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食盐业实行实质为政策性垄断的专营制度,即国家对食盐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由盐业行政部门主管食盐生产、分配及监督盐业运行,盐业公司只负责食盐批发。然而,由于现实立法的缺漏和行政权力不当让与,导致盐业公司合法垄断变异,带来权力寻租和食盐安全隐患等弊端。针对盐业公司的违法垄断行为,应进行食盐体制改革,完善食盐立法,以化解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盐业实行实质为政策性垄断的专营制度,即国家对食盐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由盐业行政部门主管食盐生产、分配及监督盐业运行,盐业公司只负责食盐批发。然而,由于现实立法的缺漏和行政权力不当让与,导致盐业公司合法垄断变异,带来权力寻租和食盐安全隐患等弊端。针对盐业公司的违法垄断行为,应进行食盐体制改革,完善食盐立法,以化解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锡分公司,下辖江阴、宜兴盐业支公司和无锡盐业批发部,负责无锡一城三市的工、食盐供应和盐业市场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盐务管理局暨江苏省盐业集团无锡有限公司,下辖无锡盐业批发部和江阴、宜兴两个分公司,负责无锡一城二市的工、食盐供应和盐业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清代东三省食盐运销方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盐业发展,对于食盐的产、运、销均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由于清代各地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清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地区的食盐采取不同的运销方式,以保证达到便民裕课的目的。本文试对清代东三省的食盐运销方式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康区食盐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的井盐和湖盐(池盐),川盐、滇盐等内地盐一般流通于康区的汉藏杂居之地。不同地方的盐业资源在康区形成了各自的行销区域。食盐贸易是维持康区内部及其周边族群关系的重要机制和纽带。康区食盐交换对象以粮食为主,茶叶及其他日用杂货为辅,食盐的运销商主要是藏商。康区盐产多被土司或寺庙控制,自由贸易是盐业的常态。自清代开始,部分嘉绒藏区以及中甸、维西等地先后导入内地的引岸制。清末盐井被收归官办后,实行以盐税征收为核心的商人包销制。随着官府对康区盐务管控的加强,毗邻省区之间的盐利之争成了康区盐务的重要症结。特殊的自然、人文和历史形成的传统交换关系,以及多元化的盐务管控,共同造就了康区盐市与盐政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调整了盐业政策,加强了对盐务的管理,实行了有特殊意义的食盐专卖政策,为支援抗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官僚资本对盐业的垄断和渗透,造成了民营商业的破产,对抗战后的盐业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治国思想多有创新,尤其在盐业管理方面,首倡食盐专卖制度,于国于民皆有利,并为后世沿袭。因在盐业发展史上的贡献重大,管仲被奉为盐宗神而受到祭祀。另外,国人“尊古”的传统心理,清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同治年间战乱后的社会重建需求等,也是管仲得以被尊为盐业行业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榷盐,亦即食盐专卖,是中国历代王朝经常推行的一项财政搜刮政策。封建国家往往垄断食盐经营,建立一整套制度、则例和法令——即所谓“盐法”,对食盐的产制、收储、转运和销售进行全面、严密的控制,使盐业走上一条由国家干预而畸形发展的道路。在国家专卖的过程中,食盐流通(运销)领域形成了一种严密而特殊的制度——粜界制。这种制度又称为“引岸制”、“引界制”,它严格限定食盐的销售区域,规定盐商只能把各种食盐分销于特定地界,相互不准逾越。即所谓“凡行盐以商,商有世业,行有地限。其转输于各省者,先纳课而后领运,各按应行之地,随时价而销售之。”  相似文献   

10.
齐地自古产盐,《尚书》和《周礼》均有记载,现有考古发现也得到证实。齐桓公时,根据民众消费食盐的数量征税;同时国家组织民众,在秋冬季节晒盐,以高价卖给周边国家,获取巨额利润。齐国的盐业发展,首先因为齐国北部地区藏有丰富的盐业资源,姜太公及之后的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传统也具有重要作用。盐业生产主要是"四民"中的农民完成。齐国的盐业制度与其他工商业制度为齐国的富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齐国的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地方保护主义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障碍,同时也是法律跨区域实施的一大难题。通过宜宾丰源盐业公司延边分公司诉D市盐务管理局行政强制案,可以看出地方保护主义在盐业法律跨区域实施上的阻碍。按照《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基本精神和新修订实施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规定,国家已经取消了食盐跨区域经营的禁止性规定,明确支持食盐经营企业可以开展跨区域经营。但是一些地方盐务管理部门仍然以修订前的行政法规作为执法依据,这是地方保护主义在盐务执法上的体现。为此,需要建立公正独立的司法机制,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保障法律的跨区域顺利实施,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盐业引岸专商制度与自由贸易制度之争由来已久。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却最终没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其改革因循守旧,片面追求财政收入,与引岸专商沆瀣一气,致使食盐运销制度的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对后来的抗日战争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自贡地区的井盐生产历史过程中,保留了丰富的盐业契约档案,这些传统契约规范着各类盐业生产经营活动,也调整着复杂的盐业诉讼纠纷.盐业契约以其遵从民间习惯和注重协商调解为其突出特点,维护了当时的盐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着盐业经营各方的权益.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探析传统盐业契约中具有价值的成分及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我们思考现实的法律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一个食盐包装袋含有5厘钱回扣,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回扣,温州一家包装厂摆平了浙江省众多的盐务局,催生了浙江盐业系统建国以来最大的腐败窝案。小小的盐袋竟然使浙江省十几个盐务局局长、副局长落马,涉及10个县(市)区,引发了浙江盐业系统的"地震"。目前,浙江盐业系统的贪污贿赂窝案已陆续在法院作出宣判。在司法机关肃贪时,人们开始反思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两湖市场与四川盐业的盛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以官督商销为主要特征的食盐专卖,沿袭着前代的专商引岸制,其内容为:签商认引,划界运销,按引征课。划界运销是系结产地与销场的主要之环节,它不但影响着盐商的兴替、盐课的征纳,而且直接制约着盐业的发展。 本来,为了食盐的销售而划分盐销区,应该考虑到各地的产量和销量,以及各地的运输距离与盐价等诸方面的因素,使食盐在运销环节中符合经济原则,以便达到通商便民的目  相似文献   

16.
"东西"本义辩及换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五行说的"东西"源由说不足为据.通过对东和西的甲骨文字形研究,并结合对相关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对川东盐业史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认为,东和西的本义分别是"粮袋"和"盐罐",代指"粮食"和"食盐"."交换东西"就是用楚国的大米交换川东的食盐.通过三重换喻,两者最后成为指代一切物事的泛指词.东和西的意义衍变完全在人类换喻思维的框架内运行,其衍变过程和规律在换喻思维理论框架内能得到充分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盐专卖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专卖制度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治政策的组成部分.藉此,国民政府获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维持了战时盐业生产,从而实现了兼顾国课民食的目标.同时,通过对食盐价格的控制,也有利于国统区物价的稳定及社会经济秩序的安宁.当然,在战争环境中实施盐专卖制度本身已有很多困难,难免产生许多弊端,而国民政府的吏治腐败更使之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8.
两浙盐区为中国古代传统盐区之一,在中国盐业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海盐博物馆馆藏文物“纲盐执照”信息涵盖丰富,极具代表性。拟通过对该文物的深度解读,以剖析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两浙盐区盐法制度如“纲法”和“票法”的变化发展、食盐运销制度的变革、盐商特权以及盐务职官制度的变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因国家盐业政策的调整和盐源结构的多元化,山西土盐生产逐步转向农村,历经萎缩、复苏和终结的消亡历程,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土盐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山西省道备村土盐生产的实例,论证了土盐在农村无论是针对农民个体还是公社集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添补了食盐供应的紧缺,稳定了盐业市场。  相似文献   

20.
受清代盐业经济政策的制约,虽然清代内蒙古盐区被认为是不"裨国计"之地,而被排挤在十一大产盐区之外。但是"蒙盐"的生产流通在整个清代社会始终存在着,并于清末正式成为引地。"蒙盐"在清代经历了由自产自销到官运官销与商运商销相结合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清政府的盐业政策变革决定的。另外,内蒙古盐区的自然条件及盐湖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蒙古盐业在清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