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门外说词     
一偶见期刊《文学遗产》,目录上有故人吴世昌遗著《罗音室词札》(选录)而引起一阅的兴趣。吴世昌先生的《词札》给我的初步印象,觉是他论词、论词人和论词论的文风,都有直来直往的特点。他的《词札》给我的另一印象,似乎可以说是在褒扬婉约而贬抑  相似文献   

2.
说到中国的文学批评,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词学,也就是词的批评,是从一种困惑的情形之中开始的。因为中国旧日的传统文学批评,总以为诗是“言志”的,“感天地,动鬼神”,有这样的功能和效用,至于文,我们说文章是“载道”的。可是我们中国早期的词,只是配合当时的流行歌曲来歌唱的歌词,既没有唁志”的功能,也没有“载道”的效用。而且最早期的被编辑在一起的词集《花间集》,其中所写的多半是美女和爱情,这在中国文学以言志和载道为价值衡量的传统之中,是不符合我们的价值标准的,所以人们对之常有一种困惑。中国最早的对词的认知和评论,并没有像西方那样的有逻辑性和理论系统的专书,它是从宋人的笔记之中开始的,我们从宋人的笔记就可以看到他们当时困惑的情形,像魏泰的《东轩笔录》就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次,王安石跟吕惠卿还有他的弟弟壬安国在一起谈话、当时王安石才做了宰相不久,他就问:“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他的意思是说作为宰相还可以作这种写美女和爱情的词吗?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北宋初期有一位宰相晏殊是常常写小词的,也就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晏欧词中的一位作者。我们从来人的笔记看见他们有这样的困惑,在这种困惑的情形之下,这些士大夫们一方面认为小词的写作符  相似文献   

3.
秦观的词不是诗人之词 ,而是词人之词。他的词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一种感受 ,不必有寄托。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感慨身世之作。而柳永似乎也正有与此类似的两类作品。柳永更多地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 ,他从形式上把慢词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并使中国的词上升到一个开阔的空间 ,把词中传统的“春女善怀”变成了“秋士易感”  相似文献   

4.
宋代笔记中保留了丰富的俗语词资料,但历来对此的研究多集中在词义考释等方面,对俗语词成词理据的系统研究相对欠缺.本文选取宋代笔记中的俗语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内部因素、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以及流传过程中的错解错用等方面,对关涉到俗语词成词理据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有助于推进汉语语词的成词理据研究.  相似文献   

5.
再论宋代民间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宋代民间词散见于宋人笔记杂书、词话、类书和词选集,搜集整理比较困难,遂为历来词论家所忽略;所以中国文学史、民间文学史和俗文学史都只谈到唐代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敦煌民间词。五十年代初,俞平伯先生始提出关于整理和研究民间词的意见。他认为:“严格说来,我们所讲说评论的,只是文人的词,不是‘词’。真的词论必须能诠明词的流行的实在情形,即包括民间的词,不经著录的作品。”他希望“若能够用上新观点来研究自然可以有更多的发见,给词史以一个新生的面貌”。八十年代初,笔者在《宋代民间词论略》中,通过对现存作品的初步分析,尝试探讨了宋代民间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点,粗略地描述了它的历史概貌。这篇文章曾引起词界的注意,而且几年之后还有一定的影响。但现在看来,文中某些论点已显得有些片面,尤其是从市民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角度来审视,就觉更有必要作一些理想与材料方面的补充了。兹就宋代民间词的都市性特点、它的民间文学特征及宋代统治阶级和文人对民间词的态度等问题,再申论之。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的创新得到了众人的交口赞誉。的确,题材、内容的博大深厚是东坡词这块瑰宝耀人眼目、光照后代的主要原因。但是,词,作为一种合乐文学,只注意题材、内容行吗?东坡词的一些不合律现象应怎样解释呢?它在音律方面有没有创新呢?最初有人认为他的词不协律、不入腔、不可歌,是由于他不懂音律或者豪放无暇顾  相似文献   

7.
木斋先生关于<阳春集>大部分词作皆为伪作,只有少部分阿谀颂赞之作的观点是不当的,首先对伪词的来源无法作出交代,其次所举的各种证据皆缺乏实质性的依据,因此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仅以史书笔记缺乏记载或记之不详而否认词史上冯延巳的地位,甚至否认南唐出现类似冯词的词作可能性,是不合乎词史发展进程事实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否肯定“价值”的普遍概念?进而是否具有哲学价值论思想?虽然这是十多年前我国哲学界发生的一桩学术公案 ,但是由于它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前提 ,因此今天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根据对马克思《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文本全面、深入的重新解读 ,应当承认 ,马克思在这份笔记中关于“价值”的普遍概念那句话 ,表述的不是他所要否定的瓦格纳的观点 ,而是马克思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吴婷 《江汉论坛》2023,(1):59-63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记的最早的含义是散文,又称“笔”。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才略》又说:“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可见笔或笔记最早都是指与韵文相对的散文而言。后来便有了狭义的含义,即专指那种内容驳杂、篇幅简短、信笔为之而又常带隽永之趣的文章。结集成书而径以“笔记”命名的也有,如宋代的宋祁把他写的笔记文的结集命名为《笔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初答叶志坚先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东  林锋 《东南学术》2006,(2):77-86
本文是为促进学术交流,就叶志坚先生的<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与王东、刘军先生商榷>(<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一文而作的.叶文对我们之前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的<"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一文中关于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并将"人类学笔记"流行称谓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的观点及理论根据,提出了他的不同意见.对此,我们将在本文中,就叶文提出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其中包括叶先生本人的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够妥当的观点和看法,结合我们的观点,作相应的分析和说明,与叶先生及学界同仁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探讨.我们主张,为恢复马克思笔记本来面目和马克思晚年思想原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本超越长期以来流行的"人类学笔记"错误称谓,确立对笔记的科学解释--用"国家和文明起源的历史哲学研究"来解释马克思晚年笔记,并将笔记更名为"国家和文明起源笔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文言小说,主要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二大类:笔记体以《世说新语》等为代表,它们不重情节,献给读者的往往是一片断简、一幅素描、一个细节、一个印象……就在这零星的展示中,作家的情趣和独特审美感受呈现了出来;传奇体以唐人传奇等为代表,它们重情节,同时也重视意境、情调、书卷气……作家的主体情感便寄寓在这纷纭的世界中。 关于唐人传奇的文体规范,古代人似未系统地思考过。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杂传记中多录鬼神灵怪之词,哀调深情,不异畴昔。然影响所托,理亦荒唐,故不能一一尽之。”用“杂传记”称唐人传奇,注意到了其“传”和“记”的体制,并指出其“哀调深情”的抒情色彩和“多录鬼神灵怪之词”的虚构特征,实属难能可贵,惜未能进一步展开论述。至于陈师道《后山诗话》所云:“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鉶所著小说也。”则专就裴  相似文献   

13.
莱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da Vinci1452——1519),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之为一个巨人时代的巨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19岁学画。一生主要从事于绘画工作。由于学画,他要求知道客观事物运动的视律;水是怎么流的,鸟是怎么飞的,人是怎么走的……。(他有大量的关于这类的笔记)经过长时期的深刻细致的观察了解之后,他进一步有了关于物理学(力学、机械学、光学……,生理解剖学)等等的系统的知识。既然事物的运动是它们自身规律性的表现,不是神创造的,芬奇实质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社会最初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之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奠定了近代绘西学。本文是从英国瑞I·A·赫特女士的《芬奇笔记选集》(195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译出的。她和她的父亲J·卫·瑞赫特曾经编过《芬奇文学全集》。美学笔记仅是其中一部分。但由此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一对同形词的认知1.1关于同形词,赵克勤有过一些研究。他的定义是:“指形体相同,读音不同而意义又相关的词。”①对此,我们认为,该定义过窄,较合适的定义应是:形体相同的一类词。在范围上,除包括形体相同,读音不同而意义又不相关的词之外,还应包括形体相同,读音相同且意义相关的词。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从语词划分的目的、角度、标准三方面考虑的。众所周知,词类是为了一定的研究目的,从一定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析、概括的结果。同形词也是这样。据考察,它划分的角度,是与口语词相对的书面语词范畴的形体;目的,是从…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历史地位前,首先应解决一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研究者应该如何界定笔记的历史地位?本文提出了一条旨在科学解决笔记历史地位问题的循序渐进的新思路:笔记文本的个案研究——笔记间关系的辨析——笔记主题的判定——笔记在马克思同一主题的理论探索活动中的地位的指认——笔记与马克思社会理想、革命实践的关系的辨认——笔记与马克思其他主题的理论探索活动关系的考察——笔记历史地位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感觉?在艺术家的眼里,总是把感觉与感受、直觉、印象,经验、体验等相提并论,同时对感觉在创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作了与哲学家、心理学家不同的叙述。他们说:“‘感受’就是写小说的基础。”对这个问题,高尔基说得很清楚。当有人问他什么东西第一次激动他写作?他说是“印象”。又问他多在什么感受上去建立形象?他说“在一切感受上”。他还说:“把作家缺少的那些环节放到经验里去,以便写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这就叫直觉。”我国作家谌容也说:“我写《人到中年》时,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  相似文献   

17.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纳兰性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成德(1655—1685),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出身满洲贵族,以一等侍卫终。他仅活了短短三十一岁,却如贾谊、李贺一般,以自己的卓绝创作名昭后世。他的《饮水词》,是我国古典文化遗产的珍品,他的诗文和笔记,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性德在世时,他的词作已受到重视和品评,逝世后,因家庭政治地位的衰颓和文坛风气的转移,他的作品一度被冷落。清  相似文献   

18.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