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即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是当今中国以至整个世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不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在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依附理论;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学者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多视角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例如,影响极大的发展经济学,就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的社会发展研究热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然而.上述理论在对“现代化”范畴的使用中t却出现了模糊和混乱,因而,如何准确地界定和把握现代化范畴不…  相似文献   

2.
郑云 《唐都学刊》2008,24(4):118-121
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学本身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任务的迫切要求.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需要通过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理论前提与中国实际的差别等措施切实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和发展的神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现代化和发展理论进行了批判的评价,它集中于3个问题:现代化和发展概念的思想基础;对不同理论所依据的西方和非西方社会历史的歪曲;现代化和发展的政策和理论内容背后的政治动机。文章最后简单论述了走向现代化或发展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当代中国必须解决一系列的政治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进政治发展,加速中国政治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限于篇幅,笔者仅简述能够适用于中国政治实际情况的有关政治现代化的诸理论,然后,就中国政治现代化在目前的性质、进展状况及今后的趋势谈点个人的看法。1  1.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于本世纪50年代萌芽、60年代开始、70年代趋于系统化的政治发展论,虽然因其作为文化、种族的西方中心主义而受到猛烈批判,但是,在研究及概括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现象方面,还是一套比较有力的理论工具。为探索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社会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龙  风笑天 《社会》2001,(2):20-23
中国社会学是从西方引进的 ,其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以及理论架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主题都受到西方社会学的深刻影响 ,因此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一直是社会学界的一个基本目标 ,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主题。30—40年代社会学界对中国化问题的讨论 ,逐渐形成了两种有深远影响的观点 ,一派以孙本文先生为代表 ,强调以中国的材料和事实对社会学基本理论进行重建;另一派以吴文藻、费孝通先生为代表 ,要求通过社区研究 ,增进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这一时期兴起的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讨论 ,随着50年代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中…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文学体制与现代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学体制与现代化〔德〕彼得·比格尔周宪译作为社会学问题的艺术理性和非理性(韦伯和哈贝马斯)本文的题目需要解释一下。我在文中并不想涉及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现代性理论,而是要讨论由韦伯和哈贝马斯所得出的德国社会学传统。对韦伯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独特标志就在于...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由不发达状态走向发达状态的必然趋势,昭示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现代方向,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早发形态,西方式现代化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并非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关于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实践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跨越西方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马尔库塞陷阱”“库兹涅茨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开创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和新愿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参考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英达 《社会》1990,(11)
社会学自恢复重建十年来、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八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社会学本土化就一般认识原则而言,借鉴、扬弃的方针是得到认同的,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怎样认识和把握西方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其实质是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特定文化的认同问题。二、关于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主要有五种观点:①指导理论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②继承论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探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新华 《浙江学刊》2003,1(1):88-91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过程的观点出发 ,深刻揭示了现代化概念的历史本质 ,科学地界定了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内容和历史目标 ,以深广的历史视野概括了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容量。马克思现代化理论达到了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 ,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也要求马克思现代化理论作出积极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的理论创新。要理解其创新之处,就必须回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的理论探索,并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征,呈现其理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事业长期探索的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不断深入,最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鲜明的理论特征,进而体现出其在理论发展、理论批判、理论传播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而且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童敏  周晓彤 《社会工作》2023,(1):10-21+103-105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后,在党的二十大又一次重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这使得人的现代化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激活人们自我内生成长改变动力,促进人与环境的协同改变,这既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为此,中国社会工作需要放弃西方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从二元对立视角审视“人在情境中”这一社会工作理论基本命题的立场,从个人自我入手,创建以场景自我为核心的本土理论框架,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转型。这一方面能够将中国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集中于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个人自我内生动力的生产,保证专业服务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能够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所强调的个人自我与环境协同改变的自然理性注入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中,进而使中国社会工作能够承担起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责任,融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可或缺的一支专业力量。  相似文献   

13.
孙立平,1955年生,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应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近年来一直从事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转型期社会的政治与社会冲突;现代化受挫;比较现代化和现代化理论。主要著译有《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反省与探索》;《当代社会学理论》等多种,在报刊上发表论文约100万字。  相似文献   

14.
肖瑛  曾炜 《社会》2007,27(2):1-1
概而言之,2004年到2006年的中国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1)2004年,《国外社会学》成功改版为《社会理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大陆惟一刊发国内外社会学理论研究成果的专业刊物;2006年,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学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学科制度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2)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中国两岸三地在社会学理论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学者的理论研究文集(苏国勋,2005;阮新邦,2005;黄瑞祺,2005;谢立中,2006;叶启政,2006;郑杭生,2006),同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高宣扬教授几十年的社会理论研究成果系列,这对于检阅我国近数十年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历程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3)国外社会学理论著作的翻译和介绍蔚为大观,大批国外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被推介到汉语学界,特别是M.韦伯和涂尔干著作的系统译介,对国内社会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4)回返古典主义、重建社会学的学术传统的倡议得到积极回响,相关研究成果斐然。(5)一些新的议题不断进入国内学者的眼界,特别是关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考的视野不断得到拓展。(6)努力走出西方社会学思维模式,以中国经验和本土传统来反思并批判西方社会学的基本范式,重建中国社会学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绩。  相似文献   

15.
道路的选择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统筹推进的结果;从价值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创,超越了传统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崭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兴起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是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它明显存在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痕迹和脱离科学技术进步的很大局限性,因而受到后起的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与后现代理论的尖锐批评。但西方现代化理论并未就此消失;在新的历史时代,它正视科学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因而处于新的重建之中。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克尔斯(Alex lnkeles,即《社会学是什么》一书的作者)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讲学。他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及其二者的关系。一、社会现代化英克尔斯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制度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层次上分析社会现代化的时候,他运用了因素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济、劳动、服务、健康和人口五个次因素,并根据西方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划分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的分界标准。这些标准就是:(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三千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不超过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五;(3)服务部门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达百分之四十五以上;(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七十;(5)文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社会稳定及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仇立平  程福财 《社会》2002,(12):4-7
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从社会学创立的那天开始 ,就高举“秩序和进步”的大旗。用我国当下的术语 ,“秩序和进步”就是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因为社会稳定能够给人类生活带来秩序、规则与确定性等重要社会福利。保持社会稳定与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促进经济发展一样 ,成为任何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的目的除了在理论上对社会稳定进行社会学的诠释以外 ,还要分析上海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或因素。理论的认识 :社会稳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学对社会稳定的认识和分析最具价值的是社会行动理论、冲突理论和亨廷顿的政…  相似文献   

19.
漫话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心恒 《社会》2002,(2):22-2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那时候中国社会学还没有“界” ,只有几十个社会学人 ,成不了“界”。这几十个中国社会学人普遍认为 ,我们向西方社会学学习的主要是方法 ,至于理论没有什么好学的 ,因为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就足够用的了。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有两大社会历史背景 :一是“向西方学习”这口号自从被毛泽东同志批判后 ,已经成为禁忌。八十年代初 ,虽然改革开放了 ,但是连经济建设也说主要是向西方引进技术 ,管理方式都不能学 :至于理论 ,有意识形态性质就更不能学西方了。二是当时老一代社会学人对二战后西方社会学理论不了解 ,新人就…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合理借鉴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成果,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观、系统治理的生态治理观、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多边主义的生态政治观、共同但有区别的生态责任观,为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全球生态正义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