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实现海洋法治,首在加强海洋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海洋法治文化,必须准确把握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原则、模式及其路径选择。唯如此,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有效措施,进而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法治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6,(1):30-35
建设海洋法治文化对于海南建设海洋强省、加快国际旅游岛开发、推进海洋文化创新和促进人海和谐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法制建设不健全、宣传教育不到位、研究不充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海南海洋法治文化的建设进程。需要从路径探索角度,针对问题,寻求海南海洋法治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海洋法治文化的缺失。因此,实施海洋法治文化战略对建设广东“海洋强省”有着特殊的意义。为此就必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思想、措施、工作到位;完善地方涉海法规,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深入海洋普法宣传,增强民众法治意识;强化海洋法治教育,培养海洋法治信仰;力推多种涉海活动,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改善海洋行政执法,践行海洋法治文化。唯如此,才能弘扬海洋法治文化,也才有“海洋强省”目标的最终实现和我省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总体上看,我省海洋法治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问题是:涉海法制不完善,经费投入没保障;海洋普法教育待改进,法治文化机构不健全;海洋法治文艺欠繁荣,法治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理论研究待加强,浓厚的海洋法治文化氛围远未形成.究其原因,既有经济的制约,又有认识模糊和经费投入的不足;既有...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庆市法治文化建设为探究对象,在对法治文化建设内涵、社会治理内涵梳理辨析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治理视域下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社会治理的视域出发,结合大庆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实际,提出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庆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新构念、新思路,阐述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庆市法治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构建策略与实施策略,旨在为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庆市法治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法治文化是相对于城市人治文化而言的一种先进文化形态,是法律制度、法治精神在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实践的累积和全体市民法律信仰水平的体现。把我国城市法治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是城市法治的客观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城市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城市在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大学制度历经政治化、行政化和法治化三种形态,现代大学制度呈现法治化形态。与法治建设一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两者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路径上的相通性。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这个法治图景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指引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因而也将从三个层面实现法治构造,即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以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学术自由、主体平等为重点的现代大学理念建设,以理性文化和权利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地方的法治文化建设是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贡献。要加快地方法治文化建设,可以使地方高校与地方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发挥高校与地方的各自优势,从地方建设法治文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寻求加快地方法治文化培育的途径,使地方高校与地方实现互利双赢,共同促进地方的法治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从学理上划分大多与政治学挂钩,实际上,文化的独立性与法治的价值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现在,文化中还有很多非法治因素,只有去除这些因素,才能规范文化行为和思想,这也是一个国家法治的体现,法治要素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文化管理和文化交流方面分析法治所发挥的规范性作用,对文化的开放性和交流的顺畅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各国法律文化。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标准,构建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确立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儒家以主体至善说为特点的治道包含三个主义:礼治主义、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人治主义是其核心。传统儒家的治道与现代民主法治所要求的道德建设有本质的不同。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包含对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治道的批判和过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在思想建设上与传统的儒家治道划清两条界限: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儒家的德治传统决裂,与此同时,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与传统儒家的人治传统决裂,这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事业中的具体实践。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借鉴先进国家发展经验,树立人海和谐、海陆共进的思路,以公民海洋教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探索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海洋生态文明之路,科学推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它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条件而抽象存在。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去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国的法治建设是建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的法治建设遵循马克思主义有关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反映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对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反映。那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我国的法治建设二者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试图通过论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客观地揭示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尹禹文 《理论界》2022,(5):65-7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历了三次法治目标的飞跃。“法律信仰—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从现代国家建构到普遍法治建设再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进程中国家经验积累和政治认同的结果。法律信仰体现了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规范的核心地位,法治信仰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对法律信仰实现了超越,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逻辑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未来期待。  相似文献   

15.
林体 《兰州学刊》2005,(1):155-156,94
法律文化是影响法制建设的深层次的因素.十五大以来,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快速展开.然而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却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传统法律文化固有的特征出发,与现代法制要求进行对照,发现差距,在继承和摒弃并举的精神下,探询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之路是当前我国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冯晖 《学术探索》2010,(1):12-16
中国是一个文化根基异常深厚,文化自我认同很强烈的国家。以宗法伦理为内核,以小农经济为依托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等级伦理、宗法意识、国家本位、礼治主义等观念影响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消解着我们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各种努力,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进行法治政府建设,必然会出现“逾淮成枳”的现象,因此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注重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7.
王宇松  徐光华 《学术论坛》2012,35(11):78-85,121
产生于人治环境下的权谋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是和公正、平等精神相背离的;它是一种追逐私利的文化,是一种反规则、反诚信的文化。权谋文化对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如分化了立法权、腐化了行政权、弱化了司法权、淡化了社会的规则意识。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优化中国本土的人文精神资源,培育公众对法律的信赖感,构建中国的社会自治网络,为法治建设铺垫文化底盘,消除权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各种负面影响,早日实现我国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学术探索》2011,(2):74-88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发展,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由于受传统文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法治文化仍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法治文化的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构法治文化的社会基础,营造法治文化发展的环境,促进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探索法治之路经历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三个历史阶段。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成绩巨大,特点鲜明。站在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须继续破除政治体制、法制建设以及文化与社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障碍,不断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进到新水平和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