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与源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正确分析并深刻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改革开放,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则把改革开放融入更加广泛、丰富而深刻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庆社会科学》2012,(6):154-154
温朝霞撰文认为,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运动、制度和观念的集中反映和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20世纪以来,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代领导集体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和平解放60年来,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西藏和平解放的胜利,平息了西藏叛乱,进行了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引导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道,走上了经济建设的道路。这对于西藏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西藏人民建设富裕的西藏、开放的西藏、现代化的西藏,在发展中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生改善,促进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形成。60年中,西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发展与稳定共促进、民族区域自治与全国援建相结合的方针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根据西藏的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特点,采取和实施了实事求是的策略和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以后西藏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论述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藏社会发展中所奠定的基础作用,以期对我们今天的西藏发展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为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领导保证,壮大了依靠力量,明确了新思路和新战略,提出了新要求,从而成为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观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在发展观这个问题的探索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都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充分认识这一探索轨迹,对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与夙愿。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最早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提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岳顺之 《东岳论丛》2001,22(3):21-24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对建党目标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建党目标是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建党目标是 :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 2 1世纪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作出的回答是 :要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目标来建设党。  相似文献   

10.
刘家贺 《理论界》2003,(1):9-1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理想和光辉事业,高举邓小平理沦的伟大旗帜,积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开拓创新,取得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成果,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固始汗应格鲁派领袖之请,于1641年底出兵西藏,消灭第悉藏巴政权。从此,西藏地方开始在和硕特汗王的直接统治之下。随着固始汗的病逝,由于种种原因,和硕特汗王对西藏的统治权逐渐转移到格鲁派领袖身上。和硕特部最后一位汗王———拉藏汗尽管在1705年重新夺回西藏统治大权,但由于其举措失当,最终导致1717年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兵败被杀。拉藏汗的被杀,标志着和硕特蒙古对西藏75年统治的结束。  相似文献   

12.
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西藏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认识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藏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助于改进和提高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方式,提升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实现对西藏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00年前,江孜抗英保卫战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藏民族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一页,也是我们今天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精神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使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进程中,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振奋民族精神,不断推动西藏政治、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民族教育发展的奇迹,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理性分析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对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民族教育政策的效用,促进西藏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进一步为西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藏和平解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藏进行统战工作的必要性、统战工作的历程和特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和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的过程,为以后西藏社会的发展和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西藏的藏文大众传媒体系,实际上是从20世纪初拉开帷幕,并在本世纪以内基本建立起来的。20世纪西藏藏文传媒发展的历史,也就是西藏藏文大众传媒发展的历史。本文从西藏藏文传媒机制的建立和传播品质两个方面作了分析,试图把握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8.
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总体上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那么影响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和索洛生产函数为基础,把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以及制度等有关因素纳入经济模型中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物质资本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本对西藏经济增长已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仍没成为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着优越条件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科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结论。最后建议要继续加强对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同时要利用西藏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9.
1950年初,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准备通过谈判和平解放西藏。美国政府出于反共和冷战的目的,采取种种阴谋手段,始则阻挠西藏当局派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继而鼓动英国和印度与其联手破坏中国人民的统一事业,甚至图谋裹胁达赖喇嘛离开西藏。然而,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加之西藏上层当中爱国力量的努力,美国政府阻挠西藏和平解放的种种阴谋终于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九十多年前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逼迫初生的民国政府参加的所谓中、英、藏“三方会议”,是英国实施其调整后的侵藏政策的产物。中国政府在会议的议程、地点、方式和西藏地方代表的地位问题上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力图维护国家主权。西藏代表在会上的名称、权限、地位,要由中英在会前多次“磋商”的事实充分说明西藏其实并不是一个什么“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