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然主义谬误"的核心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逻辑矛盾,环境伦理学"模糊"了这个界限,所以遭到非议,并陷入困境.透过机械二元论的遮蔽,我们发现环境伦理学并不是简单地把"事实"等同于"价值".在"主体间性"等过渡路线的平台上,"事实"与"价值"有了"沟通理性","自然主义谬误"不仅得以消解,而且使环境伦理彰显出更深层次的生存内涵.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学者主张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但是他们并不能自圆其说。过于理性的环境伦理学的信奉者并不多,对于当前环境保护的实质意义不大。人与自然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对于自然,应该建立关爱型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环境伦理学中权利概念的两个起源,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环境伦理学家们对此概念的争议,说明非人类自然拥有权利的观点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伦理学家们所提出的五种对自然权利概念的替代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学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东西方生态伦理学界的理论争论,主要围绕下列问题而展开,即生态伦理的理论出发点究竟应当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是否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自然界是否享有不依人的利益而独立生存的自由权利,生态伦理作为道德判断是否应以关于自然的事实判断为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还是共生共存的关系,等等。综述这些问题的讨论,旨在引起更多人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自然的价值与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社会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伴随着诸如自然界是否有价值,人应如何对待自然等一系列问题,环境伦理学也应运而生,它要求人们从道德的意义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谬误问题是被普遍地认为对环境伦理的合理性构成障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该问题对于环境伦理学而言,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根据是:第一,人们对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问题存在着一个误读,摩尔所说的"善"不是一个"最后的术语";第二,即使存在一个"自然主义谬误"问题,只要我们改变论证的思维方式,环境伦理学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消解该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多余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呈现出从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转向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态势.本文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新颖独到的构思,论述了环境伦理学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自然价值论的基本思想,阐明了这一转向的主要标志、理论基础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伦理学史上的“绿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把道德对象从人或人类扩展到自然物至少是有感觉的动物;把价值坐标从人际之间的功利关系转移到生态圈内部的功利关系;把伦理关系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上世纪中叶兴起的"生态思维"或"绿色思维"中,人们把环境伦理学或生态伦理学的产生看做是对传统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超越,是伦理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以环境问题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目标应当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公正、平等的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逻辑地包含着人类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恩怀特争论始于怀特关于对基督教进行重新思考或者由非西方宗教取而代之的呼吁。林恩怀特争论已经被证明成为处理环境危机的一个障碍。由此而起的对基督教的辩护制约了亚洲和其他比较环境伦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没有产生对环境有益的结果。无论何时,当人们谈及宗教和环境的关系的时候,讨论都会迅速转向有关基督教对环境危机责任的讨论。这一争论的关键在于,怀特的论文在很多方面是对的:基督教的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自然的世俗化,并且在中世纪,基督教在政治上对现在看来有害的人口增长的政策提供了支持,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很多诸如此类的政策已经被证明对环境是有害的。但是,基督教还存在另一种对环境友好的传统,Assisi城的"圣芳济"运动就是其中一例,这种传统也许对于从环境角度重新认识基督教是有益的。但是,对于非西方国家环境伦理的发展,基督教将很难能够有所作为,非西方宗教也不大可能成功地在西方产生出某种环境伦理。因此,对于研究宗教的学者们而言,重要的是要走出谁应该为环境危机受到指责的争论,找到世界各主要宗教如何在其各自的文化范围内对发展环境伦理提供最佳帮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学旨在系统地阐述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其产生源于自然价值的确立。故而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并为人确立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是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实质。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系统分析、阐述两者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当前自然价值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学界有一个带有共识的观点:自然权利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支点,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对生态伦理学的这个中心观点进行质疑,不仅是生态伦理学理论争鸣的需要,而且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人本身重新反思,对人类行为重新评估和规范。不仅要求从道德层面上给予生态环境关注,而且还要求加强制度层面上的建设,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人类非中心主义伦理观,再从非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飞跃,为建设生态环境制度提供了合理的伦理学基础。文章就从这两次生态伦理的飞跃,论述生态环境问题制度建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自然之德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之德、尊重生命的仁慈之德、与天地参的参赞化育之德、寡欲节用的节俭之德,为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创造性地应用转换中国自然之德传统,从中获得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益的因子,这是我们今天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中所面临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耶拿时期的《伦理体系》手稿的发现,不仅驳斥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他的思想缺乏道德的指责,而且为从这一古典实践哲学路径去解读他的哲学体系提供了可能。本文回应了西方学术主流从承认理论来解读这一著作的理解框架,指出从自然伦理解体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才是《伦理体系》所要展开的根本问题。其中从自由伦理与犯罪关系揭示出伦理文明进程必然出现的野蛮化荒废,显示出黑格尔独特的思想冒险,而让政府担负起重建和守护民族伦理共同体免遭瓦解的伦理政治使命,更凸显出黑格尔实践哲学是非现代的,从而具有拯救现代危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后,西方国家的以"天赋人权"和"个人本位"为核心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传到了中国,与中国的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旧道德发生了激列的冲突和碰撞.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汇成了当时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温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段两种道德观的碰撞和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未来价值与环境伦理——关于环境伦理未来学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和伦理皆生成于人成为的发展过程中;所谓环境伦理,正是人类未来价值凸显的结果。通过对未来价值的确认,可以克服目前关于环境伦理争论所面临的许多逻辑难题,最终把人对自然的关切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顿对自然价值的论证逻辑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自然中心主义、价值与事实等同和对自然价值客观性的证明等三个环节.自然价值具有价值和事实双重内涵,自然价值论具有伦理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品性,它存在着价值本体化的思路,其存在论基础是近代哲学的二元论.人与自然界之间伦理关系的基础不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是由人确立的,它在本质上是人在实践中为人和自然界确立的一种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前,环境法学界有一种倾向,即以环境伦理学为其逻辑起点来阐释环境法律规范.笔者认为,环境伦理学有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其思维进路是非理性的,其理论本身是前后矛盾的.所以,我们应改变传统的理论出发点,环境法应以发展伦理学为其伦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