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朝的军事监察官主要有监军和军司,其次是军副和催军使者。监军的职责主要是催督地方军事,参与主将的军事谋划和为军人录勋。军司的职责是为军人录勋、节度诸军、统兵作战和参与军政谋议。  相似文献   

2.
兀刺海(斡罗孩)和西夏黑水镇燕军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纂辑西夏(1038—1227年)历史的过程中,研究者必须细致谨慎地对付一些偏僻未识然而在中心事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地名。下面的札记正是对一个长期令人困惑的历史地名的尝试性解答。1.据《宋史》(卷486第14029页)记载,西夏在李元昊(嵬名曩霄)时期,共设置十二监军司,左右厢各六个。右厢军司中有一个名叫黑水镇燕。西夏监军司的军名通常和所在地的地名有必然联系,故而大多数学者都把这个军司假定在黑水地区,也就是肃州(酒泉)东北额济拉河(弱水)的上游,即闻名的哈拉浩特(额济纳)。《元史·地理志》(北京1976年版,卷60第1451页)与此明显不同地标有另一个西夏监军司,即设于亦集乃的黑山威福军,  相似文献   

3.
西寿保泰监军司是大夏王国十二监军司之一,地处柔狼山北,即灵州至兰州的交通要道上。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地位十分险要。作为西夏南疆的重要军事基地,保泰军是护卫天都的主力部队,西南可攻略熙河兰会路,东南可直取镇戎军、渭州及其泾原路,在宋夏战史上,其地位举足轻重。因缺乏翔实的文字记载,故各种西夏地图和研究专著均未明确标示和说明这一监军司的具体位置。经实地考查,本文认为靖远(会州)东北、海原(西安州)西北的兴仁盆地(柔狼山北)当是西夏的西寿保泰监军司所在地。  相似文献   

4.
西夏时期黑水城地方设监军司,黑水监军司既是地方行政单位又是军事机构,黑水监军司中设转运司和仓储库局,同时,监军司受经略司管辖。黑水城地方各部门官职及其品秩较为明确,黑水监军司中刺史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出监察功能的一面。西夏政权通过经略司、刺史、转运司、库司的政务运行限制黑水监军司权限,显示出中央集权的趋势。西夏末期,黑水城地方建置似乎兼具监军司和州城制度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5.
西夏监军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大的西夏军队由监军司统辖。本文考证了西夏前期、中期监军司的增减、移置、更名和驻地。监军司的数量 ,由初期的 1 2个增至中期的 1 7个 ;监军司的名称共 2 2个 ;两个时期不同名的 1 5个 ,其中有撤裁的 1个 ,移置并更名的 2个 ,纯属更名的 2个 ,增置的 6个。本文还侧重考证了各监军司的驻地、防区 ,介绍了考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官牧业是党项夏国的支柱产业,它和青白盐业一样,在这个民族政权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就其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产品分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西夏官方对畜牧业的经营,大致分属群牧司、经略司(或监军司)、马院三个系统。群牧司是最高畜牧业管理部门,它除在宏观上指导全国畜牧业生产外。还直接经营、管理国有牧场。监军司和经略司都属于军事机构。由干西夏实行亦兵办民的部落兵制,沿边监军司实际上既是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在实施军事防务的同时,还收养着大批官育。“这里需要指出…  相似文献   

7.
生券军、熟券军都是活跃于宋末及元代的军事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南宋,是以会子支付军饷、从外地抽调兵士镇戍边境的军事组织,属于镇戍部队,后者则定居于当地;前者多承担战斗任务而后者主要负责屯田。元代,生券军有征伐、镇戍、屯田和侍卫职能,熟券军的职能同生券军接近;二者都属于新附军,政府对其秉持着非兵即农、不为兵则屯田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邱少平 《北方论丛》2005,(4):101-102
魏晋军事辖区长官有三种不同的称呼,即都督诸军、监诸军(或称监军)和督诸军.三者虽无质的区别,但也有不同之处.其区别在于,资历重者为都督诸军,资历轻者为监诸军、督诸军.  相似文献   

9.
熹窃见荆湖南路安抚司飞虎军 ,元系帅臣辛弃疾创置。所费财力以巨万计 ,选募既精 ,器械亦备 ,经营葺理 ,用力至多。数年以来 ,盗贼不起 ,蛮徭贴息 ,一路赖之以安。既自弃疾去镇之后 ,便有指挥拨隶步军司 ,既而又有指挥拨隶荆鄂副都统。自此之后 ,只许缓急听本司节制 ,而升差事权并在襄阳。窃详当日创置此军 ,本为弹压湖南盗贼 ,专隶本路帅司 ,本路别无头段军马 ,唯赖此军以壮声势。而以帅司制御此军 ,近在目前 ,行移快疾 ,察探精审 ,事权专一 ,种种利便。今乃遥隶襄阳 ,襄阳乃为控制北边大敌 ,自有大军万数 ,何藉此军为重。而又相去一千二百…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古史分期的有关论文中,不少史家都主张苍头军为奴隶军。赵俪生、王思治、张恒寿诸先生在其所著论文中就曾指出过,而且赵先生曾做过具体论证。我以为这一问题关系到秦汉社会性质的讨论,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现在试在赵先生论著的基础上进行讨论,错误之处,敬请教正。从广义的“苍头”一词的含意来辨明苍头军非奴隶军“苍头”一词,和“黎民”、“黔首”相对称,“名奴为苍头”兴起为时较晚,见于“后汉书”及其他史籍者很多。东汉许慎在“说文”,“艸部”、“苍”字条下说:“苍、色也,从艸、仓声”,却未曾提到“  相似文献   

11.
明代监军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监军制度,与总兵镇戍制度相辅相成,形成于明成祖永乐初年,本以宦官监军为主,至明英宗正统初年,在宦官监军的同时,又出现了由总督、巡抚、巡按和兵备道所组成的文臣监军系统。文臣监军与宦官监军互相制约,互为补充,从而更加确保专制主义皇权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相似文献   

12.
曾磊 《船山学刊》2013,(3):174-176
二十世纪以来对大顺军余部联明抗清活动的研究逐步推进,涌现出了以顾诚先生《南明史》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学者从大顺军余部同南明朝廷的关系、大顺军余部的具体抗清活动和大顺军余部抗清活动的独立性等角度对该问题作出了多种角度的阐释。然而现存的研究成果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投清之后的大顺军的称呼问题等都应作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唐代藩镇军将职级考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代藩镇军将,严耕望先生在《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一文中有精审的研究.他考证出藩镇军将有:(1)都知兵马使,(2)左右厢后院等兵马使,(3)虞侯、都虞侯,(4)押衙、都押衙,(5)教练使、都教练使。本人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主兵大将的职级划分。亦即在兵马使、押衙、虞侯三者的平面关系之外,研究一些领兵军将的上下级统属关系。第二,对严文未曾注意的一些藩镇军职予以补证。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汉字编码,种类数以百计,人称“码家军”。 每个新方案出台,作者都觉得自己有点象当年统一全国的秦始皇。著名作家邵华著文分析了原因,还提出了“群众评选”、“自然淘汰”等建议。试想,维持和发展一支庞大的“码家军”园家损失多大?用户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卫所制度是重要的军政管理制度,遍及全国各地的卫所,管辖着从各地抽调而来的军户和面积不菲的田地,从而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军卫移民群体。军卫移民以家庭为单位,他们自明初移居之后,近三百年间绝大部分都没有回到原迁出地。明代河南的军卫移民,在与迁居地军民共处的文化交流中,表现出以下特点:武官是卫所移民社会中文化建设和文化传僠的主导者,而军卫群体则是文化传播重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监军     
两宋始终存在着监军一职,且多系统多类型。军队系统的监军有三个类型:宦官监军、官员监军、其他名目的监军如都监、走马承受、兵马都钤辖等。宦官监军以及走马承受从北宋中期兴盛,后期达到高峰,至南宋销声匿迹。南宋的监军比较随意,呈现出长官即可任命、不限文武、有更多带兵权等特点。最常见的是地方系统的监军,属于常设的地方武职,分布于南北各地州、县乃至路、镇各级地方,职能是管理驻军、带兵作战、监督地方官、向皇帝报告当地事务等,可能是兵马都监、监押的统称或别称。监军制度是宋代一项重要的军政制度、军事监察制度。宋代监军一词不同寻常,包括多种职官,或为本名,或为俗称,因而或名实相符,或有实无名,或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7.
黎虎 《阴山学刊》2006,19(6):5-12
先秦时期"军吏"指士卒之上的各级军官.秦汉时期"军吏"的层级有所下移,逐渐指"军将"以下士卒之上的中下级军官了.隋唐五代,"军吏"仍为介于"军将"和"士卒"之间的一个群体,但较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范畴、作用、地位上发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鹤 《北方论丛》2011,(4):77-81
罗马军队是罗马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罗马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辅军本身在公元1—2世纪也经历了罗马化的过程,其性质、规模、地位和职能等均发生了演变,辅军与军团之间的本质差别也逐渐消失。辅军是"罗马化的初级学校",加入辅军是实现罗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长达25年的军事生活使辅军士兵在语言、名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观念习俗以及政治认同等方面实现了罗马化。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后,云南成立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在其颁布的布告和纲要中提出了"中国各族一体"的民族政策,在当时既是一项因地制宜的地方民族政策,更是一项在国家层面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内涵问题。云南军都督府还针对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出了"中国各民族构造一体之国家"的理念,对后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命题的形成和中国构建现代民族国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文玉 《江汉论坛》2004,(11):91-97
前后蜀的兵制分为禁军与州郡军两类,其中州郡军兵力寡弱,相关记载极少,而禁军才是其主要军事支柱。前后蜀的禁军均由马军、步军和水军构成,其中前蜀禁军主要由决云军、威信军、义勇军、定远军、散旗军、神勇军、奉驾军、决胜军、飞棹军、骁骑军、长直军、龙武军等20多支军队组成;后蜀禁军由卫圣军、匡圣军、捧圣控鹤军、奉銮肃卫军、骁锐军、亲卫军、殿直军等组成。前后蜀禁军的主要任务是宿卫、征伐、戍防,禁军将领还兼任各地节度使,权任极重,任其职者不是皇帝义子,便是功臣宿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