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西部多元民族文化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特点,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依赖于教育。处于教育与文化互动状态中的西部教育必须按照现代民族文化的生成条件和方式去配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设备,选择和运用适应民族文化传播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法,从而根本上保证现代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本文立足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 ,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阐述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探索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思路:通过整合西部各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将西部宗教文化旅游圈打造为带给人类心灵宁静的神秘旅游圣地.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宗教旅游文化圈的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化力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经济—体化模式及其取得的发展成果为西部开发与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路。本文从文化、文化力入手 ,通过对西部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大生产力理论的阐述 ,指出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成为西部发展中强有力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李永政  庄勤早  甘祖兵 《民族学刊》2018,9(3):80-83, 123-125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员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共同构成了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融合意识的逻辑起点。同时,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体现出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的基本文化特征。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融合意识对国家认同建设发挥引领、促进、整合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央在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中 ,专项指出了进一步落实文化宣传 ,支持西部地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繁荣文艺创作的精神。本文认为肩负着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艺创作重任的出版社单位 ,应该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中 ,注重文化开发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二者之间融合贯通的共同属性,进而探讨走出一条交互式发展道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袁永兴 《民族论坛》2012,(10):22-23
1945年8月,中国抗战胜利受降仪式在怀化市芷江县举行,芷江因此声名远播,成为和平文化名城。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居住着侗、汉、苗等25个民族。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14年建制历史。在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其丰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平文化等。其中,和平文化已成为芷江的文化品牌和与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文化如水,润泽万物;  相似文献   

9.
袁永兴 《民族论坛》2012,(19):22-23
<正>1945年8月,中国抗战胜利受降仪式在怀化市芷江县举行,芷江因此声名远播,成为和平文化名城。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居住着侗、汉、苗等25个民族。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14年建制历史。在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其丰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平文化等。其中,和平文化已成为芷江的文化品牌和与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文化如水,润泽万物;文化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入手,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置于电视传播的理论语境中考察,分析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电视传播价值。按照其与电视媒介特性契合程度,从功能上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分四种类别,并从优化传播效果角度就四种类别提出了各自适宜的电视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当然 ,文化的多元并不意味着政治的多元 ,更不是分裂的理由。古称“西域”的新疆 ,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极有特色的文化区。从表面上看 ,西域一向通行“胡语” ,特别是伊斯兰教传入并在那里生根后 ,西域与中原的文化距离似乎拉开 ,但实际上 ,汉化与胡化一直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生动地进行着 ,特别是清王朝统一新疆后 ,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应看到 ,经过 2 0 0 0年的政治文化整合 ,西域文化确立了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应继承中华文化整合的优良传统 ,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 ,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达到“三个高度认同” ,即我们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认为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参照系的文化整合 ,应是祖国统一和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汉文化与古代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本文从文化和汉文化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考古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尝试指出自西汉以来的新疆考古学进存(遗迹、遗物)中的丰富的汉文化遗存,以及来自帕米尔以西的文化遗存和新疆本地的文化特征;并试图指出,从整体评价上来讲,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汉文化,在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是影响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个观点,与目前有些人所喜欢的片面强调帕米尔以西文化因素影响的观点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3.
田峰 《西藏研究》2006,(3):40-45
《大唐西域记》与西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在地理位置、宗教传播,还是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都是有迹可寻的。从这种联系,我们可以窥见唐初西藏文化的一些蛛丝马迹,同时也可以看出周边文化的多元化对整个西藏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雍际春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81-192,101
关陇地区以老官台和大地湾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共同催生了陕甘地区的仰韶文化,这一文化就是炎帝西羌集团的遗存。从距今6000年前后起,炎帝西羌集团一些支族开始向四方迁徙。其中,一支向东北迁往山西汾河与晋冀桑干河流域,与黄帝部族融合后又返回中原,形成炎黄集团;一支迁往西北甘青地区,与当地土著融合,产生了马家窑文化。炎帝部族留在关中故地的又与此后回流的部分炎黄族民构成姜炎部族。本文结合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对夏商时代关中的姜炎文化和先周文化、陇右的姜羌文化和羌戎文化的来源、演化,及其与关陇部族的分合流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丁俊 《回族研究》2007,(4):47-52
回回民族是诞生于中华大地且文化起点较高的一个年轻民族。回族文化吸纳和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粹,底蕴深厚,义理深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回族文化不仅塑造了回回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全面研究回族文化,进而深入探究回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有利于回族人民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建设中华各民族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和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草原文化以其浓郁的北方少数民族生活文化气息,体现着北方游牧民族豪迈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文化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近10年来,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理论研究成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内蒙古的草原文化研究不仅为兴区富民构建着文化智慧和历史底蕴,而且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蒙古学界研究草原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驯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驯鹿鄂温克人是我国鄂温克族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以饲养驯鹿谋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驯鹿鄂温克人在狩猎驯鹿和使用驯鹿以及饲养驯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独一无二而独具风格的驯鹿文化。我们拟从人类文化学与民族文化学的理论视角,对这一特殊族群的驯鹿文化形态进行客观实在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肃慎民族的"楉矢石砮"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肃慎文化的特有标志和显著特点.肃慎的楉矢石砮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北部文化的源头之一,它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渊源关系,因而具有文化开创的珍贵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将中国推向文化建设的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特别是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大胆扬弃、积极创新、加快发展,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振兴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