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全方位探讨了四川民族地区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是市场、政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协调统一,在此体系中,企业扮演主角,但需要政府在企业界和科技界之间进行沟通,因而重点探讨了思想观念的解放、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培育、资金的筹措、促进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的制定等问题,兼论了科技服务中介的建立、法规的完善等问题。特别说明了这一系列方法和途径是彼此联系、互为依托的。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最重要的作用 ,对于经济落后的四川民族地区而言 ,只有大力推广和应用技术创新 ,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应用的现实状况 ,重点探讨了当前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软硬环境因素 ,以便于各级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民族地区要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 ,必须要走技术创新之路。而由于历史的原因 ,该地区技术创新的起点很低 ,在技术创新要素组合中具有资源优势 ,但更面临着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困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川民族地区具有国家为调节地区之间不平衡的政策优势、受援优势 ,也具有后发优势 ,这些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 ,是可以克服或缓解技术创新要素方面的困难 ,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创新之路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加快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适时制(JIT)是近10~20年来由日本企业首创,并为愈来愈多的西方国家的企业所推崇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认为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具备了应用适时制的内外部条件,并以此寻求一系列适合目前我国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这一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能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建设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技术创新主体,以及这些主体之间的联系及其运行机制组成的网络系统.本文以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例,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机构等不同的创新主体出发,提出方针政策、改革举措和实施办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高技术企业的孵化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在具体操中应从市场导向确定项目 ,寻求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诸要素的有机结合 ,建立可行的退出机制 ,从而建立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上下游畅通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就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讲,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的技术经济乃至社会体系刚刚建构的时候,高瞻远瞩的国家层次的政策体系的构建尤为必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来发挥其指导作用。为此分析、总结了我国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尽快完善制定技术创新政策的组织机构、运作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的观点及具体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仅靠企业加强内部环境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从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建设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政府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所需进行的职能转变,并就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体系的建设逐渐成为各国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策工具。目前,在中国,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无论是对于推动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还是对于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着狭义的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扩散促使产业结构的变化 ,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增长这样一条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主线 ,依据系统工程的思想与方法构建了两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图来综合反映技术创新在企业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结构 .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入手 ,对四川省民族地区信息资源的现状、信息资源的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提出了加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如何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四川民族高等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教育滞后的现象制约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存在着素质教育难度大、双语教学困难多等问题。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提高素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改革双语教学模式,加强教材建设,拓展就业渠道,创建绿色教育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各类复合型双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设区域中有两个问题不容回避:一是生态建设的国家补贴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段,时间段过了这些地区又怎么办;二是生态建设的国家补贴,只够维持生存而无助于脱贫致富奔小康,那么这些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如何完成?看不到或不愿看到这两个问题的严重性,终久是要出问题的。本文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就解决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途径和办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把民族地区乡村的主要生产技术体系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体系。二是通过某种转化过程来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体系。本文认为,在通过管理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的情况下,还可以识别出第三种生产技术体系即组织管理技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乡村的前两种生产技术体系在发生变化,第三种生产技术体系开始出现。生产技术体系的这种创新,是民族地区走出低水平均衡的基本出路。从影响民族地区农牧民接受新技术的因素出发,结合对技术推广体系的研究,可以寻找到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技术创新和进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现已成为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或重点发展的产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原因的同时,从自然环境、旅游规划以及文化传统三个方面,指出了发展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后的结论是,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目前旅游业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才能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为我国长江、黄河的流经地,是我国生态屏障、生态涵养地的重要区域之一.四川民族地区面临着既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的艰巨任务.四川民族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长期没有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因此协调好二者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四川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支柱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民族地区经济要取得长足进步 ,必须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 ,选好支柱型产业 ,加快城镇化进程 ,培育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由于四川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处于资源导向型阶段 ,因此 ,支柱产业的选择 ,主要应围绕本地区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上。因此 ,笔者认为应首先将农牧产品加工、水电资源、旅游以及生物药材资源的开发作为突破口 ,并将其逐步培育为支柱产业。另外 ,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 ,还应注意关联产业的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农村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的心态、行为及与乡镇政府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乡镇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对少数民族农村村民自治的影响和控制力还非常强,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在村庄政治中自主活动的空间不大,村民普遍缺乏参与热情,但乡村精英的影响正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与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原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其中 ,城镇化水平的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