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各种复杂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是抵御风险冲击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基于复杂系统视角,选择熵权TOPSIS法从六个维度测度了1998—2021年中国经济韧性的动态演进特征,运用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得到了中国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使用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中国经济韧性区域差异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韧性呈动态上升态势,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整体韧性及各子维度韧性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韧性的东、中、西部地区差异问题仍较为突出,且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经济韧性的稳定性较弱;中国经济韧性区域差异的动态演进呈现收敛趋势,这为改善中国经济基本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韧性水平,采用改进的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SDM模型系统考察了中国城市韧性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城市的韧性水平均有一定提升,空间上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分异规律。总体上,在2017年之前,区域间差异主要由超变密度构成,而2017年之后,区域间差异主要是由区域之间的净差异构成。城市韧性逐年上升且分布越来越发散、城市韧性较高的城市与全国平均值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且全样本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城市韧性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由空间溢出性分析可知,邻近城市环境压力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本市的城市韧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外向性、政府科教重视程度、人口集聚程度和城市发展类型均会分别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的韧性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规模、共享”6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方法探究了2004—2018年黄河流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黄河流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呈波动式上升态势,表现出“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明显的地区差异。黄河流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空间依赖特征,且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型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刻不容缓。文章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研发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两极集聚性。  相似文献   

5.
朱琳 《统计与决策》2024,(3):123-127
文章基于2020—2021年季度经济数据,采用单变量弹性评价系统模型对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面对疫情冲击的韧性强劲,但是这种经济韧性的质量则存在差异;使用shift-share模型对经济韧性进行拆解并剔除结构性问题对测度结果的干扰后,对经济韧性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部分省份尽管应对疫情冲击时富有韧性,但是这种经济韧性不具有可持续性,体现为经济韧性质量不足;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经济韧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对于增强经济抵抗力具有显著效果,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最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6.
财务预警与董事会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基于多元Logit模型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由此得到各公司财务预警程度,在此基础上对财务预警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朱岚田  葛扬 《统计与决策》2023,(13):121-125
强化经济韧性、确保经济行稳致远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分割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内在逻辑,并用我国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排除内生性干扰和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此关系依旧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会通过抑制制造业规模和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而影响经济韧性;市场分割对经济韧性的负面作用在个体私营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会得到强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则是一个缓解市场分割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2004—2020年我国省域的经济韧性水平。采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全局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变异系数法对省域经济韧性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进行分析,包括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发展差异性、空间自相关特征、时间演进格局、发展收敛性等。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经济韧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存在向上发展的潜力;研究期内我国省域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征,且这种不平衡正在逐步扩大;省域经济韧性发展表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东、中、西三大地区与全国的经济韧性发展呈现趋同性特征,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李颖 《统计与决策》2023,(2):142-146
文章基于2000—2019年我国各省份人均文化事业费指标的统计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核密度估计及马尔科夫链模型,探究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的空间特征及分布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点,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以“低-低”水平集聚为主,各省份空间相关类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全国及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的省际差异均不断扩大,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分布形态由多峰逐渐演变成双峰,中部地区的分布形态则经历了“单峰—多峰—单峰”的演变过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的分布状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及较低的内部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促进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并发挥其经济效应是推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文章选取2008—2019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协同度测量模型计算我国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度呈“U”型发展特征,地区协同水平差异明显;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促进效用有限,引领动力不足;海洋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其对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竞争力动态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将区域产业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随机过程;按照Markov链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描述区域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变化状况的模型,应用此模型可以对区域产业竞争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最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将从创新主体的地住(层阶性),联系的强度,开放性,区内创新比重,结构洞(居间性)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评价法来测试创新网络内部结构特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区位熵和空间洛仑兹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且两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空间计量建模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均各自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不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且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是一种由外生冲击所引起的空间误差自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双重视角,运用生产函数、Moran-I指数等方法对2010—2021年中国劳动力要素扭曲程度进行测算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要素扭曲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变动来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从空间分布和空间相关性特征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程度总体上沿着“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方向呈现加剧的空间分布特征;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结构,即沿着“西部→中部→东部→东北”由内向外逐渐加强分布;要素扭曲程度与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呈现不断弱化态势;第三,从区域差异及分解来看,中国四大地区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而价格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总体差异主要来源都是区域间差异。这些结论有助于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创新环境问题一直是地区经济发展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对区域创新能力长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才因素、硬件能力及产业聚集五个层面建立了创新环境状态指标体系,采用稳健主成分合成指数法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997—2019年的年度数据构建宏观创新环境指数MacroIEI,结果显示该方法得到的指数值与实际较为相符。在此基础上,利用自适应ARIMA方法对创新环境指数建立预测模型,将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加入到改进型EWMA控制图中,实现对创新环境指数的动态过程控制。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常规EWMA控制图进行过程控制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创新环境指数MacroIEI进行预警监控,改进型EWMA控制图具有比常规EWMA控制图更好的检测效果。通过创新环境指数MacroIEI的过程控制结果分析,证实提出的动态预警监控方法是合理的,政府决策部门或相关企业可以依据这些来评价区域创新环境的状态并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文章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14—2020年29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导致数字经济生产效率被高估;从分布上看,数字经济生产效率呈阶梯状分布。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生产效率总体具有长期向好的趋势,区域差异进一步缩小,东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减弱,中部地区稳步提升,西部地区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从2002年的第16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10位,但创新效率仍然不高,位于四个直辖市之末,与北京上海地区差距较大.另外,本文还进行了差量分析,其研究结论为提高重庆区域创新效率提供了决策依据,并给出了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构建区域创新效率的金融支持指标体系,以全国30个省区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省区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金融支持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创新效率的省际差异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和物流产业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三个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借助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2019—2025年中国耦合协调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物流产业三个子系统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同向性;三系统耦合度高,但耦合协调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空间差异性,耦合协调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随着时间推移,耦合协调水平差距扩大;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空间正向相关关系,且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预测2019—2025年中国耦合协调度缓慢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整体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接近步入勉强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20.
协同提升黄河流域各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标准差椭圆分析、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arkov链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创新创业能力的空间均衡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创新创业能力整体实现了协同提升,尽管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但其空间重心整体西移,空间形变的发散性、均衡性发展态势明显,流域内部及两两地区之间的差异程度持续缩小,且在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下,将长期向着更高水平方向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