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金波 《北方论丛》2007,(3):112-115
叶适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以事功见长。叶适易学思想作为其丰富的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奠定了其学术路向。叶适易学具有鲜明的经世特征,这与同时代理学家解易所呈现出的“空疏”倾向形成对照。叶适易学之经世表现在叶适解《易》之目的、其易学之重“用”、叶适解《易》呈现出崇阳黜阴的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清代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纂辑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的主要纂辑者并不是盛康、盛宣怀父子 ,而是缪荃孙 ;负责删定、增补与校勘者则是汪洵。“盛编”的纂辑、刻成时间也不同于一般所说 ,盛氏父子在序言中将基本成书时间说成经始时间 ,这样就掩盖了缪氏纂辑之功。从内容看 ,“盛编”纂辑时曾参考过其他几种《续编》。与略早刊行的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相比 ,“盛编”编辑思想稍稍落后 ,不如“葛编”更能反映时势变化 ,但它校勘严谨过于“葛编”,保存了许多史料 ,因而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春阳 《中州学刊》2012,(3):180-182
颜李学派是清初著名思想家颜元与李塨共同开创的学术流派,在清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的创作,明显受到颜李学派经世实学思想的影响.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着力描写的群儒祭泰伯祠以及萧云仙在青枫城的劝学兴农等活动,正是对颜、李“礼乐兵农”经世思想的具体阐释,与颜李学派所主张的“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小说创作而达到经世的目的,是《儒林外史》创作的重要动机.  相似文献   

4.
中国以农立国,农政向为国家政要之一.甲午战后,西方的“农学”知识大规模传入,“农学”一词成为19世纪末开始流行、20世纪初风行的一个概念.从《皇朝经世文编》到《皇朝经世文续编》再到《皇朝经世文三编》,鲜明地昭示了农事内容由“传统农政”到“近代农学”的变化.从“农政”走向“农学”的时代意义,彰显两千年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架构已到了最后的自立阶段,至19-世纪中叶起向“经世之学”转变,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分科之学”的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时代”,魏源是个界碑式的人物.他既是传统考据学风的终结者,又是近代经世思潮的先驱。其经世思想前承早期经世派的现实主义传统,后后学习西方的维新思潮,因此既重传统经世的修齐治平、兴利除弊、整顿内政,亦重与时俱进的师夷长技、对外开放。以《皇朝经世文编》和《海国图志》为标志,魏源的经世思想经历了由尚虑到务实、由湖古到求今、由内求到外究、由师古到师夷的重大变向.成为近代思想“创摔碎芽、前驱开路”的第一人。但其潜在的“分必本天古”及”药方又败古时丹”的价值取向又给近代学习西方造成很大的困惑,因此其经世思想既有开创性.亦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自从贺长龄、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于1826年刊行后,到民国初年止,竟有19种仿《皇朝经世文编》的续编问世,形成了独特的经世文编现象。经世文编代表了一种著录形式的创立,具有体例精善,搜罗美备,注重时效的特点。经世文编一续再续的内在思想动力源自中国传统的交易思想。贯穿于经世文编的思想主旨是传统必须变革。经世实学的致用性使经世文编呈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开放性。经世文编宣扬的经世之学“政详学略”,究其本质而言属于政治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7.
由于《老子》文本的文约义丰,致使后世的多向度诠释“遮蔽”了原创的本真,郭店《老子》的出土深化了学界对《老子》文本思想的认识。春秋战国之际的早期道者提出了以“道法自然”为核心内容的经世主张,他们虽然不像儒者那样致力于传道,但其理论的建构及言说对象和儒者一样都是各国的最高治者,他们不是一群离世的独语者,而是在与现实及现实的治者对话,甚或与儒者和公众对话,不过其心态比儒者多了些风度和从容,其思想具有的依旧是经世而不是出世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所谓"功利学派"或"事功学派",此派注重实际的社会治理和国计民生,故而称其为"经世学派"可能更为恰当。依韩非子之说,儒家在孔子之后分为八派。儒家八派思想旨趣不同,而皆自谓得真孔子之道者。从根本旨趣上说,儒学既非记诵辞章之学,亦非玄谈和独修的学问,而是经世济民之学。在儒家八派之中,唯有"孙氏之儒"才是得了孔子经世之道的真传。儒家经世学派的第一任领袖,《荀子》称其为"子弓"。考辨儒家经世学派领袖,有三条理由可以论证"荀子"姓"孙",而不是姓"荀";有八条理由可以论证"子弓"为孔子著名弟子"子贡",而非前人所说的"仲弓"和"馯臂子弓"。子贡乃是孔门真正的经世大儒和孔子正宗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9.
《皇极经世》不仅探索天道、地道、人道,而且从天地之道那里引出"治道"。从这个角度看,《皇极经世》是一部以先天易学为基础、通过天道推演而确立人事治理法则的"传统物理哲学"书。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明确引述《皇极经世》的文献达667卷,先后出现了1114次,足见《皇极经世》在历史上所具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鹏程 《中州学刊》2006,(1):182-185
“经世文编”现象是晚清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经世文编”现象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近代中国经世致用思想发展的产物。“经世文编”现象的出现,是史学经世的具体例证,不仅为清代历史特别是晚清历史研究提供了庞大而密集的史料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园 《社会科学论坛》2005,(11):108-115
关于"经世",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经世,就是经国济世,可以简为"经济",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济"不同,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政治"(参看王尔敏:<经世思想的义界问题>).所谓的"经世之学",又可以分为理论型与实践型两类,后者如明代丘溶的<大学衍义补>,以及其他与水利、漕运、盐法、钱法、军事等等有关的著述;至于前者,有人认为南宋真德秀的<大学衍义>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的经世思潮突破了以往经世思想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向:( 1)“内圣”之学与“外王”之学由离异走向统合;(2)在“治体”上由尊君转向重民,形 成了具有初步民主色彩的政治学说;(3)重视“利用厚生”之学,主张“工商皆本”和经 济自由;(4)广采博纳外域新知,会通中西。不仅将中国经世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且孕育了启蒙思想,使经世思潮与启蒙思潮相互交织,显示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的萌动 。  相似文献   

13.
《韩诗外传》明显有着关注现实政治、探求治理之道的经世倾向,其经世思想体现在天道论、王道论、道势论等方面。在“天道”层面,韩婴阐发《诗》“受命而王”的天命观,指出神圣之天以灾异警示君政之失,以民心代表其意志,并决定着政权正当性,从而告诫君主“畏天之威” “敬天保民”。其王道论兼言“以情度情”之仁政与“降礼尊贤”之礼制,主张以井田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以纲纪礼法维系社会秩序。此外,韩婴又从“道势”关系的角度,强调儒学之正统地位,挺立儒士人格,鼓励他们坚守士节,积极参与政治,以“道”的力量抗衡帝国形态下不断扩大之皇权。  相似文献   

14.
韩国政界和舆论界普遍认为,韩国外交基调已经从“安美经中”转变为“安美经世”。“安美经世”新外交体现了韩国对经济安全的担忧和对“战略模糊”外交的摒弃,其本质是“安美经益”,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对“安美经美”的追求。从外部环境、特定事件以及国内因素三个维度对韩国新外交的转变动因进行探析,可以发现中韩经贸技术合作以及中韩关系发展在短期内因此而受到的消极影响。但是,“安美经世”外交的实践效用存在不确定性,无法对中韩关系长期发展的大局形成根本性影响。尽管如此,中国仍需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嘉道经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续文苑底稿》为代表的清史《文苑传》系统记载了包含嘉道时期在内的清代经世学,却尚未得到学界重视。《续文苑底稿》在经世记载方面的价值,首先是正式使用了经世学的名义,赋予经世以学术意义;其次记载了经世学的外延,史学、水利、地理、治水、语音、乐律、天算等等皆属于经世学的范畴。《续文苑底稿》对清代经世学内涵和外延的记载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馆是为纂修《四库全书》而设置的规模庞大的修书机构。四库馆内人员复杂,学术纷争不已,但馆臣中起主要作用者,却都能理性地看待汉宋之争,并蕴含着经世思想,四库馆臣的理性意识和经世思想,不仅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使得《四库全书》能顺利纂修完成,而且对《四库全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立胜 《船山学刊》2011,(4):157-160
劳乃宣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曾国藩“礼学经世”的衣钵,倾心于礼学研究,以期实现所谓“中兴之梦”。他竭力维护“以礼入法”的传统,反对沈家本等人修订的以西方法律思想为主旨的《新刑律》,成为继张之洞之后礼教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某些可取之处,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礼教秩序和腐朽的清朝统治,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 疏浮泛之弊,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 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19.
陈冬生 《东岳论丛》2004,25(3):136-142
清代山东“汉学”的流变表现为 :清初 ,受实学思潮影响 ,考经证史 ,经史并重 ,旨在经世致用 ,此时的“汉学”可称为“经世的汉学” ;乾嘉时 ,经世的宗旨变为单纯的考据 ,学者致力于“阐许以通郑” ,小学取代史学与经学并举 ,“经世汉学”也蜕变为“考据的汉学” ;嘉道以后 ,治学重点转移到金石文字 ,金石之学遂成显学 ,是为考据汉学的余韵。尽管各期“汉学”旨趣有异 ,但在经学、史学、小学及金石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论魏源的经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步社会思想急剧变化过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探讨其经世思想的内涵及文化背景 ,对于我们研究这位“破立并举、与时俱进”的先哲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两汉之际 ,经世思想已发展成儒学传统 ,成为历代传统知识分子积极入世、佐君教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 ,清统治者出于维护其极端专制与防范汉民族反抗的需要 ,对经世思想进行残酷的摧折 ,迫使知识分子走上一条埋头古籍的考据与整理的沉闷之路。对此 ,魏源在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当口 ,与龚自珍、林则徐、徐继畲、包世臣等一批敏于时事的士大夫将视野从故纸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