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乃明 《求是学刊》2005,32(3):109-116
明末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是明代中国人认识欧洲的重要媒介。明人通过利玛窦的中文著译、访谈辩论、书信往来、物品馈赠与展览、修养学识展示以及宗教布道等方式获得欧洲信息,初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欧洲认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利玛窦传递的欧洲信息真实与虚幻同在,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甚至误导了明人之对欧认识,对此应该给予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黄畅 《国外社会科学》2022,(2):103-115+198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非洲国家成立了大量中国研究中心,开展对当代中国的具体研究。非洲中国学的议题集中在中非关系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研究和“中国模式”研究,研究方法跳出传统汉学研究范式和欧美中国学的框架,从对中国的“观察”到非洲的“参与”,正在形成一种具有非洲特色的中国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非洲国家在论坛创立与机制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能动性和主事权。经过七届论坛20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非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最为重要的平台,且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契合非洲发展需求的合作理念,狠抓成果落实的合作态度。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丰硕,它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推动了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提升了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并引领了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步伐。中非合作论坛在未来发展中虽还面临一些问题,但如果能够在坚持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一晨 《日本学刊》2023,(3):93-112
二战后,日本在调整对外关系上多体现出因受到美国等外部压力影响而做出“反应性”政策调整的态势。由于对非洲的外交基础较为薄弱,日本在不同阶段制定对非政策时也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反应性”特征。日本基于不同基本动因和差异性政策取向,在对非关系发展进程中针对亚洲、中东、欧美等“第三方因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外交趋向。特别是当下日本对华战略制衡愈演愈烈且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因素”逐渐超越其他地区成为影响日本对非“反应性”外交的最重要参照因素。2022年日本举办的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确立了对非合作新方向,其视中国为在非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对华开展地缘博弈的趋势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   

5.
据意大利汉学家、威尼斯大学汉语教授.L兰乔蒂1978年10月在意大利举行的“中国向西方开放”的大会上介绍:意大利的汉学研究在西方是最早的,第一个欧洲汉学家便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但是利玛窦之后却出现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空白,直到上世纪末,才由卡尔洛·普伊尼在佛罗伦萨开设了一个汉语讲座班。普伊尼于1924年去世。此后直至1966年才在威尼斯开设了另一个汉语讲座班。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国际对非多边合作开始呈现出新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合作领域扩大,合作层次深化,制度化趋势加强,合作形式更加多样。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国际社会与非洲关系的结构与性质,同时也影响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如何在国际对非多边合作的框架下发展中非关系,以及如何在发展中非关系过程中处理与国际多边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应该调整观念,明确和完善未来的对非多边战略,并制定具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是中国持续开展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的结果,也是其更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倡议。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拥有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问题。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将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彰显南南合作的强大力量,对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政治关系,发展全球可持续性蓝色经济,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和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发展,应从加快中国自身的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入手,合理规划中非海洋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国家;在涉非三方合作问题上积极作为,减轻域外大国势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要特别重视与联合国和非洲发展计划相关议程相对接,为化解全球海洋治理难题和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日非关系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以主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为契机,日本进一步调整并强化了对非外交.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走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迫切感与务实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非洲国家力量的壮大及各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对非洲能源与市场加剧争夺的现实.日非关系的发展也将对中非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王培文 《社科纵横》2011,26(3):51-54
在与非洲政要的数十次会谈中,邓小平就国际局势、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非关系等方面发表很多高屋建瓴、真知卓见的谈话。包括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政治立场、重视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支持非洲发展、传授中国建设经验、与非洲政要探讨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等,这些构成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赞比亚之痛     
孟月 《东西南北》2011,(3):28-29
四十年前,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搭建起中非"患难知真友"的国际友谊;四十年后,发生在赞比亚南部的枪声,却让赞比亚反对党的领导者喊出了"中国人滚回去"的竞选口号。当年,中国政府无息贷款近10亿元人民币,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援建坦赞铁路,为非洲留下了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今天,1600多家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投资项目遍布非洲49个国家,涉及农业、矿业、加工制造、基础设施、商贸流通等各个领域,却并没有留下连接中非经济文化连通的康庄大道,相反在多方的质疑声中,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似乎正在踏向一座危桥。  相似文献   

11.
唐振杰 《生存》2020,(12):0121-0121
语文学科是中学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一定阅读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个人学识能力。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应用到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可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式来提升个人知识能力。在本文研究中着重探索非连续性文本的分类、文本特性,以及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问题和对应策略进行以下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非洲内陆探险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殖民列强侵略非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对非洲内陆探险动因的考察,探讨了西方列强对非殖民政策的演变及其特征,揭示了非洲内陆探险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殖民政策的演变及欧洲科学事业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缺乏教育的社会中,知识一直是以各种不同的口头形式流传下来的。第三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曾有过这种独特的教育传统。只是在它与欧洲文化发生接触之后,才有人对此提出了疑问。欧洲传教士在为这些民族带来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重要的读和写的文化技能,由于文化知识能提高人们的社会地位,因而这种文化技能比新的宗教信仰具有更大的魅力。但是,欧洲从来没有过专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教育学,有的只是迫使当地居民就范干所谓(殖民地)母国的殖民地教育学。这就产生了一些怪现象:在教会学校发给非洲儿童的地理课本中,关于欧洲的常识要比关于非洲的多得多;在历史课本中,把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和北京魏开肇利玛窦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西方杰出传教士,也是一位学贯东西的著名国际学人,以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汉学家种种头衔赫然见称于世。他出生于意大利,作为一名虔诚的耶稣会士,为实现基督“远征”,不顾艰难险阻,远重洋,行程数万里...  相似文献   

15.
唐朝时基督教便已传到中国,以后几度兴衰,到明末利玛窦入华时,他发现,这种在华有千余年历史的外来宗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趋消失。为了打开在华传教的局面,他开辟了以科学为敲门砖,与儒家传统调和来宣讲基督福音的一条独特传教之路。十六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大大削弱了天主教的力量。为了重振教会,天主教会在殖民主义国家向海外进行扩张时也积极地向海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利玛窦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华的。他来华的任务是:“依照本会(耶稣会)成立的宗旨…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①按照当时明朝的法律,只有三种人才能进入中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非洲重新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不仅改变了以往对非洲的看法,同时还调整了对非洲的一系列战略政策。本文在通过分析美国加强对非洲的频繁出访、连续出台对非洲的新政策及加大对非洲的贸易和投资等一系列具体步骤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明了美国关注非洲的主要缘由:如觊觎非洲的市场和资源、非洲的经济环境明显改善、非洲的政治作用日益加强等。从而进一步地揭示美国对非洲“扩张新战略”的最终核心意图  相似文献   

17.
新千年伊始 ,日本军民还沉浸在一年一度年假的欢娱之中 ,首相森喜朗却已在元月七日踏上了前往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欧洲的希腊进行正式访问的行程 ,从而成为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首位日本首相。此举打破了日本首相年初首访美国或亚洲邻国的惯例 ,同时 ,揭开了日本外交“走入非洲”的序幕。  森喜朗把新世纪之初的首访地定在非洲国家 ,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这与日本的“政治大国”进程及去年年末森氏内阁提出的“战略性外交”有何关系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加以论述。  一、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945年 8月 ,日本…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国家带来的最大礼物可能并非具体的项目,而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中国自身的试验已经让上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他们相信投资、贸易和技术是发展的手段。"2015年的中国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收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将免除非洲有关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15年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并承诺将向中非未来3年的10大合作计划提供6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非洲投资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但投资规模一直不大。20世纪90年代创设"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以后,日本政府先后建立了非洲投资倍增支援基金、非洲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日非官民经济论坛等促进日企对非投资的平台,并致力于打造良性的"援助—投资"互动机制,日本对非投资的机制化建设不断完善。当前日本大型企业对非投资集中在以能源为中心的行业,并逐渐向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日本对非投资的领域和地域较为集中,南非吸收了日本对非投资总额的50%以上。日本投资非洲的战略意图主要有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扩大在非影响力及制衡中国,但中日对非投资的数量与规模差距极大,日本投资非洲的影响难以与中国匹敌,无法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威胁。  相似文献   

20.
第31届欧洲中国学大会(EuropeanCongress of Chinese Studies)已于1988年9月5日至9日在民主德国魏玛市举行。民主德国《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双月刊1989年第3期作了有关报道。现结合其他一些最近的资料,对这次大会和欧洲研究中国协会近况作一些简单介绍。欧洲中国学大会创始于1948年,当时在欧洲有一批年轻的中国学家组织了一个“欧洲青年汉学家协会”(Europcan Assoc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