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卫星账户作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为基础,对其某些概念加以修改而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既避免了对中心框架严谨统一性的破坏,又极大地扩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功能。为保持数字经济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紧密联系,文章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分类标准,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对数字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剥离,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生产核算以及产业关联效应分析,以期为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编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文化产业统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针对文化产业核算范围、文化产业就业统计等方面的问题,在总结联合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伊比利亚美洲关于文化卫星账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标准,并充分考虑中国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发展新动向,提出了构建中国文化卫星账户的总体思路。即剖析了文化产业基本概念、产业分类,构建了中国文化卫星账户整体框架,编制了文化供给表和使用表,较为系统地设计了文化产业就业核心表式,探讨了文化卫星账户编制方法,为中国文化卫星账户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但我国文化产业核算仍存在概念不明确、分类不完全以及缺乏系统核算框架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构建我国文化卫星账户,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核算的基本框架,从核算层面提供衡量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可行性方案。本文深入探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文化核算范畴,从国民经济核算视角的文化活动定义出发,基于“文化周期-文化功能-文化领域”三要素交叉分类,明确文化核算范围;二是文化产品和产业分类,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文化统计框架以及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投入产出表产品/产业组,建立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分类框架;三是文化核算框架,系统阐述概念框架及核算思路、核心账户及表式设计、总量指标及测算方法等关键性理论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卫星账户核算提供了探索性方案,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我国文化产业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蒋萍  蒋再平 《统计研究》2020,37(8):3-10
SNA中心框架即综合经济账户是在一定框架下完成的,本文从中心框架的限定谈起,梳理了卫星账户的突破视角,并将其与SNA 口径卫星账户、宽口径卫星账户相对应,归纳了SNA口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宽口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系、中心框架与卫星账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卫星账户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民经济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户部门的非市场性生产中只有部分被纳入到现行中心框架生产核算范围内并体现在GDP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准确衡量住户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消费水平.借鉴SNA2008的建议:对于现行中心框架无法解决的核算问题,可以在中心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概念加以修改并建立专门的卫星账户.文章依据住户卫星账户与中心框架下住户部门账户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对中心框架下住户部门账户体系中的相关经济交易项目进行调整,形成了住户卫星账户中的经济交易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住户卫星账户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中心框架、卫星账户及其相关扩展问题的研究都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内容,由于三者的研究重点与角度不同,所以,这三部分内容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能互相替代。只有把握住国际上的最新前沿,将中心框架、卫星账户及其相关扩展问题的研究全面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畴,才能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与实践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现行统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其在经济生产、收入分配和资本核算方面的挑战,研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框架的设计原理及可行性。首先,探讨了数字经济活动对现有核算体系中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资本核算、金融核算的影响,包括数字经济核算与中心框架中产业单位、交易特征、生产者、生产范围、收入分配等的关系。然后,基于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分类和中国核算实践分析了中国产业、产品分类的国际可比性和可行性,形成了对数字经济生产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本核算的专门性设计,并构建了一般性的核算指标。在框架设计的基础上,对2012-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最后,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研究现状,对中国开展数字经济核算工作提出了建议,即建议深化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核算体系及相应的核算方法体系、研究开发中国数字经济高频大数据的获取方法、完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产品分类标准及相关统计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复杂性对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选取了OECD、BEA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字经济核算框架进行差异对比,结合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 化、产业数字化”重要方略,明确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测算目的是掌握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作用传导机理和影响形成规模,从而决定基于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融合的视角定义数字经济产业和产品,将其分为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和融合产业,以及数字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并据此识别数字经济核算界 限,尝试构建具备全面性、国际可比性的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基础框架,设计了核心表式和相关总量指标。文章最后针对构建卫星账户的现实挑战,从政府、企业、社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卫星账户是综合兼顾国民账户体系严谨性与核算主题灵活性的产物。海洋生态产品作为衡量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贡献的度量指标,构建海洋生态产品卫星账户是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卫星账户编制的基本原理,系统梳理了海洋生态产品卫星账户的编制思路与框架;构建出海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识别海洋生态产品“生产者”和“使用者”,并设计出供给使用表;基于供给使用关系,构造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海洋产业生态化贡献度及海洋生态产业化增加值等指标,并对海洋生态产品卫星账户的编制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SNA2008和卫星账户理论,进行会展卫星账户构建研究.从需求方视角分析会展活动消费,从供给视角分析会展活动生产.设计提出以会展活动支出、会展活动消费、会展业直接增加值、会展业国内生产总值(会展GDP)和会展业就业5个总量指标为核心的,一组前后衔接、互为补充表式所构成的会展卫星账户.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测度问题是信息革命下宏观经济统计面临的新测度挑战,为了准确核算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贡献程度,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DESA)是一项较为可行的方案。本文在总结OECD等国际组织及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对数字经济测度及DESA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的现状,尝试提出中国DESA的整体框架,剖析了DESA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中心框架、核心表式与数据清单,明确了编制数字经济的静态总量指标与直接贡献指标,探讨了DESA的实例编制方法,以期为中国DESA的编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统计》2002,(11):15-16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投入产出核算就是运用投入产出方法,通过对全社会生产经营单位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情况的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从数量上系统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宏观核算。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三方面内容: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其中,投入产出调查是基础,它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资料来源;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否正确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是目的,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宏观或微观投…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本研究以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结合水资源公报、中国环境年鉴等统计资料,对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水资源消耗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这是对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重要应用之一。本研究结合200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了2002年度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分析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部门的用水量及相应的用水系数,并分析了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相关关系;计算了产品的输入输出对水资源使用的具体影响。主要结论:(1)水资源消耗较大的部门为农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化学工业等部门;(2)各部门完全用水系数的差距相对直接用水系数较小,食品制造业、住宿餐饮业等部门对水资源消耗的间接拉动较大;(3)我国水资源出口结构仍不够合理,水资源紧张局势总体上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4.
王勇等 《统计研究》2020,37(10):17-28
非营利机构是社会经济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国民账户体系(下文简称“SNA”)(United Nations,2009)并不能完整呈现非营利机构的全貌,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能够弥补中心框架对非营利机构信息展示不全的缺陷。本文首先探讨了联合国2003版和2018版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编制手册在生产范围、活动分类标准及表式框架等方面的更新内容。其次,对目前已经实践编制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国家的编制经验进行总结梳理。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编制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卫星账户(英文缩写为TSA)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将所有由于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消费和产出部分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核算的虚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涉及旅游消费核算、生产账户、旅游业公共消费、实物指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卫星账户被视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严谨性与灵活性的折中产物.在各国纷纷进行R&D资本化核算和GDP数据调整的同时,开展R&D卫星账户(R&DSA)整体架构与编制国际实践的研究仍具重要意义.本文勾勒了R&DSA整体框架,较系统地阐释了R&DSA所涉及的R&D桥接表、R&D供给使用表、R&D资本形成表、R&D资本存量表、R&D资本化影响表的编制方法、可能表式与技术难点.同时,以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英国、日本、德国、以色列8个国家为例,展开R&DSA编制国际实践的深度解析与差异比较,期待为中国R&DSA的编制与试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享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来自政策制定者、商业部门、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现实迫切需要分享经济统计核算提供分享经济方面详尽的数据信息。为准确把握分享经济的规模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分享经济纳入宏观经济核算的范畴。就分享经济的定义、核算对象和范围、核算内容和形式等基本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力图给出一个分享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以期对分享经济核算的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中首先给出了分享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分享经济的主要分类进行了概况和总结。接着以交通运输服务数字平台和私人住宿服务数字平台的分析为例,探讨分享经济核算涉及的部门分类及基本核算内容。之后,考虑到分享经济的统计核算可以通过目前的宏观核算原则和方法实现,但现行分产业核算的中国GDP核算框架无法与涉及到众多行业的分享经济直接对接,建议通过统一的分享经济卫星账户体系,相对独立地反映分享经济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分享经济卫星账户体系的基本架构设想,并对分享经济核算涉及的数据来源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分享经济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面临诸多挑战,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在对物流业的概念内涵和统计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物流业的7部门和19部门投入产出表模型。据此,就江苏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及影响力,以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测算分析。分析表明:物流业在江苏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凸显,产业辐射影响作用趋强,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社会核算矩阵(SAM)刻画了社会经济主体间通过要素市场、商品市场而发生的交易和收支转移活动。结合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了国民经济账户、投入产出(IO)表与SAM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AM是以矩阵形式表示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账户,SAM以复式记账的核算原则和矩阵的形式提供了国民经济的另外一种核算方式;IO表是编制SAM的重要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前,物流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是一片黑大陆,统计体系里缺乏物流资产和物流负债的相关指标。基于资产负债表构建的物流卫星账户可以测度物流业资产和负债的总量及结构。其关键在于确定物流相关产业部门。编制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并在其基础上剥离出和物流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贸易业的资产负债数据。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对相关产业部门的资产和负债数据进行调整,从而编制了2003-2012年中国物流业资产负债表。以物流资产和负债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卫星账户将有助于探清物流业的家底,增强物流业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