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之于他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思想家本人对自己思想的总结及评价或许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术概论》作为清代学术史的“典范”之作,自其成书以来,对它的评论和研究数量可观。1949年以前,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不多,但提供的思想史材料较多。1949年以后港台和海外方面出现了对《清代学术概论》专门性质的学术研究;在大陆方面,建国前十七年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思想的评价与研究上,而不在其学术史著作上。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学界不仅对梁启超的思想作出肯定性评价,还对其学术史论著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述,并开始对梁启超的学术史著作的基本文献作整理和导读工作。同期学界开始重视对梁启超和时代大致相近的钱穆、章太炎、刘师培、胡适以及日本学者同类著述的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梳理基本史实来评判乃至超越以梁启超代表的清学史的意见外,还出现了许多超出清学史范围更为开放性的倾向。此外,有关《清代学术概论》的海外研究及跨学科研究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人们能从<清代学术概论>中得到学术启发,但该论稍嫌粗疏.一则清学只是从学术上而言,并不能代表也不足以成为时代思潮;有清一代学术只有补于学术建设,实无多大现实意义.二则,清学是经学,清今文学到康有为结束,梁启超只是史学家[1].他的启发得自章太炎、刘师培[2],且以史论经,总显疏浅.笔者意在提醒梁氏此书只可作史看.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文艺复兴概念的使用,与他1919年的欧洲之行有关。必须把此书与蒋百里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和他本人的《欧游心影录》对读,才能对其中的某些论述获得更深入的见解。胡适对梁启超将清代学术比作文艺复兴表示不满,认为只有正在进行中的“新思潮”才称得上这个名号,不过胡、梁双方的主张后来也都有向对方靠近的趋势,表明他们对“文艺复兴”的认知主要还是在象征层面展开。文艺复兴的概念不仅塑造了梁启超对清学的认知,也参与了他对当代文化运动的构想。在他的方案中,后者既是对清学精神的承继,也是对其不足的弥补和超越,从而被赋予了一种“后文艺复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认定清代学术二百余年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他根据佛说一切流转相,将清代学术思潮分为启蒙期(生)、全盛期(住)、蜕分期(异)、衰落期(灭);而每个时期皆以复古为解放,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相类似,在学术研究中所坚持的科学方法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也与欧洲文艺复兴相联通,于顾炎武、戴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治学中得到的充分体现。但梁氏只是从复古思维趋向和科学研究方法两大维度将清学与欧洲文艺复兴作了比较,而对清代学术的缺陷认识不足,如清朝的文字狱对学术的伤害、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发掘、清学与宋明理学的复杂关系,以及晚清西方现代文化的思潮对中国学术的冲击等,都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专门研究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三百年间中国学说思想史的开拓性著作。侯外庐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是“五四”以来有关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考据学鼎盛期,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并形成“时代思潮”。清人考《孟》,涉及孟子本人与家世,孟子生卒年月与游历时地,孟子游事之君与弟子,《孟子》作者与篇章次序,《孟子》字词句章与思想主张,名物训诂与典章制度,可谓无所不考,卓然有成。成果丰硕,考证全面,研治深入,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概论>将文化的构成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点,构建概论中国文化的知识框架.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论带史,从宏观角度论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流精神;下篇以史带论,侧重于文化史的描述.上下两编虚实结合,互相补充.编者的主观意图在于寻找到一条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浒传》主题研究最为主流的观点是“农民起义”说。这种“权威”观点不仅对《水浒传》研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还严重殃及《荡寇志》的学术命运,使这部小说长期遭受意识形态歧视,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术关怀。在新时期学术研究理性、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欲使《荡寇志》研究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跃升新的境界,要务之一就是要放弃《水浒传》研究中“农民起义”说的一元化统摄力,回归文本,开展多元阐释。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近代向中国引介西方自由概念的重要人物。他最初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将自由等同于强权者的为所欲为与放纵。但是不久之后他对于自由概念的理解就发生变化,指出自由必须是人人共享的价值,强调"人人自由"的重要。而梁启超所理解的"自由"是一个内涵异常丰富的概念。它既指法律保障下的自我选择,也是"真正自我"与个性的展现;它同时还包含民主的意涵,最后它还意指团体自由尤其是国家的独立自主。梁启超对于这些不同意涵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甚至矛盾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他在无意识中似乎认为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能够比较容易达致一种和谐与平衡的状态,在这方面可以说他过于乐观。尤其是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梁启超理解中的这一盲区可能在实践中造成对自由概念本身的歪曲。  相似文献   

11.
12.
以文化启蒙为核心的国民精神改造思想是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新民说>是梁氏这一思想达到顶峰的扛鼎之作.其中倡导的国家思想、权利、自由思想、新道德观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民族感和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近代目录学的启蒙者,他的《西学书目表》既开启了中国近代目录学的先河,也反映了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文化进步的推动作用。因此,《西学书目表》体现了传承、创新和实用的近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女学》,是梁启超用来宣传其维新思想的一篇政论文章,文中强调的女子应受教育的主张,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为了借鉴其中的优秀思想,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女子应成为教育对象的问题,首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出女子不受教育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女子应接受教育的观点,着重分析了女子受教育的必然性,最后又结合女子受教育的条件,对梁启超的女子应成为教育对象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地客观评价及启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斯·韦伯著名演讲《以学术为志业》中的"der alte Mill",流行的英译本、日译本和汉译本将之译为"the old Mill"、"老三ミル"和"老密尔",并均认为韦伯所指是詹姆斯·密尔。通过查找W.G.Runciman专著《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哲学批判》,并引证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有神论》原文,说明应将"der alte Mill"译为"年老的密尔",其中的Mill实际上是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即俗称的"小密尔"。  相似文献   

16.
清初洪升创作的《长生殿》 ,是中国古典戏剧名著 ,但对其主题却说法不一。虽然古典文学界目前大多承认了这个剧本的爱情主题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 ,《长生殿》的真正主题是宣扬具有启蒙思想色彩的“至情”说 ,此说是对汤显祖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1960年代前期,戏剧界针对孟超的《李慧娘》展开了不同性质的批评与批判:根据传统戏曲的发展历史和艺术规律,在尊重观众的欣赏要求和审美趣味基础上的学术批评;为了贯彻文艺服务于工农兵的指导方针和大力创作演出现代戏曲、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对鬼戏和因《李慧娘》而引起的“有鬼无害论”的学术批判;因毛泽东的第一次“批示”和刘少奇的“点名”而开展的政治批判(对作品)和政治斗争(对作家)。  相似文献   

18.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宪政问题提出以来,梁启超较早地注意到宪政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离不开相应伦理德性的支撑.他主张应改造、重塑国民传统德性,为传统政治的现代转型奠定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学派的三位大师孔子、孟子和荀子对《诗经》都有深刻的研究,但三家用《诗》、说《诗》的角度却不尽相同:孔子着重从道德教育角度以兴说《诗》,孟子注重从辩难角度以意说《诗》,荀子则擅长从修辞角度来阐述《诗》的文学价值。三家说《诗》不同之最大原因在于时代赋予的命题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巴蜀“咽噜”这一社会群体中,真正的“咽噜”无疑具有黑社会性质。但是,被官府认为具有“咽噜”嫌疑的,还有诱赌、哄骗的川江水手,形迹可疑、行色匆匆的过路人,乃至偷摸他人钱财的乞丐。而成群结伙的“口国噜”中,又裹挟着乞丐、水手及其他失业者,这就使得“咽噜”这个社会群体的成份变得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