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民间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表现出极大的艺术价值,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对巴蜀文化风情和四川方言进行了独特的运用,尤其采用了摆龙门阵的独特写作模式。但这种模式在主流文学作品中却一直受到冷遇,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学到底还是交织相融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常以其所具有的史诗性受人关注,此外,他还以卓越的艺术技巧,特别是精湛的结构方式,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从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空间展示三方面就《死水微澜》的结构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问世以来,从地域文化及人物形象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的文章颇多,但深究文本中蕴含着的文化冲突因由的论者却很少。《死水微澜》蕴含了中外文化的多重冲突,袍哥与教民的冲突是中国的封建文化与西方的外来文化相激荡的表现,蔡大嫂冲破传统礼教束缚的言行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袍哥与教民在死气沉沉的中国内陆地区激起了波动,蔡大嫂的"离经叛道"给国人带来了一丝鲜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李(?)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三部曲的环境描写问题作了探索,认为李(?)人三部曲在环境描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时代性,浓郁的地方性,空间的细致、真实和准确性,地理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描写手法的开放性等。  相似文献   

5.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代表了李劼人小说创作的成就,蔡大嫂、黄太太和刘三金这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进发的生命激情的背后,是作家独特的妇女观,平等是他的妇女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继1983年李劼人学术思想讨论会之后,1987年6月,为纪念李劼人诞生九十六周年及他的三部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发表五十周年,由成都市文联发起召开“李劼人作品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四川省社科院、省作协和省内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四川省、成都市部份文艺理论工作者、中青年作家共七十多人,其中有黎本初、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曾指出,李劼人的“大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中“各个阶层人物之生活样式,心理状态,言语口吻,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亏他研究得那样透辟,描写得那样自然。他那一支令人羡慕的笔,自由自在地、写去写来,写来写去,时而浑厚,时而细腻,时而浩浩荡荡,时而曲曲折折,写人恰如其人,写景恰如其景,不矜持不炫异、不惜力,不偷巧,以正确的事实为骨干,凭籍着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前,郭沫若同志曾经为李劼人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下简称李氏《三部曲》)的艺术魅力所“陶醉”,欣悦地赞为“小说的近代史”、“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新中国成立后,作家得有条件和机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小说进行修改和再创作。今天,人们仍然为这部精采的《三部曲》所倾倒,认为是极其难得的“乡土教材”,经过提炼、净化和浓缩的地方语言宝  相似文献   

9.
李劼人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川籍作家。本文从分析其“三部曲”入手,认为李劼人“三部曲”语言艺术的真正价值还在于地方色彩之外的三个方面的独特性:一、细腻和谐的人物语言;二、凝练精当的描写与叙述;三、外冷内热的情感潜流。文章对其独特性逐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是史诗性的作品。这三部连续性的历史长篇小说,其结构受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影响,创作方法却是民族式的──情节完整、故事性强、人物鲜明。对这样融古今中西为一体的、具有文学和历史双重价值的优秀之作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李劼人先生的<死水微澜>中主要人物邓幺姑,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在她身上光明与黑暗,叛逆与贪欲,泼辣与善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者通过这一人物性格的描写,展示出黑暗社会在她心灵上的投影,详尽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李劼人先生的作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颇深,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笔者曾将李先生的《死水微澜》中常见的四川方言语汇汇集归类注释,对准确理解文义似有辅助。现继续将其《暴风雨前》中的四川话词语(包括词、短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予以注释。所收条目均以李 人作品中的写法为准(以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一版本子为据),并用国际音标给条目注音,注音以成都话实际读音为准。释义不求全面,特别是有的条目普通话中也有,但词义与方言迥异,只释文  相似文献   

13.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生前从事文学活动50年,著译600余万字。其代表作三部连续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写的是辛亥革命的时代巨变,是史诗式的作品。1991年6月20日劼人先生生日这天,由成都市政府主办,市文联、市文化局等单位承办,隆重举行了李劼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四川省、成都市党政领导,文艺界和其他各界知名人士李致、马识途、张仲炎、谭洛非、杨牧、杨明照、唐正序、苏恒、以及外国友人和亲属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4.
《死水微澜》主题的史诗性与法国自然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无论从其反映历史的方式上 ,还是其科学写实的创作精神以及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上都深深镌刻着法国文学、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对四川历史风俗的了如指掌 ,使其作品不愧为中西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背后的多重"实力"及其相互勾结与制衡,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小说中人物各自对不同"实力"的依附及对其命运造成的影响,来考察身处由启蒙而救亡的历史变更中,李劼人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对动乱中国社会走向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丰富多样的文学现象表明,每个时代都可能产生大作家,他们必定会给文学领域带来新的题材和新的形象。《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劼人选择了一个前人未能写过的题材,这个题材来自他“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而且“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捩点”的社会现实。他从当年一系列光怪陆离的现象,发掘出近代四川社会衍生出的两个对立的“土”、“特”产物:“袍哥”与“教民”。两种势力相激相荡,它们之间的起伏消长受制于北京的政治气候,而根子却在于帝国主义的操纵,这就抓住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某些本质方面。在30年代的新文学创作中,这个题材可谓重大,并且新颖别致,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其开拓意义值得充分肯定。然而题材重大,并不等于作品就能成功。“写什么”与“怎么写”之间还存在着一段非常艰苦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浅析蔡大嫂的“川辣子“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气质源于不遵礼法的巴蜀文化传统 ,对这一气质的反封建意义不宜脱离历史 ,估价过高。  相似文献   

18.
《死水微澜》的观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水微澜》创作的成功,昭示了观察的范围和内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观察方法与技巧,再次证明了观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手段,是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锡庆、齐大卫主编的《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6年2月第1版,91年5月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写作))“表达”一章中,对叙述、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分类特别详尽,尤其是叙述和描写,竟分别从五个、三个不同的角度,不但分出了类别,而且还作了说明:这是一般写作教材所不及的。然而,一讲到议论,就讲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这又令人失望。由此,我又联想到读过的大学写作其他教材,莫不如此。于是,想把自己从《写作》一书中得到的启示,变为给议论分类的钥匙,自己来尝试一下,弥补议论无分类的缺陷,同时,向大方之家求教。  相似文献   

20.
[简评] 看完此文,心情非常沉重,作者以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的身份,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大地震给人家庭与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写出了政府、军队、医生等积极施救的过程,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文章主要采用了内心独自的描写手法,同时兼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生动细腻,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