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益俊 《社区》2008,(28):38-4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已成为老年人的聚居地,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高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四二一”家庭不断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会的依附胜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
"家庭养老"概念的重申与我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城市由于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面临着更为庞杂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的供养问题。只有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两种方式相结合,加快实施专业化人才培育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等措施,才能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拓 《百姓生活》2013,(1):11-12
在北京,给老人请一个保姆的费用已超过3000元每月(包吃住),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数量愈发庞大。近些年,“空巢老人病死家中”的新闻层出不穷。把老人送到专业养老机构成为当今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到底哪里可以颐养天年,却是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炯权 《社区》2014,(30):30-31
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使我国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421”家庭结构以及“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已无法适应发展需求;依靠实体养老院养老,资金、用地、床位紧张,亦是比较突出的矛盾。如何找到一种经济又实惠的养老模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尝试“虚拟养老院”养老服务模式,即建立社区为老服务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获悉居家老人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6.
赵杰昌 《社区》2011,(19):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不少地方推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心理空虚、身体不便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提供养老资源 ,但“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和“养老职能的承担者”这两个角色是可以分离的。正如“机构养老”并不必然等于“社会养老”一样 ,“居家养老”也并不必然等于“家庭养老”。据此 ,本文区分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 ,并在这个基础上论证了传统养老方式变革的必然性。在城市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的组合正日趋增多 ;而在农村 ,自我养老的比例则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是长期农耕文明条件下亲代与子代的互惠行为,孝是家庭养老实现的制度保证。现代工业社会家庭养老的互惠性急剧下降,孝道的影响力逐渐衰微,家庭养老逐渐被个人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现代养老模式替代。发挥家庭养老的补充作用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激励,如增加养老的收益或者增加不养老的成本,孝的教化作为长远的治本之策并非振兴家庭养老的当前出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并陷入严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供养水平不足、生活上日常照料欠缺、精神上慰藉需求匮乏等方面。基于“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养老氛围淡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保障功能不足等是 “结构性”因素;村庄共同体中传统长老秩序弱化、父权制衰落引发中青年崛起和女性地位上升带来的婆媳矛盾显化则构成了“关系性”因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以及“顾彼失此”为“主体性”因素。即便如此,家庭养老模式因其特有的功能无法被替代,仍为现阶段农村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杰昌 《社区》2011,(28):25-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不少地方推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心理空虚、身体不便等问题,受到广泛欢迎。但在一片叫好声的背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面临着经费紧张、缺少专业人员、场地受限等问题和矛盾,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一健 《社区》2013,(12):26-27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域区的小营街道有户籍居民9.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9374人,占总人口的20%,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空巢、独居老人El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2005年小营街道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小营街道又推出“1+2+X”互助化组团式养老服务运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经济、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作用,家庭养老方式基本适合中国国情。但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解决和克服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家庭养老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社会化的道路,建立起居家养老、国家和社会协助、社区提供服务的家庭养老体系。这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满足老人对亲情的需要;又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协助家庭养老,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证家庭养老质量;健全法律制度,增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等方法完善国家和集体帮助的家庭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养老面临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代际支持弱化的问题。要走出目前农村养老的困境,必须选择“社会养老保障为主导并充分结合社区服务和家庭保障”的复合型养老保障模式,并且依靠完善养老立法和发展农村老年组织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备受社会关注。舟山作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好的城市,独子家庭比例较高。家庭规模缩小,传统家庭赡养功能被削弱,加之社会养老准备不足,"空巢"现象突出、养老产业滞后、医疗护理服务缺失等,造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弘扬传统敬老美德,保障老人正当权益;改变传统养老的陋习,创新养老模式;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全面推进"银发工程";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制定鼓励政策和措施,开发并利用老人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进展,农村地域间、阶层间的差距急速扩大,致使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构成差异极其显著。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社会意识,特别是贫困村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削弱甚至崩溃,建立“空巢”老人的农村社区生活支持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养老是居家社区养老乃至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要件。当代人口与家庭变迁给传统家庭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发展带来若干结构性挑战,主要表现为:家庭老龄化和空巢化将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压力,高龄化加剧将形成家庭压力并倒逼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升级,代际关系和居住模式变迁将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强化居家社区养老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家庭功能发展,以家庭建设为契机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夯实文化一致性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式养老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徐炯权 《社区》2015,(25):32-34
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而且增长比例每年都在提高。随着“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摆在老人们面前的难题之一就是“吃饭难”。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近几年来,为切实解决高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全国各地的一些社区陆续办起了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食堂。然而,这些社区老年食堂在红红火火开办了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有的甚至不得不关门歇业,被称之为“舌尖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传统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和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绩效的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探索乡村“草根”型养老模式,以弥补正规制度的缺位,走出农村养老困境。农村“草根”型养老模式主要类型有“宗族型”、“华侨型”、“先富型”、“村集体型”、“喜事型”、“互助型”、“自助型”等。该制度的成功运作需要乡村政府、乡村有识之士、村民等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再辅以配套的管理办法。家庭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制度以及“草根”型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农村当前及较长时间内走出养老困境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4,(19):57-57
颁奖词:家居养老利在便利,社会养老利在高效,南京锁金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所创构的“娱乐养老”模式,兼顾了便利与效率,避免了家居养老的孤独和社会养老的疏离,开辟了社区养老的新模式。居于家而乐于“馆”,散于户而乐于聚,同气相求,同好相欢;强弱互助,专业扶助。向上承接政府责任,向下对接家庭需求,“万家帮”帮万家,“养老馆”管养老,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区,正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