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就业指导先期准备大学新生必须明确一点:从一进校门就要开始为四年后的就业做准备,为此必须主动、积极地进行各项“自我就业指导”。做校园中的“有心人”。前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则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实现双方增效,大学生得益,即以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为切入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导功能,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将职业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中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文章回顾了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指导"主要包括就业指导与教育指导。二者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就业指导主要指对工作的选择,而教育指导主要针对学习的选择。此外,"指导"还包括各种不同的指导方式,如:指令性指导,非指令性指导,咨询式指导,单独指导和群体指导等。综合种种理论观点可得出结论:"指导"是高等教育和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的质量要想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其两大领域(就业指导和教育指导)的关系要清楚、要理顺。此文旨在通过了解英国的指导发展历程能给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后期的就业指导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4.
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以人格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职业生涯理论为依据,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方面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从课程教学、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实践活动等方面创新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当前我国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在深厚的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实践及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逐步设立并不断完善的。我国职业指导实践探索开始于20世纪初期,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经历了从"鼓励和提倡开设",到"必须开设"、从"选修课程"到"必修课程"的演变过程。对有关实践探索及政策演变进行概括和述评,结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应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各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校就业指导师自身现状的调查,从就业指导师的教师结构、自身建设、职业发展、未采发展等方面分析研究高校就业指导师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就业指导师的角色与定位、职业发展体系和工作考评体系,提出高校就业指导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成才与就业》2014,(4):1-1
正2014年1月9日,新版"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服务平台"试运行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讨会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召开,来自32所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老师、4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2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服务平台的支持单位出席了会议。与会各方代表纷纷为打造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服务平台、共促职业发展教育建言献策。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田磊表示,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已经贯穿了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但是面对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只靠单一的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学校有责任与企业、资深学术机构和专业媒体共同研究、开发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把教育资源做大、做丰富。关于课程创新,上海思来氏信息咨询公司CEO张韫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说:"我国借用欧美的  相似文献   

8.
构建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运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就业指导是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应该具备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增强综合素质、顺利融入社会的功能。加强就业指导,构建完善的全方位就业指导运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探寻一条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就业指导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国内大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意味着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也正好反映了社会就业压力的巨大。在如此紧张的就业形势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给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组织都附加了一定的压力。特别地,普遍一体化的就业指导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由此提出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原则上有针对性地教导大学生就业,反而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个性化就业指导,不仅仅是众高校的职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青、妇及社团组织在这方面也有着相应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本文主要是探索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情况,同时针对个性化就业指导做详细的阐述,提出一些开展指导的对策,以供相关学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文章介绍了大学生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具体到高校就业指导网络化的趋势及其优势,并在分析了传统的毕业就业指导及其不足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络化应具备的条件和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转型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探索,从招生工作、培养模式、就业指导三方面分析当前制约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策略:改革招生工作,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学科基础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现代伦理理论、西方国家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国家职业发展的实践探索、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社会需求、大学生培养模式的变化构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我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对职业发展教育理解片面、师资匮乏、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就业指导教师工作繁重等问题,提出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职前网络学堂”,即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定制一套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整体解决方案,全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市场上就业指导教材种类繁杂,数量有增无减,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也给就业指导课程选用教材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本文首先对现行指导教材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然后又从四方面提出了选择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是高校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学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涯发展理论——类型学理论,其理论揭示了职业生涯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个体所选择的职业生涯,须符合这种个人导向。启示大学生就业指导务必转换思路,立足于加强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定向”而不是“定位”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拓展更多素质;立足于全程化、全员化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教学方法在课程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课程特点,适应大学生成长的特点。现有的教学方法尚不符合这些要求,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成才与就业》2012,(12):41
正亲爱的读者,读了第24页上的调查报告,你同意这样的分析吗?它是否符合你的实际情况?下面,我们列出这份调查表,你若有兴趣,也可以试着做一下,然后对照第25页上列出的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看看你的选择与大多数人一样,还是另有个性。你还可以拿着自己的测试结果,与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拓展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目前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引起关注,随之就业指导工作也进入了学者和相关工作者的研究范畴。但随着行业、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探讨基于PDCA质量循环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型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各项环节、各项工作,大学教学和管理部门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安排和组织。  相似文献   

20.
从实践维度观照各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发现该课程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空谈职业的发展,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分析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策略,即以项目化运作模式,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进行项目开发,并运用于校园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