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跃平 《决策探索》2008,(22):45-45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对个案来讲,损害的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体层面上讲,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尊严.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引进了“难执行”的概念,分析了“执行难”与“难执行”的区别,并阐述了“执行难”向“难执行”转型的必要性,以求分析法院执行工作的真正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对个案来讲,损害的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体层面上讲,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尊严.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马哲  王东平 《经营管理者》2009,(20):135-135
目前,民事"执行难"已成为基层法院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判决因无法有效执行而成为一纸空文,权利人的利益也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常常使法律失去了权威,丧失了价值。因此本文试从造成民事"执行难"的成因、解决"执行难"的对策等方面来阐述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民事执行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5.
执行是诉讼的最后阶段,是生效文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国家法律得以具体贯彻和执行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然而,法院执行难却一直困扰着司法界.法院执行难的原因除了我国法律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外.检察机关没有对民事执行进行适度有力的监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此,本文对执行检察监督在法律上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不容乐观,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拟从观念、理论研究、体制、运行机制四个层面加以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四位一体的模式下应对执行难问题的模式,以期缓解当前执行难。  相似文献   

7.
当前,案件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意,“执行难”、“乱执行”现象普遍存在。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并未就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检察机关依法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应当积极构建和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吴迪 《决策与信息》2010,(11):34-36
当前,执行难、执行乱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一大顽症,当事人在持久而昂贵的司法诉讼后无法从执行中得到自己合法的利益,导致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损害了当事人的权益,也动摇了司法的根基。执行工作的出路在哪里?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因为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而长期被排除在执行监督之外,是导致现阶段执行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法院在民事执行工作中全面贯彻 “执法为民”思想,在“解决执行难,规范执行行为”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行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监督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了诸多民事执行监督主体和方式,但在实践中却显得极为疲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笔者认为民事执行检查监督制度的构建,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民事"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积极应对,建立了民事执行威慑机制,有效地节约了诉讼成本,减少了执行工作的许多中间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执法效率.然而我国民事执行威慑机制剐刚起步,配套设施缺位,法院与政府部门的联系还很缺乏,还需要立法的规制.本文旨在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模式详细地阐述民事执行威慑机制的概念、特点及其施行的背景,比较各地民事执行崴慑机制的运行现状并分析其缺陷所在,对我国民事执行威慑机制今后的完善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案件的数量的大幅增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滥用执行权,损害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司法权威。“执行难”、“执行乱”成了执行领域中突出问题的最形象化表述。  相似文献   

12.
自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成立开始,伴随它的苦楚就是"执行难".原因何在?一般归纳为:一是"重审轻执"观念影响;二是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三是约束义务人的法律疲软;四是财产保全制度缺位等等.笔者认为,执行难还有一个不客忽视的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的设立都有与我国的立法本意相悖的地方.对此,必须作全面彻底地改革,走执行工作警务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总结造成执行难的种种原因的基础上,结分笔者自己近几年来的执行实践,提出了解决执行难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执行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这一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也会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司法部门的威信。本文以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执行实例提示了民事纠纷案件执行难存在的症结,并提出几个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白银喜 《决策探索》2009,(22):67-67
近年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执行难”问题若得不到切实解决,其产生的一些重大社会负面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法治社会的推进。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是我国刑法第313条规定的罪名。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审判机关曾一再地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进行解释,充分说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行为的严重性、严肃性、危害性以及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反映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审判机关的高度重视,努力改变执行难的决心和信心。但从执行效果看.通过严厉打击、惩治拒不执行行为.  相似文献   

17.
宋周敏 《经营管理者》2011,(13):167+161
民事执行是执行机关行使民事执行权,于债务人不履行执行名义确定的义务时,采取民事执行措施,实现债权人私权的法律程序和法律制度。"执行难"执行乱"是执行中突出的问题。导致"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执行人财产难找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之一。本文将仅从被执行人财产调查谈如何更好的帮助执行。  相似文献   

18.
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是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同时亦是适用相关司法程序的实质所在。本文从外国法院判决的含义、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区别、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理论依据以及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四个方面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做了语义和法理分析.并结合实际络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执行活动是民事行政诉讼的重要环节,与当事人的权益息息相关,普通老百姓只有在判决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下,才会相信法律的权威;反之生效裁判得不到执行或者出现错误,就可能给当事人的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执行难、执行乱一直是多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司法不公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司法执行存在的难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严羽  傅翔 《决策探索》2003,(11):40-41
近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了司法工作中的痼疾,这里除了行政的地方保护之外,司法的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现正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形成了"法治割据"的局面.司法权力的地方化,严重损害了中央的权威和国家法律的尊严.据调查,相当多的法院认为,凡是跨区域的案件委托外地执行的,一般都很难执结.有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甚至规定本地法院不能受理本地欠外地债务的案件,也不能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本地财产.据浙江省绍兴市中级法院对近几年辖区内一批久拖不决的执行案件的分析,发现这些案件基本上涉及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其他行政机关或与其有关的企业,其中涉及乡镇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占到近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