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之一。由F·伯尔纳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是一首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长笛作品,长笛的各种演奏技巧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体现出长笛演奏技巧的独特魅力和《卡门主题幻想曲》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李卫国 《中州学刊》2002,(4):107-110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从《红高粱》《菊豆》到《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十三年的创作历程经历了从主题回归和艺术叛逆 ,虚幻的理想家园和现实的本土回归 ,最终以理想与现实整合的审美走向 ,标志了张艺谋电影艺术风格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3.
青年马克思所面对的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使马克思开始了生产关系概念的创立过程。这一过程有两个起点———历史观和经济学。从这两个起点出发,形成了两条思想线索,并经历了四个阶段。历史观线索是:市民社会(《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神圣家族》)———交往形式(《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关系(《哲学的贫困》);经济学线索为:私有财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私有财产和私有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有制形式(《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关系(《哲学的贫困》)。  相似文献   

4.
司聃 《兰州学刊》2011,(8):202-204
文章着眼点在《紫钗记》中的豪侠黄衫客,从他的出场描写、贯穿李益霍小玉爱情始终、始终是决定性的力量以及出现在梦的意象中等四方面粗略地进行分析,试图诠释黄衫客这一人物形象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的演变。汤显祖对黄衫客的人物设置明显与自身经历有关,可以说,黄衫客是他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理想期待。  相似文献   

5.
陈进武 《云梦学刊》2013,(5):106-109
人性与社会之“恶”的透视是贯穿翁新华的中篇小说《的哥麦碗》的一条主线。小说通过的士司机麦碗这一人物及其经历披露了人性和社会现实之“恶”的缠绵景象,而这种景象呈现出“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和“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新逻辑。纵观翁新华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出《的哥麦碗》这一小说不仅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深刻,而且反映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现实走向。  相似文献   

6.
陈静宇 《学术界》2012,(2):157-167,287
明代是通俗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出现了很多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但这些作品无论所选取的题材、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方式都有相当大的差别。现实社会是小说根植的土壤,我们从社会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不难发现,明代社会文化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由保守、僵化走向新异、活跃。封建王朝的文化政策,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世俗风情等都直接作用于通俗小说,为作品输送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7.
目前,研究者对陶渊明与《诗经》的关系论述颇多,而对于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的关系则涉及较少。事实上,陶渊明与屈原的文学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渊源与承传关系。坎坷的身世经历与孤独的情感体验,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相同追求,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这些共同的经历使得陶渊明对屈原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并且有意识地学习、借鉴屈原诗歌的浪漫风格和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在此基础上,又能够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横向风振与卡门涡街的关系,对新《荷载规范》中横向风振计算公式作了分析,提出了对该公式的一种新的理解思路。  相似文献   

9.
罗伟章新作《回家》以外出打工20年后返回家乡的农民工武大安的经历,讲述了当下一个被众多作家关注并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的底层故事。通过对小说中农民工武大安回家之后身份的三重丢失,观照当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以及转型期乡村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考察和研究了世界历史和俄国农民公社的历史与现实,得出结论:俄国的社会发展或者经历世界历史的一般途径,即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由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或者经历特殊途径,即以农民公社为有利条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恩格斯全面地研究了俄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指出俄国社会发展选择何种途径——究竟是一般途径还是特殊途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恩格斯的理论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值得人们认真地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农业和农业政策的发展过程及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谷昂 《河北学刊》2006,26(1):189-19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经历了制定《农业基本法》及“新政策”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述日本农业政策在发挥“多方面功能”中出现的“绿色观光”、“体验农家生活旅游”以及农产品“产地直销”的现实问题。同时,论证农业起着维持地域社会和生活,保全自然环境,保存农业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论《三峡好人》对电影艺术现实主义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电影史上经历了多次现实主义的思潮,产生了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从艺术创作应该以创造的主体性去超越现实的客观性这一观点出发,首先以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例,对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做了廓清和论证,分析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指出现实主义的特征,接着对影片《三峡好人》的现实主义特色做了具体的阐释和解读,最后对《三峡好人》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影像进行了揭示和剖析,指出其超现实主义的镜头是影片现实主义表达方式的延续,从而对《三峡好人》做出宏观的评价和微观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作为一种学说,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经历了由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哥达纲领批判》一文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在这本书里,马克思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并且认为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阶级、剥削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国家消亡了;商品货币关系不存在了;实行计划经济。马、  相似文献   

14.
《魔合罗》、《朱砂担》、《盆儿鬼》、《生金阁》不是命运悲剧,剧中好人遭难的悲剧是社会现实造成的,作者在直面现实,暴露黑暗的同时,又很无奈地用定命论解释悲剧的根源。在剧中,作者借助因果报应法则和团圆的结局实现和强化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弥补现实人生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正>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中的一篇,它较为独立地陈述了庄周的处世哲学,是庄周对当时之社会现实的具有特色的反应。一方面,它相当清醒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相当明确地表现了他对待当时社会现实的消极态度。一、庄周所处的社会现实所谓“人间世”,就是庄周所处身于其中的现实社会。庄周虽曾幻想着“逍遥”于“无  相似文献   

16.
<正> 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的人现实的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我们认为,提出社会的人现实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的人现实的人的看法有她特定的涵义。本文拟从1841——1846年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来考察马克思关于社会的人现实的人的认识的发展。 一 在《博士论文》和发表在《莱茵报》上的文章中,马克思从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出  相似文献   

17.
《变形记》是现当代文学的一块重要基石,篇幅不长而意味无穷。它通过人变为甲虫后种种荒诞不经的故事,主人公丧失说话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后内心的体验,表现了异化的主题。试从作家的经历、异化的主题、异化的表现手法几个方面探讨卡夫卡小说的异化主题,并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历长期的现实运动,只有扬弃私有财产、解决劳动异化问题,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才能走向最终的和解,人类才能在本质上得到解放.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特征和现实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与俄国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变革。他主张对社会进行改良,不主张激进的社会革命。他的思想影响了他对社会的批判,更限制了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从《平凡的故事》、《奥勃洛摩夫》到《悬崖》正表现了他的思想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人道主义构成了冈察洛夫对社会的批判和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立场,对其作品的人物塑造和创作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帆 《兰州学刊》2007,(7):32-34
《周易》古经是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现实.而《易传》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理想.《周易》古经与《易传》在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是一种"实然"与"应然"的关系.文章侧重于文本的价值观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对进一步厘清《周易》古经与《易传》关系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