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价值创造是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价值客体或创造价值的过程,所以价值创造从价值客体的创造来看是主体客体化,从价值的创造来看是客体主体化过程中主体本质力量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企业审美文化价值创造过程既是创造企业审美文化和企业审美文化价值过程,也是企业和企业成员价值创造过程,是企业价值和企业员工价值的确证,这是企业审美文化价值创造的本质。创造企业审美文化价值,就是在遵循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创造企业的精神价值、形象价值以及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形成的价值中,既可以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也可以是稀缺的自然"产"品"生成"的价值。价值实现劳动创造价值,但价值分配劳动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3.
价值创造的意义不仅在于说明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本源,而且还在于说明生产过程是价值创造的根本环节。价值创造是第一性的,价值构成、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等均是派生的。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在搞清楚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价格形成、价值分配,以及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等的区别中掌握其意义所在。这是正确理解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基于顾客价值分类的顾客价值创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优异顾客价值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前提,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前对顾客价值创造的研究并不能从本质上把握顾客价值的内涵,因此应该在阐述了顾客价值创造内涵的基础上,从顾客价值分类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提出了基于可以顾客价值分类的顾客价值创造模式。而围绕着顾客价值的分类,企业不仅可以把握顾客价值创造的方向,同时还帮助企业识别顾客价值创造的机会,为企业创造顾客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劳动可分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定 ,应该以其与资本或收入的关系为依据 ,而不能拘泥于社会经济部门。创造价值的劳动一定是生产性劳动 ,但生产性劳动不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转移其自身价值 ,但是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上讲 ,创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 ,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形成的对创造的价值的看法。它包括创造价值评价、创造价值选择和创造价值方式三个基本成分。可以从人们在创造活动本身和创造成果之间的取向、创造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源泉理论 ,要坚持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源泉理论 ,要充分认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也创造价值 ,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 ,流通中的大部分劳动都只是价值实现的条件 ,而不是创造价值本身的劳动 ,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凡是配置资源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流通劳动在资源配置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流通劳动价值观 ,即流通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甚至是比生产劳动更为重要而有效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 ,重视流通劳动的重要性及其创造价值的功能 ,是我们在开放竞争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非生产性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劳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有形财富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无形财富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和产品的实现形式、产品的交换方式相联系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都可以是形成价值的劳动,也可以是不形成价值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商品形成的价值中,既可以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也可以是稀缺的自然“产”品“生成”的价值。价值实现劳动创造价值,但价值分配劳动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些知识经济研究者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已不再创造价值, 只有知识才创造价值, 因而要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这是不正确的,“知识价值论”不但不能解释说明知识经济的本质, 且自身逻辑混乱,不成体系; 相反, 劳动价值论正好说明了知识经济的本质,并未过时。但这不等于劳动价值论不需要发展,知识经济中劳动的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反映这一变化事实的劳动价值论的新的表现形式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的本质上看 ,知识属于认识范畴 ;从知识的来源上看 ,知识的源泉是劳动 ;从知识的使用和运用上看 ,知识离不开人的劳动 ;从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上看 ,知识只能转移价值 ;从知识与知识性劳动的区别上看 ,是知识性劳动创造价值 ,而不是知识创造价值。因此 ,知识价值论在理论上站不住脚 ,在实践上行不通 ,知识价值论不能代替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优等物化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创造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等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相结合 ,可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 ,产生放大效应 ,还可使劳动者的劳动在纵向和横向上得以拓展和扩张 ,使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 ,从而使活劳动创造出更多价值。强调优等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不是要把价值形成的条件和价值的源泉混为一谈 ,而是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在这里,"价值"与"生产力"同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简称"劳价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价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价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的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价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价论,它是由抽象劳价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学价值论的使命是说明商品交换价值的决定和运动规律。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人类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价值决定理论也将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商品同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换基础——劳动时间,但所有商品的价值已不完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特别是知识产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的认识 ,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劳动价值论的地位决定的 ,是迎接理论挑战和实践挑战的需要。通过深化对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经济管理劳动的认识 ,有利于丰富劳动概念的内涵 ,拓展生产劳动的范围 ,明确科技和经营管理劳动不仅是生产性劳动 ,而且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认识论和阶级性原因的复杂性 ,企图让人们普遍接受劳动价值论是不可能的。因此 ,文章坚持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 ,并把这种观点作为进一步论述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算法公式进行了改造 ,并对创新性劳动怎样创造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 ,提出和论述了时间不能度量创新性劳动及其成果 (知识 )的价值 ,因此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只有得到一系列改造 ,才能适合以创新性劳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才能形成创新性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异同点.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哲学基础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后者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2)在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上,前者是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后者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3)在价值源泉上,前者主张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后者却认为效用或最后效用程度是价值的源泉;(4)在价值度量标准上,前者认为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者认为是边际效用等等.共性方面体现在(1)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2)立足点都是市场经济;(3)在本源上,都属于价值论上的"一元论"等等.同时指出,应当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要素的多样化 ,劳动价值论已难以指导和解释新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 ,许多经济事项难以用劳动价值进行计量 ,以“利益属性”为内涵的资源价值论则可以弥补劳动价值论的上述缺陷。资源价值论认为 :价值的实质是资源所具有的得到社会承认的利益属性 ,价值是由资源形成成本和利益增量两部分构成的。资源价值论有利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