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空,永恒的无限的时间与空间,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瞬息与长久、局部与全体的和谐统一。它本身就存在并表现着自然的结构美。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灌注了创作者的审美意识,营造着体现自然美、社会美的种种艺术结构。艺术结构表现在时间和空问的维度上,也表现在描写对象的物理时空和人物主体的心理时空的完美组合上。如果说,绘画是二维空间的艺术,雕塑是三维空间的艺术,那么,文学作品——“言志”与“缘情”的诗词则应该是  相似文献   

2.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在当前跨世纪的伟大时期在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根据“农村经济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理论”,农村股份合作的实施应是一个“三维展开工程”,即股份合作制在农业广度发展产业推展开工程;在农业深度发展产业维展开工程;在农业高度发展产业维展开工程。“农村经济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理论”的要义可以概述为:任何一个农村经济系统都是由它的广度X深度X高度而构成的立体空间。第一维,农村经济广度维,包括农、林、牧、渔、草、虫、微生物等等生物生产领域的广度开发;第二维,农村经济深度维,包括可控的温、光、水…  相似文献   

3.
甲、几何学基础绘画科学从点开始,其次是线,第三是面,第四是为许多面覆盖着的物体。一切物体的表现只能是这样。因为事实上,绘画不能超越面;正是凭它的面,任何可见物的实体才得以表现出来。点是没有中心的。它也没有长、宽、厚。线是点的运动产生的一定长度,它的两端是点。它既没有宽也没有厚。而是一条线的横运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本体论众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因为“本体论”有二个根本错误:第一,它认为关于世界的理论是最终的,为世界找到了最后的根据;第二,本体论是一种脱离认识论的独立理论。本体论认为它可以作为任何一门科学的基础。而世界上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最后的本原,任何一代人都不能建立起什么最终的本体论,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过本体论来称呼他们的哲学,而总是以世界观来称谓。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的说法不能成立。其理由:第一,马克思很少提到“本体论”这一概念,但决不等于马克思的哲学没有本体论基础,任何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本体论承  相似文献   

6.
空间语言是存在于三维空间的任何物质,交流或传递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方式。本文从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形态语言、心理空间、和文化属性三方面入手,来探讨现代城市雕塑的空间语言体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物质的承载属性 物质世界没有绝对独立存在的物质,任何物质都必然地载于或存在于它物质中。大到星系运动,小到粒子运动,都要依托一定的承载形式才能够完成。 物质世界中没承载的物质及其运动是没有的。这就是物质的承载属性。 二、关于物质的承载形式 1.从物理学意义上分析,物质的承载形式就是引力吸附。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定律,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引力吸附是世间一切物质间最基本的承载形式。 2.构成直接承载关系的“载”与“被载”的双方,从表象上看,分为支撑承载、镶嵌承载、悬浮承载和溶解承载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如果视“符号”这一概念为一个整体,那么“能指”“所指”便是‘符号”的两个元素。符号的数理特征是二维空间,据此可以称之为“二维符号”。传播是一切符号的动态属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传播是符号的生命力所在。如果从是否还具有传播功能来划分,符号还可以分为“具有传播功能的符号”与“不具有传播功能的符号”两种,前者是活符号,而后者则是死符号。  相似文献   

9.
空洞与超维——空间维的推理和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准静态三维开放空间发生局部缓慢收缩时可以在局部范围收缩为闭合空间。所收缩的闭合空间与原开放空间的剩余部分成为空间上相互隔离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不可能有任何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输入、输出。所收缩的闭合空间称为空洞,原来开放空间的剩余部分则为空洞的外部。空洞与空洞外部的并存,使空间自然地伸展到超过三维,并可类推出在超过四维中伸展的空间。从三维空间中的空洞及空洞外部还可类推出四维时空中的空洞与空洞外部。宇宙与空间二者并不等同。宇宙中可能包含无数并存的空间,具体时空的有限性,不足以作为否认宇宙时空无限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空间,无疑具有客观性、实在性、主观性、意识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特征。即便是自然空间,也不能外在于人类实践。因此,人类既可以创造物质,也可以创造空间。因为,"物质"和"空间"都不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于万物之中。比如,社会空间、精神空间、文化空间、虚拟空间等,都可谓是人类创造的不同的空间形式。特别是虚拟空间,既不同于自然空间或现实空间,也不同于想象的、无形的或纯粹抽象的空间。它是人造的社会空间的转型和延续。它有几何形状,虚拟主体可以在其间旅行,现实主体可以对其观察和利用,然而却无法用现实的尺度测量,因为它具有零距离的性质,以满足与日俱增的拥挤的人类需要和变迁。当然,也没有人会把"空间生产"看作"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全部,因为谁都知道,建造房子、修建桥梁、制造汽车、创建工业园区等无数与空间生产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都不等于生产粮食、蛋糕和牛奶,只不过是在强调人类文明史上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的重要性而已。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恩格斯有过精采的说明:“宇宙空间中的运动,各个天体上较小的物体的机械运动、热、电流或磁流这些分子振动,化学的分解和化合,有机生命——宇宙中的每一个物质原子在每一瞬间总是处在这些运动形式的一种或另一种中,或者同时处在数种中。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和物质的原子结构学说可以推出一个 n 价离子所带的电量是q=4.806×10~(-10)n 静电系电量单位因为 n 是一个整数,故任何一个离子所带电量都是某一最小电荷 e=4.806×10~(-10)静电系电量单位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 e 称为基元电荷。由此,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从微观上看任何物体所带的电量都不能连续地变化,而只能取分立的,不连续的量值(即 e 的整数  相似文献   

13.
张之沧 《江海学刊》2016,(4):5-11,238
确立国土疆域的多维空间概念,是改革开放和现实生存竞争的需要。为了改变中国人日益拥挤的生存环境,迫切需要拓宽国土疆域的实践。要确识,一切空间都是属人的和人化的空间,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从多维空间的角度来认知和拓展国家疆域,能动地从陆地空间进军海洋空间,从二维空间进军三维空间,从有界空间进军无界空间,积极地去发现、建构、创造和生产空间。确信人类的进化发展就是一个适应、利用、开拓、制造和激烈竞争空间的过程。要因势利导国土空间的延异性、叠加性和再生性。自然界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实体,国家疆域、国土面积也不完全取决于碣石界碑,而是取决于人的智慧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探索与科学一样是永无止境的,在图形设计作为当代视觉艺术主体的今天,是否有更为科学新颖的方式和手段来丰富和发展它的表现力呢?这是一个一直为艺术设计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而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视象上创造多维空间的艺术形象,或许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在洞窟石壁上描绘自然界的形态,即在只有长和宽的二维平面里试图表现三维或四维空间,然而,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才对远近透视、大小比例、色彩冷暖、明暗关系等自然规律有了科学的认识,并使得艺术家在二维平…  相似文献   

15.
(一)数学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横断学科。客观物质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都具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就决定了数学和它的方法可以普遍地运用于其他各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的横向渗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往往会给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但是,要把经典数学的方法运用到美学之中却叫人束手无策。这是因为,经典数学是一门高度精确和抽象的“硬科学”,而美学却是一门模糊的“软科学”,“硬”与“软”之间还没具备渗透的条件。随着数学本身在发展中出现了“软化”,即产生了“软分支”模糊数学之后,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美学才成为可能。那么,美学为什么是“软科学”?数学怎样“软化”并使两者的横向研究成为可能呢?美学的“软”是相对于形而上学的明确哲学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设计教育现状,解析了传统的二维空间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病,提出了三维“体块模式”的改革方案和怎样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旭 《天府新论》2024,(2):1-10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表述可以证明:一是“两种生产”理论是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科学思想;二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应当包括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两个方面;三是血族关系和经济关系对社会制度发挥着“依次支配”的作用,而不是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对社会发展起“依次决定作用”;四是在“归根结底”意义上,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力量,而人口生产只是在物质生产不发达的情况下表现为物质生产的特殊形式才能发挥决定作用。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要基于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发展。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论空间生产力系统卢嘉瑞一、空间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宇宙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它是由无数种物体构成的,各种物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决定宇宙整体永恒的运动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叫也还指出:“我们所面对...  相似文献   

19.
源于生活的艺术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当然也是电影艺术的生命。在表现现实生活的客观真实性方面,电影艺术有着其他艺术门类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它能够以特有的造型手段和富于变化的蒙太奇叙述句子,把客观事物的空间状貌及其流动演变的时间过程,无须中间媒介,直接诉诸审美群众的视觉器官,使审美主体获得真实确切的映象:无论是层次分明的自然色调(对于彩色影片来说),变幻多姿的流烟飞霞,还是具体人物的行为举止,甚至对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思想意识活动,也能以具象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都不是把笔墨停留在形象的外在形态上。在《牧马人》中,编  相似文献   

20.
一苏联文学界认为肖洛霍夫的创作特征,是“巨大的真实”、“可怕的真实”、“痛苦的真实”、“历史的真实”、“顽强地忠于真实”、“直书全部的真实”、“公开的、诚实的真实”。肖洛霍夫推崇“真实——母亲”之名言。他反复强调作家“主要的是写真实”,要“向人民讲述高度的真实”,“热情地、真实地”“毫不隐讳地、毫无矫饰地讲述我们的朋友和敌人”。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是生活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