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从收入时序看 ,主要受当年收入和下年收入影响 ;从收入稳定性看 ,主要受短暂收入影响 ;从利率看 ,主要受名义利率影响 ,而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在 199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动。同时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储蓄对收入和利率变动的反映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居民储蓄高增长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储蓄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利率水平、政府政策以及居民收入差距对储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针对我国偏高的居民储蓄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一直呈急剧上升态势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文章首先运用储蓄理论找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 ,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利率变动对储蓄、消费和投资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1996年以来 ,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 ,但分析结果表明 ,利率下调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消费、储蓄和投资对利率变动均无弹性。因此在对现代西方利率作用理论及利率政策进行探索的基础上 ,从市场主体角度认真分析研究对我国利率下调效果及影响因素 ,对进一步发挥利率的作用 ,使利率政策更好地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服务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储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居民储蓄持续而快速的增长 ,正确分析居民储蓄过快增长的利弊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应该详细分析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只有加快经济建设 ,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维持物价稳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有效的刺激消费 ,合理的控制储蓄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M2/GDP增长很快,甚至远远高于美国的M2/GDP。根据麦金农的理论,我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果用M1/GDP来衡量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就可以较为恰当地解释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理论与现实不符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变化,首先老年人口必然倾向于消费而减少储蓄,所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出现家庭储蓄的不利,进而降低社会储蓄率,再结合经济发展规律,人口老龄化很有可能影响经济发展;但是如果社会养老保障不足,反而会加强人们储蓄的动机,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关系存在复杂的变化。文章从理论和文献研究两个方面论述人口红利理论。同时,由于养老金为代表的社会政策可以影响到居民储蓄,在此最后利用中国数据探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和养老金角度分析了构建中国家庭较好的储蓄和资产配置的社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响河南省城乡居民储蓄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物价水平、房地产投资情况、金融投资情况、预防性动机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储蓄额和农村居民储蓄额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测度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序,得出了相应的模型。从模型来看,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居民储蓄,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转化,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不能单纯依赖利率政策,完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和完善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学视角中的中国居民储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起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下降,运用行为金融学分析可知:这正是居民在外部条件变化时进行最佳资产配置的结果。研究表明:居民对实际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在实际利率为正或为负时,敏感性显著不同。过度自信使居民对当月实际利率变化反映过度或反映不足。随着改革的推进,人类理性行为的外部约束条件将改善,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将提高,储蓄行为会趋于理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问题的理论研究。结合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储蓄数据,分析了中国转移收入对储蓄影响状况。得到的结论是,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转移收入增加减少了居民储蓄。从不同收入阶层看,转移收入对储蓄的影响多体现在高收入阶层,对中低收入家庭储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居民收入增加,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长级储备期;城乡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价格心理预期走低,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因此,消化这些巨额资金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直接投资;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转化高收入群体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买力;加大规范市场秩序力度,提高消费领域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马士奎 《东方论坛》2010,(3):33-37,43
对外翻译行为的主要意图是在异文化中塑造出本文化的自我形象。这种翻译形式在大多数国家都得不到重视。但在中国,较长时间内,对外翻译一直是文化输出和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1985~1999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发现如果居民收入分布不合理,全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必然会过大,因此不同收入阶层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影响到平均储蓄倾向水平。当前的高储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4期数据,通过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二分类Logit模型研究贫困持续期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并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建立贫困持续期和农村居民健康的联立方程模型,以分析贫困持续期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的循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贫困持续期会恶化农村居民健康,贫困持续期和农村居民健康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循环效应。据此,提出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以推进扶贫效果可持续化、优化农村医疗体系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践行健康扶贫策略以推进扶贫资源优化整合等对策,以期提高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晚清以降,有心知晓世事,探究世变由来,思考因应之道的中国知识人,共同经历了一段可以名之曰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旅程,以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为凭借,汲引足可激荡多样思考想象的"思想资源",带动了"概念变迁".因此,如果可以针对具体的个案开展细密的考察,对于阐释近代中国的"世界知识"如何被创造生产,从而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世界的洪流,应可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重庆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力争在2020年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整体战略是"三化".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研究领域中农民含义的矛盾现象,及有关"农民"含义的几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农民概念的运用存在简化、淡化甚至漠视的倾向。社会的转型使农民从以身份为特征回归以职业为特征的概念。因此认为:欲对农民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必须澄清什么是农民的问题。在农民以职业为特征的划分基础上,提出辩证的、适宜的理解和运用农民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借鉴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研究我国中老年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4 491例居民中,2 285例(15.8%)过去一年利用过住院服务。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是中老年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吸烟、饮酒与住院服务利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总体而言,应重点关注 60 岁以上、男性、吸烟、 饮酒、自评健康差、慢病患病数量多和 ADL 受损群体,精准把握该群体的现实需求,提供安全有效、可靠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利用缓冲货币需求模型对中国居民的货币需求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用缓冲货币吸收理论解释中国居民的货币需求比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更为合理。据此可以认为, 中国居民的储蓄完全是一种自愿储蓄,因而居民储蓄存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出笼”冲击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