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三三年十月,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指出,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与“小人归在一类”,身受重重压迫。要结束这种压迫,必须求得解放。而“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战斗”。这句话道出了广大劳动妇女求得解放的真理,对我们当前广大劳动妇女参加现实的阶级斗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战斗。”为什么要战斗呢?在反动统治阶级当权的社会里,广大劳动妇女最受歧视,最受压迫。两千多年前,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为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度,炮制了“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领。“克已复礼”,就是要人们绝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创造的一种“形象语言”。它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愿望,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广泛应用。 不同阶级的人利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宣传和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藏族谚语不仅具备谚语的这些性质,而且还具有藏族历史和社会生活所赋予的特色。例如旧社会贫苦牧民和牧主头人在述说各自的身世、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时,就分别采用不同的谚语。贫苦牧民说:  相似文献   

3.
前言西汉以后,封建地主阶级逐步由新兴的社会力量向没落、反动的方面转化。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反动奴隶主阶级思想家孔丘的一整套反动理论,并渗透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作为统治人民的反革命精神武器。在妇女问题上,他们搬出孔老二炮制的“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的反动谬论,除竭力污蔑,歧视、压迫广大劳动妇女外,还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本阶级的妇女培养成适合其政治需要的“贞女”、“贤妇”。于是,有关的各种反动小册子应运而生,相继出笼。东汉班昭首  相似文献   

4.
突显了艾丽丝·沃克最为独特的女性主义观——公开反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勇敢面对她的跨族婚姻和同性恋所带来的各种种族威胁和社会争议。尤其是她弃用“女性主义(feminism)”的传统字眼,而创造了“妇女主义(womanism)”来阐述她的女性主义见解。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奋斗抗争、谋求独立平等的历程,使美国黑人妇女恢复和重建了身份意识和自我价值,并将反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三个任务统一起来。她的“妇女主义”理论主张建立姐妹情谊和女性联盟,并团结黑人男性,丰富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斗争方式,也为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美国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阶级属性是异常明显的。而一切反动的阶级,总是力图掩盖使教育为本阶级政治路线服务的反动本质。刘少奇、林彪一伙也是如此,他们用九分无用一分歪曲了的“事实”来吹捧孔老二是“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6.
妇女曾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被歧视的地位 ,但最近几十年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 ,准确地反映了这一变化。文章着重考察英语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变化来揭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在英语语言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妇女占人类的半数,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史学界对妇女运动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更是很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图对美国女权运动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得史学界各位专家的指教。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在被压迫者行列中的妇女,无论是在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反映了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经验教训,通俗而含义深刻。兰州方言中蕴藏着丰富的谚语。其中一部分已见之于普通话,如“羊毛出在羊身上”,“纸里包不住火”、“称砣虽小压千斤”、“隔行如隔山”等等。但还有许多尚未见之于普通话或与普通话中的不大一样。本文所说的“兰州方言中的谚语”(以下简称“兰州谚语”)是指后者而言的。下面我们对之略作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9.
朱文鸿 《中华魂》2011,(3):40-41
为官的难与易.是由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统治者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里.当“官”就是做“老爷”,就意味着“发财”,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聊斋志异》中有对古代“官”的描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在这样的社会里.官肯定是不难当的。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法领域,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歧视(就业和职业)公约》和《同等报酬公约》是禁止就业中性别歧视的重要公约.前项公约界定了什么情况下构成“歧视”,后项公约明确要求男女从事“同等价值工作”应予同等报酬.根据公约,基于性别而作出的有损于就业中平等机会和待遇的任何区别、排除和优先,是一种性别歧视行为,公约成员国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公约禁止在招收录用、职业培训机会、就业条件等方面对妇女的歧视,尤其是在劳动报酬方面,公约主张对不同工作进行客观评估,消除对妇女劳动的陈旧偏见,以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研究和理解公约的规定和精神,对各国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作为国际社会权威性组织,她从酝酿成立之日起,特别是在七十年代以来,十分关注世界妇女事业,为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做了大量工作。1975年6月在墨西哥城召开了“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即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会议通过了《世界行动计划》和《墨西哥宣言》两个重要文件。1980年7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妇女十年中期会议”,即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妇女十年后半期行动纲领》,并举行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  相似文献   

12.
一、源远流长的民间谚语在世界各个民族中,民间文学作为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虽然源远流长,并具有多种社会价值;成为后来文人文学的源头和奶娘。但是,自从人类社会产生阶级以来,它却为统治者所鄙视,被斥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俚俗。  相似文献   

13.
十一、妇女想做什么? 她们需要自由、捎除对她们的歧视及自身发展的机会等等,在我们依次接受她们这些方面的要求和进一步探索她们的需要之前,大量相反的意见常常被提出。有一种倾向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妇女没有感受到什么困难,也没有什么烦扰,她们被她们的丈夫保护着;她们有家,可满足她们对庇护和救助的需要。她们不是被号召走出家庭参加劳动,而是无拘无束地统治她们的“家庭帝国”。如是这样,妇女们是幸福的。提出关于妇女权利的质疑或者争论是投有必要的,妇女因此而陷入不可避免的冲突及苦恼中,这种争论是毫无价值的。事实上,这一争论没有基础且不能持续,绝大多数妇女事实上是不愿意处于如上所描绘的那种特殊状况的,这违反她们的本意。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劳动阶级中的妇女就一直工作着,下层阶级中的妇女要不断努力工作,以勉强维持生计。在田野、森林、茶叶及咖啡种植场和市场里,她们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着体力劳动。除此之外,在家中还要工作,以满足她们家庭成员对食物,衣服的需求。近来,她们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她们在村舍、中、小工厂和矿山这些环境艰苦的地方努力工作,用她们的工资帮助家庭平衡预算。在私营部门中,她们也要通过做一些工作来履行她们对家庭的义务。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发  相似文献   

14.
<正> 土家族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谚语.这些谚语集中反映了土家族地区人民在长期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对周围社会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少谚语还闪烁着质朴的哲学光辉.现特综述如下一、鬼神观土家族是“有神论者”,因为信神,便有“人无神灵,寸步难行.”“低头三尺有神灵”,“为人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同志已发表的几乎全部著作中,没有专门论及人性的文章。片断的论述也仅见于个别著作中的个别篇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对人性的一段论述则是用墨较多,观点集中的阐释。这段文字的内在关系是这样的:(一)首先,以肯定句式承认人性这种东西的存在。(二)既然是存在那都是具体的存在。所以指出“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接着强调,在阶级社会里人性都是带着阶社性的。(着重号为笔者加)这是对“具体的人性”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的进一步阐述。(三)既然在阶级社会里人性都是带着阶级性的,那我们主张的是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  相似文献   

16.
智商与贫困     
美国社会科学家、“下层阶级”的发明者默里(C.Murray)说;“请想象一下下层社会中的一个妇女,她没有丈夫,但有两个孩子。当她到酒吧去喝杯啤酒时,她就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我们必须说,有孩子而不在感情上、智力上和经济上对此负责,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宣布的“妇女十年”无疑是使历史运动朝着有利于全世界妇女方向变化的重要推动力。或许,最实质性的贡献在于,全世界皆存在的妇女因性别而受歧视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并获得了明确的定义。消灭一切形式歧视妇女的协议的签订和长期的远景策略的制定为改善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和教育领域的地位建立了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说:“我既仿佛命里注定要拿一支笔弄饭吃,这支笔又侧重在写小说,写小说又不可免得在故事里对‘道德’、“爱情”,以及“人生”这类名词有所表示,……请你试从我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篇对照看看,从《柏子》同《八骏图》看看,就可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城市与乡村的好恶,知识阶级与抹布阶级的爱憎,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多下人,如何明显具体反映在作品里”.  相似文献   

19.
彭箐羚 《国际公关》2024,(4):157-159
话语作为一种实践要素,其生成与接受背后包含复杂的社会建构因素。2023年3月,“妇女节不是女神节”的宣言引发热议。本文以“女神”与“妇女”话语的流变观之。文本层面,“女神”和“妇女”隐喻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指涉不同意义,前者象征永恒与信仰,后者则暗含年龄歧视与平凡个体的寓意。话语建构层面,父权凝视与消费主义的理论接合粉碎了“女神”幻境,将之置于女性解放的对立面;媒介表征和受众身份协商赋予“妇女”话语正统性和合法性。由此,完成了二者的交替。当下,“妇女”话语强势回归,在反对隐喻歧视、再造话语秩序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女性解放落入新的规训陷阱与话语霸权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20.
漫谈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往往拿个性作盾牌,为自己的错误言行开脱:“我生来就是这样的个性嘛,有什么办法呢!“似乎个性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是所谓“遗传素质”,并且是无法变更的。既然如此,人们当然也就不应该指责由于“个性”而产生的错误了。其实,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阶级社会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脱离阶级的个性,资本家过着剥削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