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属性和铸魂育人功能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把握好“融入什么”“为何融入”和“如何融入”的三重维度。从历史厚度、理论深度、情怀温度、政治高度、实践力度五个方面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宏观上促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永续发展,中观上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提质增效,微观上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大力培育,需把握好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结合教材,充盈教学内容,注重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二是结合专业,提升教学效果,注重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统一;三是结合实践,强化教学重点,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观点,这些重要精神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中。在研究生思政课中,要体现出与本科生思政课不同的融入方式,特别是要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高度与理论深度。在理工类高校中进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的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探索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同师资力量、解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打造“大师资”、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融入“大文化”等方式,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首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原理”课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之一,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运用党的光辉历史铸魂育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是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教育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好“原理”课和阐释好“三个为什么”的客观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原理”课教学需要在坚持思想引领、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基本原则,坚持研读吃透教材、避免错误倾向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自信、展现昂扬豪迈精神风貌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制度规划的多重维度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  相似文献   

6.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会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它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以党的伟大精神谱系武装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必然选择。要将彰显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光辉成就、体现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党的文献、反映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故事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形成融合,与大单元教学专题内容形成融合,与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形成融合,以引领时代新人从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重要意义,也为“四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四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有助于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增进政治认同、承担责任使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学研究、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课堂、拓展“大思政课”的实践课堂、连接线上线下的网络课堂等,是“四史”教育有效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成果,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融入的前提;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厘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是做好融入的基础;把握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精神已成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度挖掘二十大精神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内涵,将二十大精神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其中,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从师资建设、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创新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贯彻十八大精神是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转变观念、充实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并具体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重要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方式和途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全面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增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2月10日在线上进行,累计参会人数近600人。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等融入其中。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育人理念、打造过硬政治素质、把握科学育人艺术,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抓好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养思想品德好、知识能力强、民族认同深、综合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优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协同育人体系,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建设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既是课程思政谋创新的必然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党和国家稳基业的重要举措。高校课程思政要高质量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做到“道理”讲清、“学理”讲透、“哲理”讲活,必须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重视教师专业知识与政治素养的提高和培养,提升教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完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提升教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事关思想政治工作全局,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工程.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激活师生两大主体,构建积极有效的良性意识形态"同意"机制,是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的前提.融入的有效路径在于,以十九大精神为导引,以专题教学为抓手,处理好专题教学与教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系统性和方向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专题教学中处理好政治性、学术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关系,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时代温度与热度.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文献体系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权威。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统筹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两个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胜利向前。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即日起本刊决定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的稿件。希望来稿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经济学角度,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要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教师就要用心做好理论联系实际这篇大文章。“原理”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应立足于学,立足于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原理”课该学、好学和管用;需要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为宗旨,需要把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联系教师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展开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在深刻理解理论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下功夫。其中,特别要注重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个最大和最重要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