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莉 《探求》2002,(Z1):93
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 ,以并列的形式系统提出 ,这在党的建设中是首次 ;而其中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党的建设中更属创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历来重视思想文化建设 ,但又各有特点 :毛泽东同志论述的角度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文化政策与纲领 ;邓小平同志论述的角度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而江泽民同志则是从党的建设的角度论述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不仅仅表现在生产力方面、阶级性方面 ,还表现在文化方面 ;不仅仅表现在先进文化对政治、经济的适应方面 ,还表现在对它们的反作用的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在内容上是"国际"的,在形式上却是"一国"的。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解读为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其形式表现为"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在内容上则表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的文化等方面。我们应当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  相似文献   

3.
张国俊  雷电 《唐都学刊》2011,27(4):44-50
《创业史》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历史真实,其主要表现为三种:一是将农村各种矛盾政治化,二是将合作化运动浪漫化,三是将农民生存状态虚拟化;《创业史》的"艺术性"是以图解政策为旨归的,其细节的概念化倾向和语言的口号化倾向都十分严重,从而形成了以艺术的表征与图解政策的本质共存一体的"艺术性";《创业史》的人物"性格化"是以消解人性本质为特征的,其主要表现在消解人的物质属性而夸大人的阶级属性,消解人的文化属性而夸大人的政治属性,从而造成了其文化视角的匮乏和人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严晓江 《社科纵横》2011,26(7):93-94,98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其"述中之作"的翻译原则发展了孔子"述而不作"的诗学理论;梁实秋译莎构建了20世纪中国"多元"文学话语,是"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他的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拓宽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思路;梁实秋译莎提升了中国现代戏剧思想内容的高尚性。  相似文献   

5.
杜敏  常新 《社科纵横》2009,24(3):157-159
"国学热"这种现象表现了中国国力日强,国民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但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改革期内在的文化信仰的缺失。社会在转型,文化信仰缺失的人们迷茫、浮躁、唯利是图。在国学热的契机下,以国学思想的精华来充实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素质,维护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周萌  吴翔  高剑 《社科纵横》2012,(3):17-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心地位,要求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我们要将它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宝贵的思想素材和文化资源,吸纳精华、总结提升,在实践中实现其现代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胡剑平 《社科纵横》2010,25(3):101-103
丑文化未有全局独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近、现代以来丑学零星呈现"丑文化力"内蕴与艺术魅力,其吸附功能和缩放效能超强表现,展演泛文化价值的局部支撑地位,凸显"丑文化力"在当代文化的多维构建与现实定位。视觉霸权时代的"丑"凝聚强悍的文化力,避免丑学负面效应,倡导审丑自律,警惕"丑"的负价值泛滥,培育审丑正价值增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直面人的灵魂,重置人的感性心灵史,构成当代"泛娱乐"文化中的重要动能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建刚 《社科纵横》2012,(5):109-112
韦伯在本书的重要贡献是探究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意义。事实上也是在告诉我们宗教思想解放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重要性。这种理论探讨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中国学术界一些学者却认为韦伯是"欧洲中心论"的集大成者。这种结论无疑是错误的。而对韦伯理论臆想出"欧洲中心"后,又乐此不疲地加以批判,实在是不良风气。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需要的是理性对待西方先进文化的态度。而一些学者对难以接受的西方理论观点动辄以"欧洲中心论"批判之,则是根本错误的文风。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基本形态有三个:文化交流、制度输出、价值观传播。文化交流属于表层的、最常见的文化外交形态;嫁接美式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美国文化外交的中层形态;传播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属于核心层的文化外交形态。这三种形态紧密联系,共同搭建起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有机体,成为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事实上,美国也的确把文化外交当作谋求"文化霸权"地位的有效手段;而以"文化霸权"为目标的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政策在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陈仲 《社科纵横》2011,26(2):71-73,80
法治与"人治"相对,以法制为前提,内涵"良法",其含义表现为"八个统一"。政治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政治运行的内外部环境的和谐状态。政治生态文明有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所有这些指标要么是法治形成的重要标志,要么是法治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任何一个指标都会或多或少地作用于法治,从而形成政治生态文明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和平政治环境对法治的"维护"功能;合理阶层结构对法治的"推动"功能;权力与权利良性互动对法治的"护航"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许菁频 《社科纵横》2010,25(8):141-142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语文始终处于高层重视,底层忽视;专家重视,学生轻视;目标先进,教法落后等困境中。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交叉学科分析作品,扩展学生文学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力争通过各种渠道扭转当今高校大学语文"被漠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李刚 《唐都学刊》2012,28(4):66-70
文化与文学中的雅俗概念,从美学心理学角度来界定,这是一对在人的主体性和类特性的"常""变"结合中完成的相对概念。而雅俗概念的流变则在于人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穆时英小说中的混乱和歧义的分析,揭示其创作中出现的反抗与颓废、绚丽与庸俗的矛盾,这正是雅俗概念在现代文学语境中进行转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万远新  张铁军 《创新》2019,13(3):40-47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和精神根基,它决定着新建文化的理论品性和民族特色,也有利于新建文化的民族认同;文化主导性是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主要内容,它体现着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性发展要求,是对人们现实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主体性和文化主导性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进行诠释与建构的辩证统一,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侯洪澜  齐明 《社科纵横》2012,(8):129-1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复杂的文化概念,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复合并存,也表现在其本身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存在状态的生命性、认知方式的情感性和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这种复杂性的解读,才有可能无限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15.
吴天祥 《唐都学刊》2010,26(6):117-120
笔墨游戏式的"书法画",甚至衍绎出的"行为书法",是一种"文化失根"表征;错别字满篇的所谓书法,是典型的文化缺失症。我们应积极作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中国书法并不因为汉字规范化遮蔽其艺术性,相反,汉字演变发展史证明,每次的规范化举措,反而给书法艺术创作注入了活力。规范化的标准草书,或许会对中国汉字的改革和发展开辟出新途径,对书法文化的现代性提供多元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彭鹏 《唐都学刊》2010,26(5):74-78
"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其与性、道、命、理等范畴一起,构成了一种包含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在内的完整的体验式形而上学思想体系,可以称之为中国心文化。心文化将"心"分为"道心"和"人心"两个基本的层面,并试图通过"内求于心"的直觉内省式工夫达到"人心返道心"、"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心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而且对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郑治 《学术交流》2015,(3):73-77
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文化主体意识,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策略推进文化发展。文化自省是文化发展中的痛苦嬗变,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中的自我体认,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近代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中的内在提升,表现为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担当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发展的自省、自觉、自信策略,使近代社会摆脱了文化的"自恋"与"爱憎"情结,避免了从"复古主义"跳到"全盘西化"的极端,使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中华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论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文化存在,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方向导引作用、思想道德支撑作用、文化批判作用、文化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的安全形势呼唤新的安全理念。当前中国"新外交"的发展趋势是走向"新古典外交"。以周边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而言,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战略思维的回归,以传统"二元互补"为核心内涵的关系思维取代当前以"二元对立"为主导特征的机械思维;第二,战略身份与战略目标的回归,即重新思考自身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及其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身份建构问题;第三,安全手段和行为方式的回归,即超越牛顿世界观的单纯机械制衡,转向重构地区认同、社会化地区国家、再造体系文化和体系规范。  相似文献   

20.
章岳云 《探求》2004,(4):12-14,25
"新时期广州人精神"是当代广州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思想道德风貌的新展示,是为绝大多数广州人所认同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先进文化在广州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不竭源泉和发展动力,而"新时期广州人精神"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典型的表现,先进文化的总体特征不仅在"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中有较为充分的反映,而且对"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发展和流变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