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是整个人际关系心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大学生又是青年群体中文化素质较高、心理发展变化较快、充满矛盾的特殊群体.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据此,文章分析论证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阐明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并提出我国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所应采取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美育应遵循美育心理规律,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大美育理念,构建各科育美、协同育人的美育机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培育中华美育精神,以此改进和加强美育实践。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新形势下青年群体和谐心理的塑造。和谐心理的塑造应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取向、以心理疏导为主要手段,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青年群体调研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青年适应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年适应障碍压力源呈多元化,56.59%的青年至少存在1种及以上压力源,教育问题是青年适应障碍最主要的压力源;青年适应障碍与心理健康和抑郁水平均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优化专业心理服务、提升学习适应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推进系统协调合作等对策,以逐步提高青年的适应能力,从而有效保障并提升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也会越丰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务工作者为抗击疫情做出极大的贡献,抗疫精神对医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对医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并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必要。影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失衡、信仰缺失、就业焦虑、网络依恋、心理脆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是工作整体上开展不平衡、课程开设和教育活动不规范、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心理教育整体合力不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焦虑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四川、云南、重庆三省(直辖市)的3 17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测试。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常模,并且与大学生的性别、就读学历层次、就读学科、每日上网时间等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28.48%的大学生还可能有严重焦虑;女性、专科层次、尚不清楚就读学科的大学生群体焦虑水平更为明显;精神性焦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特质;每日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精神性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期,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有效疏导和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话焦虑”指的是对电话沟通的回避,行为上降低接打电话的频率或直接拒绝接打电话,心理上对接打电话产生焦虑、排斥等负面情绪。本研究采用探索性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电话焦虑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社交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电话焦虑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媒介因素、个体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情境因素是社交媒体时代导致青年群体电话焦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审美理想,对新时代青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导向意义。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浪潮的兴起,青年群体的生活审美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对于“美好生活”的审美认知也逐渐从“脸谱化”走向“具象化”。从社会认知角度来讲,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民审美现状之间的矛盾,需要生活美育的介入。“美好生活”的审美阐释为新时代青年生活美育的出场提供了可能,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基于美好生活视域,从美好生活的主体、美好生活的创造以及美好生活的价值维度,剖析美好生活场域中青年生活美育的在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年群体在转型时期的网络群体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从社会正义感、表现欲强、易产生“罗宾汉情结”、寻求积极的社会认同、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宣泄等方面来研究青年群体的心理动机,探索青年群体参与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主观信息传播机制、群体效应的模仿机制、网络去个性化机制、网络群体认同极化机制等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基础上,从营造企业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关注员工的心理诉求,加强员工心理疏导;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促进员工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外界各种刺激的增多,青年大学生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不适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那就是如何维护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青年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外在环境因素对其心理的影响,对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审美心理角度分析研究美育对大学生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完善和提升功能,从而提出美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有研究表明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会长期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后疫情时代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12名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公众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威胁评估是否以及如何对焦虑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公众对新冠感染威胁严重性的感知正向影响心理焦虑,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2)威胁易感性仅能通过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对焦虑产生正向影响;(3)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缓和威胁严重性对焦虑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以某大学生在疫情中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分析大学生面对疫情出现的心理问题,继而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两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以某大学生在疫情中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分析大学生面对疫情出现的心理问题,继而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两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某医科大学670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主观锻炼体验情况。结果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心理烦恼。因此,建议学校应将课外体育锻炼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采取多维度建设课外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拥护疫情防控决策,健全线上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心理咨询渠道,减少体育锻炼后的心理烦恼。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外对手机依赖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在手机依赖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主要以青年群体为主,方法也主要采用定量研究;考察了手机依赖和性别、年龄、自尊等八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手机依赖的危害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手机依赖的防范主要从手机本身和教育两方面着手。国外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主要从生理和心理的微观层面进行,还缺乏宏观层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维护其心理健康,构建其和谐的心理琼境,对建设和谐校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以有心理危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旨在探寻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保持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基底、心理响应、心理氛围、心理调控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揭示大学生心理运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