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飘啊,飘啊……风伯伯把一粒草籽送到了一片沙漠上。唰唰,唰唰……雨婆婆把一滴滴雨洒到了这片沙漠上。噢——草籽感到浑身一阵痒痒,伸了伸腰,晃了晃脑袋,钻出了沙子堆。向四下里瞧了瞧:“咦?!这是什么地方!?”它奇怪地问,“怎么就我一个  相似文献   

2.
真没有想到,一首歌会有那么大神奇效应,她可以伴随很多人的一生,也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徵。这说的是《克拉玛依之歌。50年代,当克拉玛依油田刚开发不久,大批青年在《克拉玛依之歌》感召下,纷纷奔向新疆。一个满脸稚气的青年就是钻在拉油的主罐车里,哼著“克拉玛依我多么喜欢你”到克拉玛依当了一名石油工人。60年代,在“文革”中,一位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老地质学家在“牛棚”*常常拿出口琴吹奏《克拉玛依之歌》。关押他的人突然进来,老地质学家惺惚地停止了琴声,这个人却挨过来:“你吹得其好听,从今天起我跟你把这支歌…  相似文献   

3.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熟悉的诵唱,在耳边响起,感觉是那么亲切。这是二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吟唱的一首童谣。古人认为,所谓“谣”也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的“徒歌”。——“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童谣也就  相似文献   

4.
金冬梅 《社区》2005,(14):18-18
“家帮家、邻帮邻;遇纠纷、调解灵……”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上街街道4个社区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社区中上至60岁的老人,下至上小学的孩子,人人都知晓社区中的“三字歌”,有谁违背了“社规民约”,立刻有人编成“三字歌”加以批评,有人做了好事也会在“三字歌”中传送。久而久之,“三字歌”成了社区的一景。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在弄堂里念起来。有的过路人听了,还专门抄了下来“,我们那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带回去给大家提个醒。”上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准备将“三字歌”印发到家家户户。“‘三字歌’共有34句,最早来源于蛟池街社区,现在已…  相似文献   

5.
[作文试题一]“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即将在我们的家乡厦门举行。这全球顶级赛事、激情音乐盛典,激发我们对“歌”的无限遐思……歌,咏叹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歌,穿透历史,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余音绕梁;歌,跨越地域,在千千万万人的心灵里引发共鸣。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你会发觉:山水有歌,风雨有歌,岁月有歌,亲情有歌,校园有歌……(友情提示“:歌”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请以“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②字数不少于…  相似文献   

6.
中华大地,奇山秀水,名园胜迹,构成了古老而灿烂的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十年代,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曾挥毫写下豪迈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美景的无限爱恋。余树森、乔默主编的、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诗文鉴赏词典》,在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批判民族虚无主义之际发行,正是适逢其时。当读者朋友翻阅这本装帧精美的词典的时候,它象一个学识渊博的热情导游,一会把你带到  相似文献   

7.
拯救格桑花     
阿友 《老友》2009,(5):37-39
题记——在我国西部,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漫山遍野会开满名种名祥的花朵,它们绚丽多姿,绚烂芬芳,把那块广袤而贫瘠的土她打扮得分外妖娆。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鲜艳、最芳香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高原上,有一些贫困却很快乐的孩子,他们在一群义工的关爱下享受着平等教育权,正如一朵朵灿烂圣洁的格桑花,傲立在祖国美丽的大西北……  相似文献   

8.
鲁迅收入《热风》中的《为“俄国歌剧团”》,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构思、意境、文采、节奏均妙。它的主旨是借俄国歌剧团在北京演出一事,对“比沙漠更可怕的人世”——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令人窒息的旧中国,唱出“反抗之歌”。自然,也包含着“为流转在寂寞中间的歌人们”作广告的意图。这个俄国歌剧团的历史、成员、组织情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小桥     
桥。小桥。难忘的那座小桥。小时候,我常常骑在父亲那有点驼的背上一路哼着小曲儿去峡谷。因为,在那个“一线天”的地方,有一块寸草不生的沙土地,那便是我家的责任田。多少次的来来往往踏出了一条羊肠小道,多少粒沙子铺满了仅仅容下一只脚的小路。每当父亲走过,脚趾间总是被填满无数的沙子,当趟过齐膝的急流时,又被急流冲得干干净净,父亲也被冲得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咯咯,咯咯咯咯……”我开心地笑了。“唉——唉——”父亲的叹息声好长,好长!于是,河上有了桥。可是,好景不长,一场暴雨催促着温柔的小河咆哮起来,浑浊的泥水夹着石块、泥…  相似文献   

10.
“维和士兵,雷锋的伙伴;维和士兵,中国的尊严……”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程兵大队队歌——《维和士兵之歌》威武雄壮。伴着这节奏,官兵们于2004年4月7日到了利比里亚;踏着这节拍,官兵们于2005年1月5日回到祖国。维和工程兵大队的官兵大多来自雷锋生前所在团。他们圆满完成了  相似文献   

11.
好像是历史的特别安排,从1997年7月1日起,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而到那时,又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也将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它北端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市之一——中国首都北京,南端就是世界级金融贸易中心——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京九铁路,把两颗东方之珠串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女孩故事多     
有一首好听的歌是这么唱的:“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我们把歌词改一下,那就是“女孩故事多……”现在,我们就来讲个女孩故事。太空大会战在那遥远的银河系外,有一颗星球叫深蓝。深蓝星球一对姐妹乘飞船访问地球,结识  相似文献   

13.
曾经在一次远足旅途中,有一粒沙子进了鞋子里面,感觉怪怪的,一点也不自在,有个冲动想把它掏出来,可是总觉得在众人面前脱鞋是个不雅的动作,所以唯有忍耐。到了旅店,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掏出那颗可恶的沙子,但我的脚底已长了个小水泡,痛得要命……  相似文献   

14.
仙人掌     
我家的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有太阳花、凤仙花、喇叭花……其中还是仙人掌最能吸引我。仙人掌是妈妈从外婆家带回来的。刚拿回来的时候才两三片掌叶,它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刺到,我觉得它非常“小气”,不像其他的花,可以拿起来看一看,闻一闻,所以,我对它是格外关注。有一天,我不小心被蜜蜂蛰了一下,疼得我眼泪直往下掉。回到家后,爸爸二话没说,拿起剪刀就从仙人掌上剪下一块“肉”,贴在被蜜蜂蛰的地方。咦!非常奇怪,一下子就不疼了。我对爸爸说:“仙人掌原来也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呀。”爸爸亲切地对我说:“你还不知道吧…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有一种“跳豆”,这种松子颜色、咖啡豆大小的豆子乍看毫不出奇,可只要把它放在比较热的地方,或干脆用手掌心使劲搓几下,它就会自己蹦蹦跳跳起来。这种豆子其实是一类矮灌木的果实.它一般都能跳1厘米高,有的还会翻跟头。看上去真是又神奇又滑稽。其实这种小豆并非沾了什么仙气,而是肚子里藏了条小虫。原来墨西哥有种飞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首次赴首都洛阳歌颂祖国强大统一政权的,是西南“白狼夷”部落首领“白狼王”唐蕞等一行.他们在东汉明帝(58——75)举行的宴会上演唱出领辞《白狼歌》三章,“帝嘉之,事下史官,录其歌焉”.由此载入当时史册《东观汉记》及《后汉书·西南夷传》,千古传颂不绝,迄今尚有国内外学者进行研讨.这三章汉夷对译的《白狼歌》辞,在我国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现将当时汉夷对译《白狼歌》三章列下:  相似文献   

17.
今天,老师让我们回家后观察一种神奇的种子——胖大海。胖大海?好奇怪的名字!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叫妈妈给我买来了几颗胖大海。我把胖大海放在手心儿里仔细观察。只见它只有橄榄核般大小,是深褐色的,有的胖乎乎,像个小娃娃;有的干瘪瘪,像脸上布满皱纹的小老头儿。细细一闻,一股淡淡的中药味令人神清气爽。“这么点儿的小东西,它哪里‘胖’,哪里像‘大海’呀?”我百思不得其解。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神秘兮兮地说“:胖大海有一种神奇的特异功能——变身术。”说完,妈妈把洗净的胖大海放进杯子里,再往杯里倒进热气腾腾的开水,只见胖大海…  相似文献   

18.
怎样写风     
李老师:风,看不见,摸不到,你能找到风娃娃吗?谁能用“风娃娃把……吹得……”这个句式说一说。京京:风娃娃把树叶吹得直跳舞。欢欢:风娃娃把牵牛花吹得直点头。李老师:我们平时在哪里可以找到风娃娃呢?妮妮:我在水面上看见过风娃娃。迎迎:我在翻滚的麦(mài)浪里也能找到风娃娃。欢欢:我在晾(liàng)衣架上也能找到风娃娃。李老师:风娃娃它会走路、会跳舞、会奔跑、会唱歌、会游戏、会微笑、会生气、会画画、有心事……大家用“我看见……时候,知道那是风娃娃在……”句式说说看。京京:我看见麦浪翻滚时,知道那是风娃娃在田野里奔跑。欢欢:…  相似文献   

19.
走近皮影     
《新少年》2011,(7):73-75
一个小小影幕,几个皮影艺人,就可以上演妙趣横生的故事。那影幕上的影人,会摆耳朵、眨眼睛、张嘴巴;狗能抖毛,马能打滚儿,羊能跪乳,鹿能回头,鸟能飞翔,花能开,树能摇……真是活灵活现,逼真又神奇。宋人洪迈有诗赞皮影:“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多么古老、神秘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哇!现在,就让我们走近皮影,一睹它独特的艺术风采吧!  相似文献   

20.
鲁迅收入《热风》中的《为“俄国歌剧团”》,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构思、意境、文采、节奏均妙。它的主旨是借俄国歌剧团在北京演出一事,对“比沙漠更可怕的人世”——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令人窒息的旧中国,唱出“反抗之歌”。自然,也包含着“为流转在寂寞中间的歌人们”作广告的意图。这个俄国歌剧团的历史、成员、组织情况,我们只知道它是十月革命后流亡出来的,其余一无所知。访问一些老同志,都谈不确切;查当时报纸,仅见点滴蛛丝马迹。如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北京《晨报》第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