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一名主管护师转岗从事社会工作一年多了,发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两点:“有心”、“有力”。“有心”指的是不但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还得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力”指的是要具备社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有心”和“有力”相当于人的灵魂和躯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人的价值观是有属性的。有人属“牛”,只讲奉献:有人属“猪”,只求过日子;有人属“哈巴狗”,有奶便是娘;有人属“豺”,五毒俱全。世人崇尚牛,赞誉牛。牛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奶,牛劳碌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3.
前两天看到《上海文学》2010年第1期上郑涌撰写的《哲思与文心》专栏的第一篇《傅雷仍在震撼、颠倒我们》,由此而想到“圣人”与“贤人”、“圣人”与“英雄”、“拯救”与“逍遥”、“启蒙”与“顺性”等问题。先说“圣人”,《说文解字》:“睾,通也。”就是说,圣人是通人。“通人”与我们今天说的“通才”概念似是而非。“通人”是从品德角度定义的,而“通才”是从才能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4.
散木 《中外书摘》2007,(10):11-13
哲学史与思想史学者杨荣国,一直有将其研究的史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的思想,引来了学术界的不同看法。在“文化大革命”中,杨荣国的思想正好被“四人帮”用来为他们的政治服务,特别是在“批林批孔”的运动中。然而,研究史学者终究被历史还其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6.
曾志 《中外书摘》2011,(7):34-37
中组部老干支部与郭玉峰进行斗争 1976年10月6日晚,万恶的“四人帮”终于被送上历史的审判台。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人帮”的种种倒行逆施及其蛊毒已深深渗透到社会肌体中,“两个凡是”,成了绊脚绳,阻碍着全国人民揭、批、查“四人帮”及其余孽,以及彻底否定“文革”。  相似文献   

7.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8.
1956年至1959年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事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梦     
智鸥 《华夏少年》2007,(9):54-54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10.
动词后结果补语“上”“下”具有丰富而抽象的表意功能,这一对反义词在与动词结合组成动结式“V上”“V下”时,呈现出了许多不对应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相同动词与结果补语“上/下”组合成的动结式“V上”“V下”中,“上”“下”语义不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交际》2006,(2):8-9
小时候听说,实现了共产主义就幸福了,但多年过去了,共产主义始终没能实现;再大一点又听说,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那时候会很幸福,后来发现“现代化”最多带来舒适和方便,当然,也带来一大堆麻烦,“现代”与“古典”与幸福不幸福无关;再长大一点,幸福的指标变得很具体了,比如:有好工作、赚大钱、买大房、开名车、娶漂亮老婆、生大胖儿子等等。周围不少人陆续达了标,  相似文献   

12.
和内地许多城市一样,深圳街头也随处可见“礼品回收”的广告招牌。“礼品回收”的红火表明,“礼”的成分在当今几乎已荡然无存,剩下的仅仅是“品”的经济价值的流动与转移。对于我们这个重“礼”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掉”的本义为“摇摆、摇动”,是一个实义动词。现代汉语里出现了不少“V+掉”“A+掉”的述补结构,“掉”的动词意义有所虚化,趋向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的实现以及向表示完成体的助词靠拢。本文从“掉”的共时语法分析着手,梳理“掉”在现代汉语里的几种用法及各自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一些相关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常常有意无意地将“社区化”与“机构化”对立起来,甚至还出现了将“社区化”与“去专业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其实已经隐含着价值判断:“社区化”或“去专业化”是“好的”,而“机构化”或“专业化”是“不好的”。但是,在坊间,人们的看法似乎并不买上述“研究成果”的账。  相似文献   

15.
丁为之 《职业》2010,(10):74-75
个子不高,鼻梁上挂着一副框架眼镜,蓄着艺术家专用的半长发……王民带着一脸谦逊的笑与记者聊起了自己街拍的“囧”与“乐”,苦与美。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后,“80后”服务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改变了我曾一度加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彭承武 《老年人》2011,(11):11-11
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养”、“医”、“教”、“学”、“乐”、“为”等方面的工作,事情多、要求高、标准严、任务重。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做到“五有”,才能“让党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相似文献   

18.
黄永潮  王堂生 《现代交际》2023,(10):1-8+121
“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中心线索,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的关系。“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解放或两次解放,也不是所谓解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完全统一的,是无产阶级追求共产主义这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集中体现。“无产阶级解放”是过程与路径,“全人类解放”是目标与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杨其其 《职业时空》2009,5(6):74-75
学生社区简称“学区”,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的。学区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区化”管理。“学区化”管理实施的必然性要分别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入手分析:即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未来高素质社会居民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12年以来,清华校长“贪腐门”,浙大校长“玩牌门”,北大“淫棍门”等层出不穷,这些“门”使中国大学的形象受到冲击,引发一系列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