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试论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杨代欣三国时期的经学、哲学、宗教学、地理学、文学、书法、绘画和科学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拟就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作一探讨。一魏、蜀、吴三国鼎立,结束了自公元186年以来的长期混战局面。三国的统治者从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出发,...  相似文献   

2.
关于《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目前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症结,与如何对待书中的正统思想有关。本文拟就历来三国故事与正统思想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这或许能为弄清楚《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提供一点有用情况。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晋朝史学家陈寿把这一时期的历史撰写成《三国志》时,以曹魏上承汉祚,尊为正统。裴松之注《三国志》,虽然增添了大量材料,但仍沿袭着陈寿的观点,以魏为正统。不过,东晋习凿齿编写《汉晋春秋》,却别立异议,尊蜀为正统。在唐代,史学家仍以魏为正统,而诗人之中却有人如杜甫便以蜀为帝。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南宋朱熹在《通鉴纲目》里又以蜀为正统。自此以后,元、明、清三代,无不从习凿齿,奉蜀为正统,吴魏皆为僭国。史学家的这种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的观点,对三国故事的思想倾向,无疑是发生过影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曲艺艺人、戏曲家和小说家都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从事编写和表演三国故事的。事实上,他们也是各有自己的褒贬原则。 炀帝……以三月上已日会群臣于曲水,以观水饰。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 吴大帝临钓台,望乔玄,刘备乘马渡檀溪,……皆刻木为之。  相似文献   

3.
王宇 《阴山学刊》2010,23(2):81-86
学界所谓三国能在群雄混战中割据一方,各有立国之本: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其实,得天下的战略表面看来有天地人各种因素,说穿了只有一条:人才,尤其是谋士。谋士集团在三国鼎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蜀、魏两国为控制陇右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数以十万计的军队在这块土地上厮杀,流血,使这里成为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战争焦点。但是,战争背后隐藏的动机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蜀、魏双方如此重视争夺陇右地区的控制权,其原因何在?对此问题,历代史家未曾深究,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对此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阐述的论述。本文相对此做些初步探讨。一、蜀魏对陇右地区的争夺从建兴元年(228年)开始,直到蜀汉灭亡,在三十多年间,蜀魏双方为了控制陇右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魏、蜀、吴三国恶战连连。一次,关羽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关羽班师回荆州调治,他不答应,说:“我不能因小小的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相似文献   

6.
刘新民 《理论界》2014,(8):147-150
安理会是联合国实施集体安全保障的核心机构,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核心。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国情,中日美三国对于安理会改革的诉求不同,诉求不同导致态度不同。三国在安理会改革过程中的不同态度构成一种博弈,通过对博弈的分析,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对安理会改革所持态度存在不足,并建议持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代蜀、魏在临洮的战争苟鸿洲大家都熟悉三国时代蜀国姜维继诸葛亮之后“九伐中原”的故事、其实,姜维军事活动的主要地区不在中原,而是在现在的陇右、洮西一带。不久前,轰动一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结束情节,显得简略,人们感到缺憾。实际上,罗贯...  相似文献   

8.
《隆中对》与夷陵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吴夷陵之战,是三国形成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假如说官渡之战决定了北方的统一,赤壁之战形成了南北的对峙,那么夷陵之战就是最后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形势。这次战争也是我国战史上的一次名战。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都曾提到过这次战争。因此,无论就历史影响或战略指挥的角度说,夷陵之战都是值得注意的。这里,想集中说明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这次战争的发生,从蜀、吴双方政略方针看其原因何在?人们向来以为《隆中对》完美无缺,猇亭之败同它无关,是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感情用事、“忿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的成败论,具体体现在对英雄人物功业成败分析、战争原因揭示,以及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汉朝和魏、蜀、吴兴亡的描写等方面。成败论的真谛在于,强调英雄人物自身品质、才能和个性条件的作用,汉末三国兴亡历史则是由政治演变、军事较量所决定的。注重法、术、势对劝业成败和国家兴亡的关键作用。而有关天命论的解释,只是其成败论的一层神秘外衣。成败论的主导倾向是唯物的,具有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巨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蜀将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问斩,本是有口皆碑的历史。然而,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林汉达先生著《三国故事》,却把马谡写成“认罪自杀”:诸葛亮对马谡说,“我要是不把你办罪,全军不服。”他就把马谡下了监狱,马谡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一信就自杀了。此说不知何据?  相似文献   

11.
汉末丧乱,董卓破坏钱法,铸造劣质小钱,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三国时期的货币流通秩序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魏、蜀、吴政权面对这次经济危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北方的曹魏政权主要采取不铸钱与赋税改收实物的办法;南方的吴、蜀政权则以铸造大钱的手段予以应对。由于经济破坏严重,货币政策不合时宜,导致了整个三国时期货币制度混乱,通货膨胀持续增长,为此后实物货币兴盛、"中古自然经济"的出现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2.
三国     
《中文信息》2007,(6):41-46
三国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代,各路英雄曾在这片土地上一展英姿。三分天下,魏、蜀、吴的局面终于打开。羽扇纶巾,煮酒论英雄的年代虽然已逝去,但是这个非凡的时代留下的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分裂的时代,帝王不再为建造豪华奢移的陵墓而浪费时间,心电都用在了江山争夺一统天下,一代袅雄曹操的墓甚至不可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公元三世纪,中原大地上,魏、蜀、吴三国展开了剧烈而复杂的争夺统一中国的斗争。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较量,魏国(即后来的晋)终于在血与火、刀与剑的搏斗中,先灭蜀,次吞吴,一统华夏!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蜀国为什么首先灭亡?在历来的史学家眼中,蜀国是三国中治理最好和最成功的国家,因而也该是最有可能去完成统一大业的。可惜,历史偏偏给了人们一题出乎意料的答案。关于这一点,连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王夫之也疑惑不解。于是,后人们找出种种原因,力图解释它:一、蜀国太小,力量有限。二、诸葛亮去世过早,刘禅昏庸误国。三、宦官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是事业兴败的关键,这早已成为共识,并为世人所接受。早在三国时期人们对此就有较深刻的认识,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中,孙权继位后,向周瑜请教安东吴之计,周瑜答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矣”。这“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精辟地阐明了人才在战略中的关键性地位。烽火连天的三国历史更是有力的注脚。袁绍,出身于望族,门第显赫,讨董卓时曾被推为盟主,但由于他多谋无断,不听忠言,迫害人才,终致殒灭。诸葛亮在评论曹操胜袁绍时说:“非推天时,抑亦人谋”。而魏、蜀…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才华横溢,谋略过人,一生多所建付。他在政冶、军事、科技、用人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我国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中间,诸葛亮称得上是个姣姣者。历代对诸葛亮都非常重视,评述不绝。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后,诸葛亮更是成了家喻户晓、受人尊崇的历史人物,对后人产生的影响也就更为广泛和深远。研究诸葛亮,应该分列专题进行。这里所要探讨的是诸葛亮的人才观和人才政策。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人才的看法,讲究真才实学诸葛亮的这一人才观,在躬耕隆中的时候,就已初步形成了。《三国志·蜀志·诸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西川蜀地后,依靠诸葛亮的一系列治蜀政策,数年之间,国富民强,与魏、吴成鼎立之势.其治蜀方略给我们以下启示(1)发展生产是强国富民之基础;(2)实事求是是决定政策之灵魂;(3)胸宽容人是团结、稳定之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三国历史和故事在日本大化改革时期传入日本,多为史料的翻译,江户时期加入了更多文学内容,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三国文化,随后三国文化又增加了更具多样化的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等内容。经日本文化融合的三国文化虽已脱离其原始形态,不断嬗变,但在文化思想及美学层面却依旧与中国的三国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从现存史料来看,明皇幸蜀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肇始于唐代,李昭道开其先河,但后继无人.到了宋代,明皇幸蜀成了艺术家们笔下的热门题材,画之者众而题咏亦盛.结合题画诗来看,宋代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士人风气和文艺好尚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西蜀军师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政权 ,他为蜀吴建盟只身入吴营 ,为护盟苦口谏关、刘 ,为修盟苦心觅人才 ,充分体现了他的统战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从现存史料来看,明皇幸蜀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肇始于唐代,李昭道开其先河,但后继无人。到了宋代,明皇幸蜀成了艺术家们笔下的热门题材。画之者众而题咏亦盛。结合题画诗来看,宋代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士人风气和文艺好尚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