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家”和“言”的重新界定 ,对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提出新论。司马迁自成的是史家 ,而先秦诸子中没有史家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不归属于诸子任何一家。司马迁具有史家特有的强烈的论载历史、保存史文的历史责任感 ;他首次就历史撰述宗旨和目的、历史研究要求和对象以及历史编纂方法等史学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述 ,《史记》为后世历史创作提供了范式。司马迁之史家言 ,是“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文章还对这史家“三言”作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
法国新马克思主义者马谢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批评?”、“创造与生产”、“可言说的与不可言说的”、“意识形态和历史”、“镜子与实在”等命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本文就其“什么是文学批评”、“创造与生产”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汉语诗歌的研究无非是形式与内容的研究,韵是其形式之一,义是内容。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诗韵之于诗歌犹如“文”之于“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诗”而无“韵”,味同嚼蜡。我们对汉语诗韵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且就汉语诗韵作了设想举要,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汉语诗韵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汉语诗韵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探析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波普尔批判历史决定论的主要论点 ,结合当前现实剖析其合理因素 ,并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历史规律和趋势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国家集权主义与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文气”论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范畴,作了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对“文气”的出现以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内涵予以全面论述,指出“文气”的哲学基础乃古代万物之源的“气”,“文气”是“气”之“生命性”在文学观念中的体现。文章并从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角度,对“文气”所具有的历史形态进行了分析,既着重于创作与本文两个层面,也顾及文艺美学的角度,对“文气”的文学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起源、性质、构造和作用,在许多文字学著作中已经讲得很透彻。本文希望选择一个新的角度,谈谈汉字的历史际遇。笔者不选择“机遇”和“遭遇”,而选择了“际遇”,是费了苦心的。“机遇”者,“好的境遇”也,汉字可是有过“厄运”的;“遭遇”者,偏指“不幸”也,汉字可是当过宠儿的。“际遇”呢,恐怕中性一些。汉字的历史,大约正是如此。一汉字的黄金时代 汉字从产生开始,便是以一种上天特派的“宁馨儿”的身份降临人世的。世称伏羲因画卦而作“龙书”,神龙因嘉禾而作“穗书”,黄帝见卿云而作“云书”,少昊氏作“鸾凤书”…  相似文献   

7.
在对现有哲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作深刻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了“和谐共生”发展思想 ,并对其概念和特征作了初步的界定和分析。通过从历史的启示和时代的要求两方面进行阐述 ,展示了“和谐共生”发展思想深厚的时代底蕴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历史心理学研究论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系统回顾总结了近20年来历史心理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此时期的历史心理学研究具有“从零散到系统”、“从个体、群体到历史认知者”以及“动态、静态心理研究并存”等特点,并对历史心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向作了初步论评。  相似文献   

9.
关于“康乾盛世”的历史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康乾盛世”的历史分期及“康乾盛世”与“乾嘉盛世”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清朝统治近三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为史学界一致公认和称道的时代,这就是著名的“康乾盛世”。实际上,与“康乾盛世”同时,还并存着一个“...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叙事诗不仅详尽地描绘了中国近代的各大历史事件,为我们展示了一部风云变幻的近代史,而且放眼看世界,对近代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也作了记录和反映,充分彰显了中国叙事诗“纪实性”的特征,堪称当之无愧的“诗史”。  相似文献   

11.
闽东疍民的由来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疍民也称“疍户”,是旧时对分布在祖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上群体的称呼。“疍”,又写作“蜑”、“蜒”、“蛋”等。《说文》:“蜑,南方夷也。”《康熙字典》:“蜑……一作蜒,或作疍”。《吴下方言考》:“疍本作但,后世改作蜑,柳宗元乃作疍。”历史上的疍民自成一族,因此有“疍族”之称。后来由于与汉族的融合程度过深,基本上失去了作为一个单独民族的特色,被称为“连家船民”、“水上居民”,为汉族的一个民系。闽东人一般称疍民为“船民”、“船人”,“曲蹄”(“屈蹄”)是旧时人们对他们的辱称。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文化构成的角度,对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即“心理生活空间”)的形成与特点作了初步研究。文章认为,构成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精神空间”的主导因子是宗族观念,其次是宗教意识;并引入“心理场”的概念,对村落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情形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从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包括宗族观念和宗教意识等因素在内的复合型“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看似没有直接论述历史的专著,但其思想却是以“此在”的历史性为核心, 突出表现的是人的历史性意识,由此建构了关于历史性思想的系统理论。他通过对西方传统哲学即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扬弃,开显了“此在”的历史性意识,获得了对历史之本性即时间性与生命性的真切认知,由此宣布哲学即形而上学的终结而提出澄明历史性之思的任务。海德格尔对“此在”历史性的理论解读正是对历史之为历史的根本性诠释,其历史观念亦就此而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思想,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基本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把握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联系实际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培养“四有”新人的角度,着重从六个方面就高校“两课”教学联系实际的内容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泛道教人格”这一工作概念的历史内涵为基础,系统地对123位道教人物的“信念构成”作了社会统计学处理。这种归纳式研究旨在揭示道教/道教的文化符号背后活跃着的国民性格及其与历史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澳大利亚开发初期,女性流放犯在劳动力资源以及“特殊角色”方面的历史作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在耶稣会来华传教期向发生了所谓的“名词、礼仪之争”.尽管罗马天主教当局与帝制中国之间因固有的义理和利益冲突而不可能不发生冲突,但“名词、礼仪之争”毕竟提供了中西思想文化平等对话的一少见的历史机缘.本文对“名词、礼仪之争”的来龙去脉及历史意义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西汉前期,汉文帝、汉景帝前后近百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相对繁荣的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这是农民革命的功绩,也是法家路线的胜利。林彪一伙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让步政策论”,把“文景之治”说成是“让步政策”的样板,儒家“仁政的典型”。他们说,汉初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作了让步,“轻徭薄赋”、“除秦苛法”,造成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们抹煞农民革命的历史功绩,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