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引发了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负债严重、办学条件较差、公用经费普遍不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其弊端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政府投入和合理运用,难以消除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不均衡,难以科学确定义务教育投资的整体规模。为使江苏省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目标的顺利达成,应该实行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应建议义务教育经费由省级政府统筹,加强教育预算体系等制度建设;政府承担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已有债务,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其义务教育稳定发展;加大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省级政府投入,积极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讨论了毛泽东的发展观思想。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实现这一根本宗旨,必须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均衡和统筹兼顾的问题,要促进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社会问题,我国学者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平衡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属于公共物品范畴,须由政府提供.这种观点主要是根据农业、农村、农民具有极端正外部性特征假设进行论证,但并没有深入分析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否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导向有关.基于此,从雁型模型去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并据此提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邓小平辩证发展观时,学术界往往较多关注其非均衡发展思想,而忽略对其"综合平衡"均衡发展思想的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邓小平均衡与非均衡辩证发展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分析认为:均衡发展不是社会各方面同步发展,非均衡发展并非是"单打一"的发展;均衡与非均衡发展应是在差异基础上的"和谐"共进,是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有机统一。当前重新认识和深刻领会邓小平辩证发展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认识模糊、理论体系不健全、规划指导缺位、大学生主体自主意识缺乏等主要问题,从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概念、意义和立足点入手,以科学发展观视角,提出坚持以人为体的指导思想,确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理念;遵循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构建整体分层的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和规划意识等三方面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在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主导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方向、途径的有效性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关系蕴含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演进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目标模式,即:1949-1978年以政治为中心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目标模式,1979-1994年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目标模式,1995-2002年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兼顾社会增长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目标模式,2003年至今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目标模式.2003年提出并经发展完善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就蕴涵着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苏中崛起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又是建立在一个松散的、缺乏强制性约束基础之上的.因此,就一定会存在着一个区域内部各个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和目标函数不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可能通过各地区的自我约束,也不可能依靠上级政府的行政控制.只有各个部分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并把这种能力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形成各个部分之间分工、协调、互补的合力,才有可能使部分的发展目标与区域整体的发展目标趋于一致.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不是资源的差异,主要是管理的差异,而管理的差异又主要是"人"的差异,包括人的思想、人的素质、人的追求、人的胆魄等等.按照"资源-能力-竞争优势"的路径,我们把扬州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定位为旅游城、大学城、文化城.在促进扬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苏中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城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高校教师教育正是为义务教育培育后备师资和职后培训的中坚力量。本文将针对河南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数量匮乏、质量不高、稳定性差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教育可从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协助开展"双培计划",联合成立"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家工作组",促进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共产党统筹兼顾思想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由"均衡发展型"、"非均衡发展型"到"可持续发展型"和"科学发展型".这一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经过实践检验后,统筹兼顾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平衡度"是对公共事业建设中的内、外在关系状况的总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好公共事业建设中的种种关系的平衡。支持以"社会平衡度"视角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学上的资源配置和一般均衡理论以及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公平合理原则。政府应确立以"社会平衡"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和行为模式,科学定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社会发展投入增长的机制,确保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平衡协调;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推动"多中心主体"社会治理等方式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十分关注就业问题,强调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到政治高度来认识,解决就业问题要城乡统筹兼顾,要与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以及教育等统筹兼顾.他认为,发展经济是保证就业的根本,深化改革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利用外资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发展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加强制度建设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保障.这些形成了内容丰富的邓小平就业思想.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它的均衡发展又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形成了三个方面的不均衡,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并且这种不均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针对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不均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发展观.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实施了重点发展内地、平衡生产力布局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缩小了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先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前区域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实践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结果。发展生产和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主题,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和推动生产力发展;发展依靠人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牢记以人为本,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思想;发展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恪守统筹兼顾,切实做到人与相关所有关系和谐发展。"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社会的沧桑正道。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以国家与政府为代表的决策主体、以学校与教师为代表的实施主体和以学生与家长为代表的接受主体,每一主体都对基础教育抱持着各自不同的期盼,单从任一主体的期盼出发发展教育都存在着不合理性。基础教育只有充分尊重和考虑多元主体的需求,统筹兼顾多元主体的期盼,平衡多元主体之间的需求,才能稳步有效地推进和实施,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合理发展。而要实现多元主体期盼的统筹兼顾,则需通过多元主体确立"和合共生"的思维方式,开展民主协商的对话,合理利用公权力等多种途径,在多元主体之间达成某种"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7.
段超教授等合著的<民族工作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0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以我国东西发展不均衡、西部内部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体制的结构性障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等为背景,以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较全面地探讨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民族地区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充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既重视发展的速度,又重视发展的节奏,强调“上台阶”之后必须及时调整;既重视发展过程的不均衡性,又重视发展结果的均衡性,我们不应把邓小平的“不均衡发展战略”理解为“不公平发展战略”;既重视发展的当前性、实实在在性,又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扎扎实实解决眼下具体问题的同时,注重把发展的成果“物化”到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上。  相似文献   

19.
1989-2001年阿根廷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历程,证明了经济与政治的不均衡发展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现代化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现代化具有天然的不均衡性,国家必须实现政治发展,以政治上的均衡手段,即通过提供更加完整、更加充盈、公正的均衡性公共物品,消除或减轻经济现代化 的不均衡后果,引导经济现代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口均衡发展的科学含义是指人口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匹配、互为依存、协同发展的状态,是指人口的供给和对人口的需求在数量或者结构上处在相对平衡、动态协调的状况。低水平的人口均衡是数量意义上的供求均衡,高水平的人口均衡是结构意义上的契合均衡。人口均衡发展的人文含义是彰显对生命尊严、人权保障、人类发展、家庭幸福、人口优化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含义是确保人口的优化发展,即警惕和防止人口的逆向发展或者说负向发展,引导和促进人口的积极发展或者说正向发展。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缺一不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适度低生育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健康家庭"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微观基础;成立"人口与家庭发展委员会"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体制保障;"适度生育、调衡人口、投资人口"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性选择和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