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邦彦“清真雅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邦彦《清真集》是唐宋词史上雅词的一座高标。由宋而清,历代对周邦彦的“清真雅词”多有评论。导致“清真雅词”产生的原因,与周邦彦苦学博览、精通音乐的学者身份,以及北宋中后期诗词争相雅化的文化格局等密切相关。“清真雅词”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沉郁顿挫,工于体物,富艳精工,音律精严等方面。“清真雅词”对南宋“骚雅词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词史上,周邦彦有“结北开南”之功:创作上由描写客观世界以直接感发的传统转向表现主观内省;发展了以赋为词的创作手法,变平直为曲折;精通音律,能自度新曲,严守格律而又多有变化;语言典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典事于词中而不着痕迹.周邦彦从内容到形式开拓了词的新天地,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结束了北宋词并开南宋词之新风.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认为周邦彦是"词中老杜",且自南宋至近代,对周邦彦的评价褒贬不一。杜甫、周邦彦二人虽然在体裁方面分别为诗和词,但是具有其相似的风格特征,在用字上,二人都喜欢炼字炼句。同时周邦彦还喜欢化用唐人的诗句入词。  相似文献   

4.
南北宋之争肇因于词家振衰起敝的共同意识,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命题,也是浙西词派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点,相关探讨贯穿了浙西词派的发展历程:为反拨明代"花草"词风,朱彝尊提出宗尚南宋,正式开启南北宋之争,除南宋雅词一系外,南宋豪放词也曾是其推尊对象;厉鹗在朱彝尊的基础上丰富了争论的内涵并提出南北宗之争的概念,借此将豪放词剔除出宗尚序列;浙派后期词家对南北宋之争进行弥缝补苴,王昶提出诗教意旨作为衡量词格高下的标准,吴锡麒则借用明人正变说以变革厉鹗南北宗概念,在宗尚序列中加入了北宋婉约词;郭麐则在宗尚南宋雅词前提下,规避了界化南北的词风分判。姜夔被浙西词派词人赋予词圣的地位,以与常州词派所推尊的周邦彦相对立,成为南北宋之争中的一个理论节点,反映了浙西词派的新发展及与常州词派在理论内核上的逐步趋同。南北宋之争也是考察清代词学的一个关键点,该争论与清代词坛各种思潮皆有互动关系,并参与了整个清代词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清真词的政治抒情问题是学界争议的热点。然论者较少就周邦彦仕宦生活与其词之创作间的关系作深入考察。北宋中后期,党争激烈,党禁严酷,周邦彦本人在新、旧两党间的政治处境复杂微妙。他的词有仕途沉沦的悲叹,政治上无有奥援的“孤苦”及末世情怀的流露。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认为周邦彦是“词中老杜”,且自南宋至近代,对周邦彦的评价褒贬不一。杜甫、周邦彦二人虽然在体裁方面分别为诗和词,但是具有其相似的风格特征,在用字上;二人都喜欢炼字炼句。同时周邦彦还喜欢化用唐人的诗句入词。  相似文献   

7.
周邦彦的词 ,在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是北宋词风向南宋词风转变的枢纽。在慢词长调中 ,以赋的手法入词 ,一改柳永词的平铺直叙 ,多为转折、跌宕回环 ,结构之法丰富多彩 ;在秦观词情深词雅的基础上 ,更重言情体物 ,向思力精工、缜密典丽发展 ;大量融化唐人诗辞入词 ,使词更加雅化 ,善造深融和雅之境 ,影响波及南宋、明、清 ,成为婉约之大宗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善于通过对不同意象的巧妙运用寄寓人事,发抒情怀.《清真集》写鸟多达104处,涉及14种鸟类,本文从鸟意象在《清真词》中存在形式观照《清真词》中鸟意象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近十年来周邦彦研究的分类,可从对周邦彦的生平考证与总评,其词的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在词坛上的地位和成就三方面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趋势作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10.
对周邦彦词的思想和艺术,历代评价不一.本文对周邦彦词进行探讨,重新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