是20世纪上半叶由中国人所办的一份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英文文化期刊,致力向英语世界自主传播儒家学说,摆脱西方传教士译介儒家经典的宗教性解读与理解的宗教色彩,多角度传播、阐释儒家学说,既有中国学者以20世纪心理学为基础对儒家圣人形象的"还原"努力,也有西方学者从中西思想比较入手,对中国儒家学说所做的比较研究,是20世纪下半期儒学研究之先声,推动多元化儒学思想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