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结合宏事件理论管窥"XP到C"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化过程,发现:(1)基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XP到C"构式网络承继两个子图式构式"VP到C"及"AP到C";(2)"XP到C"构式在历时演化中不是单向线性发展,而是宏观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变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两次构式化及四个时期的构式演变关系;(3)宏观构式层现网络中由词汇构式"到"向"AP到C"构式的两次构式化过程分别受事件融合和构式压制的认知驱动。从历时构式语法视角对宏事件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汉语宏事件的认知识解,并为其语用效用提供历时理据。  相似文献   

2.
“是”字存在构式在不同语境中语义语用有所差异,我们视不同语境下表义有所差异的“是”字存在微观子构式为“是”字存在构式的微构式。微构式在凸显事物存在状态或属性判断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语义上具有连续性。我们把“是”字存在构式放在构式网络中考察,发掘微观子构式的形成演变机制及表义特点。在构式网络中,“是”字存在构式节点承继于存在构式与“是”字判断构式,体现了构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3.
构式语法为我们分析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解释了汉语中常见的双宾构式,并以三类特殊的双宾句,即固定表达类、倒装类和角色融合类为例探讨了构式语法的解释力,得出构式语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既能分析典型的语言现象也能有效地解释语言中的边缘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名翻译研究不能局限于音译原则,还可能涉及具体语境对人名形式的要求,甚至对非人名形式的选择等。翻译的构式语法途径可以提供更综观的描写视角。文章在基于构式观的翻译过程认知模式下,尝试对英汉人名翻译过程做出系统描写,将英语人名构式的汉译归为人名构式、类人名构式、超人名构式与非人名构式四类形式对应,十余种具体翻译策略,通过对翻译过程中译语表征图像建构阶段的拆解分析,呈现人名翻译的策略选择机制,并提出,实现译文表征图像的实体化是构式观下英汉人名翻译策略选择的根本理据,人名翻译的复杂性可由动态翻译语境中译者对译文表征图像的不同建构方式来阐释。   相似文献   

5.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义及功能等语言特征;从历时角度探析该构式的演变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话语选择理论等视角出发,认为“遇得到(X)”构式形成的语言理据包括过度分析、不足分析和隐性分析,其非语言理据包括具身体验性、认知经济性和语言生态性。  相似文献   

6.
“××化”构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类词汇化构式。基于对该构式相关语法特征的描写,研究应用认知语法理论,从构式的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探讨其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其一,“××”与“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概念重合,是该构式语义成立的前提。其二,“××”分别是形容词、动词或名词时,与“化”的整合机制不同,这就决定了构式的多义性。其三,从构式内部视角来看,各构式变体的认知本质都离不开顺序扫描的识解方式,在这一识解方式下,“化”概念的动体的变化过程得以突显;从构式外部视角来看,对“化”概念的识解方式不同,“××化”便会发挥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主体、内容及过程等层面对课程审议模式的内涵予以澄清,基于审议的方向和重心的视角,提出上构式课程审议和下构式课程审议两种模式。通过对国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的考察,将其归纳为下构式的审议模式,在对其基本特征与成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创建一种上构式的通识教育课程审议模式,并对不同阶段的审议内容和特征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8.
以Goldberg的构式传承说为基础,深入研究在构式习得过程中构式之间的传承联结与学生隐喻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隐喻能力教学提供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9.
构式语法将构式视为一种规约化的知识,这决定了如何认识构式的内涵和范围及构式网络特征.构式语法将语言交际当作构式知识建构和使用的过程,构式既是使用的产物,也是使用的单位,还是使用的方式.互动是构式生成和运作的基本机制,构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构式形义特征的分析中,需要倡导这样一种精致还原主义/精致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立足整体,重视还原,强化多重互动关系的整合机制分析.构式语法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可以将构式观念由内而外逐层推展,充分发挥构式语法观念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构式搭配分析法的实证性研究显示,共有29个动词出现在Here指示构式内,且这些动词在数量、分布以及与构式的关联强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源于动词与构式在语义上存在不同的兼容度。研究发现,受Here指示构式的语义限制,完成性动词与构式融合时,需要消减有界性,从而临时获得非完成性概念。同时,动词与构式的关联强度还受制于其表征事件之间的关系类型。表征Here指示构式事件子类的动词与构式的兼容度最高。与构式事件构成前提关系的动词亦可与构式形成较高的兼容性。而只能在有限条件下与构式事件相关联的动词表现出较低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1.
构式语法的最新进展是其历时研究维度的开拓。构式再创是始创构式浮现出新创构式的巨变,构式调变是既成构式内的微变。这种微变在构式巨变前后对其有重要影响,两种机制有量变和质变的因果关联。论元结构构式的再创涉及语用需求、图式化、题元配置、构式义和语义句法联结的互动变化。构式再创可以从关联能产性和固化度的使用频率及句法分布差异方面得到佐证。以单宾语“考”构式进行多维度的共时考察和历时调查发现:构式中的考官主语题元由于变异而再创了考生主语构式;这两个构式目前不但共存,而且新创构式的能产性远大于始创构式。  相似文献   

12.
构式化是语言的一种动态演变过程。"X了"用作反预期类话语标记的构式形式主要有"完了""坏了"和"糟了",其构式化动因和机制包括句法位置、经济原则、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从构式义的不可预测程度和构式语言结构的紧密程度视角来分析,话语标记"完了""坏了"和"糟了"分别具有高级、中级和低级的构式化等级。反预期类话语标记"X了"的构式化等级差异主要源自"X"语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构式语法框架下的语法研究近来在汉语学界方兴未艾,然而囿于种种因素,对该理论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和偏差。在认知语法的视野下,通过辨析构式的经验基础确定构式意义的来源,并针对张伯江对专有名词存现句现象的探讨,从构式角度对该现象尝试做出新的阐释,进而确立专有名词存现句所独属的构式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构式是语言使用者学得的形式和语义/功能的配对,包括语素、词、熟语和句式等语言单位。论元结构构式是用来表达基本句子的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它本身具有独立于动词的意义。动词与构式整合时,要遵循语义一致原则和对应原则。在从事语言研究时,我们既需要认真研究论元结构构式,同时也需要认真研究动词和论元以及句子所出现的语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构式语法(包括认知语法)的角度对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意义(现时关联)进行了新的阐释。此外,根据构式语法的观点,英语现在完成体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语法构式。现在完成体作为一种语法构式,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示一定的语言意义。它跟各组成部分(现在时态、have、过去分词词缀)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但它表示的意义大于各组成部分意义之和,各组成部分的意义是由构式整体指派的。现在完成体构式跟各具体动词的现在完成体形式之间的关系是图式与例子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本文还对Langacker关于现在完成体构式中过去分词的看法提出了质疑,拜提出了基于构式法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转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运作机制与"认知域"这一概念密不可分。基于认知域的转喻研究视角多元,包括上位域观、矩阵域观和域激活观等。近年来,语法转喻开始受到学界关注。转喻可为某些语法现象的成立提供认知动因,例如英语即时性动词表达延续性意义就是基于事件转喻的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X+到"构式是镇安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该构式体现了进行体的特征,表示参照点时间或说话时刻正在持续的动作或正在进展中的活动或事件;在压制的作用下进入该构式的瞬间动词、活动动词和形容词发生了体转移,具有了动态性、未完成性及临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将构式语法研究范围扩大至语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stman(2005年)的语篇构式理论应用于诗歌语篇的回指确认。诗歌也是一种语篇构式类型,诗歌构式的主要功能范畴是韵律和节奏,它们虽是诗歌语篇的形式成分,却对应着与其匹配的稳定的意义。这种配对的形式-意义关系形成了诗歌的构式义,它作为心理构体储存于认知主体的深层记忆中。在解读诗歌语篇时,可激活诗歌构式的赋义机制,启用构式义,从而促进诗句之间的语义关联,支持语篇中零形回指语的有效确认。  相似文献   

19.
英汉双及物构式的语义理据与IC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英汉双及物构式结构多义联结语义链的比较研究,推理出该构式的语义理据.经过对构式语法和认知语义的探析,对中心语义和延伸语义的识解,指出在双及物构式系统中的实施者和第一宾语的语义限制.不仅识解了双及物构式实施者的自愿性,而且发现了双及物构式非自愿性,使许多在双及物构式的系统中被认为是异常的表达句得以识解,形成了双及物构式的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e,简称ICM).  相似文献   

20.
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大学生学习者语料库中英语迂回使役构式的习得情况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生英语迂回使役构式的习得总体上反映了“构式泰迪熊”现象,并且其对构式使用的语域意识不强;中国大学生反映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同的迂回使役构式构式意义的习得,但语义倾向没有本族语者明显;中国大学生对迂回使役构式构式意义的习得程度与其英语水平是正相关的,其习得模式基本呈线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