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四川民族地区的观念更新应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由自然经济观念向商品经济观念的转变、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前一个转变的核心是树立“交换观念”,后一个转变的核心是树立“竞争观念”。更新观念的途径是:以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典型引路,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通过“破”面和“立”面较为全面地建构起了他的“今文学”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批判立场。龚自珍的“尊情”的诗学观念与诗学实践实际上传承了其“今文学”的价值旨趣,将诗学的主体维度(人格、情感、创造等)放在批判的场域来展现,体现出诗学自身厚重的学术底蕴和较强的批判意识。然而,龚自珍以“尊情”为核心的批判诗学在保持对既有诗学观念批判与革新的同时,又在一种幻灭感中走向了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发现和张扬,并试图以一种异端的方式表征个体生命的“在场”,从而使其诗学充满某种僭越行为与二律背反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密不可分。在结合“新历史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历史”认知基础上,通过多面辨析其具体的文本呈现,构成了研讨其叙事观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新小说”观念,作为现代中国小说理论批评“逻辑起点”的重要构成内容,鲜明地体现着偏重小说社会功利性的现代理论诉求。其以“小说界革命”、“小说为国民之魂”、“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等为鲜明思想标志的“新小说”理论批评,使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的价值观念、本体观念、类型观念、叙事观念乃至小说文论话语方式等方面发生从古典向现代的急遽转换,呈现出勿庸置疑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由于主体性表现缺位、公共性发展不足、现代性程度偏低,农民公私观念显现出在参与“公权”和维护“私利”中绞缠不清、在传统“礼治”和现代“法治”中取舍困难、在践行“公德”和涵养“私德”上双重缺失等问题。重塑农民的公私观念,需要增强农民的主体性,解决好农民过于“重私”的问题;发展农民的公共性,坚定农民“崇公”“为公”的价值取向;涵养农民的现代性,引导农民追求“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文心雕龙》寓言诗学的逻辑起点和元范例。《周易》最突出的寓言文本特征是“隐”,所“隐”者为“精义”,所以“隐”者为“四象”;刘勰欣赏由这一表意方式所形成的辞近旨远、精义深隐的风格。《周易》和两汉易学的寓言式思维方式还体现在《文心雕龙》的整体篇目结构上,刘勰希望通过对“大易之数”的认同与仿效使《文心雕龙》与《周易》一样成为天道与神理的寓言。“道”与“神理”等终极观念在《文心雕龙》中的意义并非实质性的,而是功能性的,即让河图、洛书、易象等符号与数字有所寓意。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的秘密社会多由“师傅”及其最亲近的信徒或徒弟们组成“核心集团”,并以这一核心集团为中心,形成信徒较集中居住与活动的“核心区”.秘密社会的“核心集团”,多由社会边缘群体中的“精英”构成;其“核心区”则多处于“合法性”政治社会经济体系的“边缘”.秘密社会的空间扩散方式,往往是从一个“合法性”社会的边缘地带,跨越其核心地带,直接进入另一个边缘区域;其“核心集团”也往往采取“裂变”的方式,即从一个“核心集团”分出成员,到另一个边缘区域传教授徒,营构另一个核心集团.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概念有“原始形态文学史”与“知识形态文学史”之分;所谓“文学史观念”,系指后者在处理前者时所确立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理念、思路、视角或方法等,其中涉及到对前者的内容的倾向性认识,则可视之为“文学史次观念”。次观念之一的“风貌文学史”观念,当是对知识形态文学史的学术文化目标的基本定位;另一更具方法论色彩的次观念即“比例尺意识”,则有助于把握一种评判原始形态文学史现象的价值标准的分寸感。这两者均建立在“计量史学”的原理上,所以在文学史研究工作中有必要引入“计量史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脂本系统与程本系统相对比,程本《红楼梦》的时间观念是一种内敛态之表征。“内敛态”是相对于脂本系统中时间的开放态而言的。开放态指叙述方式的安排与传统故事生成情节的自然顺序不同,时间观念呈一种立体的无序延展,小说的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彻底分开,脱离了物理时间的单一矢向,时间在小说中不是常量,而是一个变量,是具有心理意义及其价值的艺术时间,有独特的美学效果。程本对此刚做了相反的改造,时间观念竭力内敛,以常量代变量,具体表现为:一、心理时间的物理化。二、弹性时间的直截化。三、模糊时间的明确化。程本《红楼梦》在时间观念上的内敛态表征,使时间观念单一的状况,利于一般读者解颐并接受内容,但无疑使读者减少了对主人公精神生活的了解;虽然就促进章回小说文本的解读与普及有显著作用,但此后断绝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在时间观念上所获得的第一次倾向近代化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来自专门学科知识的版权观念,逐渐突破专业性边界,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实践中被频繁讨论的一种创作和生产原则,甚至成为一种价值尺度。那么,大众媒介提供的“中介场”是如何为这一过程提供建构机制的?通过对《人民日报》70年来有关“版权”议题的报道文本分析,发现“版权观念”的建构逻辑大体由社会情境、观念诉求、现实挑战、典型行动四个范畴构成。范畴的编码参考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映射出“版权观念”变迁的四个不同阶段。范畴的互动促成相关议程主旨和偏向,从而牵引“版权观念”扩散与传播的变迁路径,形成了媒介在不同语境中催化版权术语培养成为生活理念的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民族国家观念不同,传统“中国观念”是基于文化、历史、地理三者一体的整体国家观念。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是传统“中国观念”的核心。在大一统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族际间冲突与融合,形成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共同作用,构成完整的“中国观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虽然摆脱了早期研究中“成熟”与“不成熟”两极对立的观念,但“相对不成熟”的结论却并未从整体性上真正把握《手稿》的性质。依据“以文本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研究《手稿》的观念与方式,亦即超越“理论前见”与“分析目的论”,回到《手稿》本身,在经济学与哲学的统一研究中既能够发现《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的“秘密”,同时也能够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现实生活之“源”与哲学批判基础之“流”的统一中探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潮及后来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教育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结构主义思潮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基础上,提出“文本解构”、“形而上学传统颠覆”以及“主体消解”等理论,后结构主义的这些特征对知识观、课程观及师生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理论对教育实践变革提供了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蔡邕儒家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是他身上相当浓郁的忠孝观念。蔡邕将“忠”与“孝”共同视为士人品格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并把“忠”置于“孝”之上。蔡邕的政治态度表现得相当复杂,他对民生的关注、时政的抨击,都颇近于党人,但他似乎更愿意如王畅、郭泰那样,通过自身道德学问的张扬,在全身远祸之际,来刺激和作用于当世。  相似文献   

17.
群众观念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在大学生中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中心环节,有利于大学生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长城。群众观念教育的实施方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展:1.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构建树立群众观念的理论基础;2.用中国革命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群众观念的认知基础;3.广泛开展社会实际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树立群众观念的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赖声川剧场最突出的特征,在创作手法上体现为“集体即兴创作”,在剧场文本上表现为“剪辑拼贴”。从前人研究的终结处出发,以赖声川及其“表坊”最著名的剧作《暗恋桃花源》为例,引入西方后现代主义极具影响力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对赖声川剧场的文本建构策略及其赋予剧场以强大生命力的“神秘”机制进行具体的考察,企望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互证,得出一些对解读赖声川剧场魅力可能有实际帮助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有一种“执着现在”的时间观念,这一时间意识建构在空间作用于物理时间,而导致“现在”时间缺席和不在场的本体基础上。鲁迅采用“过去”、“将来”当前化的时间形式,新构了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这种“现在”时间意识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作家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常常为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发出“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提出适合于各民族文学研究者对于异族文学进行高层次研究的文学“整体研究观”;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言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已经渗透到他所涉及的各个话题中,其文学批评已经很难回归到文学轨道。从辜鸿铭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言,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