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鲁波 《现代交际》2012,(3):61+60
近年来在现代汉语里一批新词缀逐渐形成,并参与构词,为汉语的词缀系统带来了生机。就目前状况看,汉语的词缀数目增多,构词能力增强,许多新造派生词进入交际领域。现代汉语里本身就有"秀"字,与之有关的词是以"秀"作为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即"秀"作为词根)构成的词,而本文则对与"秀"同形但无意义联系的音译外来词"秀"(show)为词缀的新词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秀儿     
4年前,林秀儿和叶红颜刚刚认识时,红颜是电台主持人,而秀儿是叶家的小保姆。 在秀儿眼中红颜是一幅画,家境好,学问好,相貌好,品位也好。她穿的用的全是品牌货,而且从不和别人重样。秀儿有一天帮红颜收拾梳妆台时问她:“这些瓶子上写的都是外文,一定很贵吧?听说有一种香水名字怪怪的,叫什么‘毒药’,你也有吧?” 红颜傲然一笑:“当一个小保姆也知道‘毒药’时,那香水也就不稀罕了。我用‘嫉妒’。” 秀儿便闭了嘴,心里有些受伤。 但红颜平时也很温和,挺关心秀儿。有时闲聊红颜问秀儿:“你将来打算做什么?” 秀儿说:“…  相似文献   

3.
南宋词人陈亮是坚持抗金的爱国志士,也是当时杰出的思想家。他反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为主北伐,收复中原失地,以言论警策震惊天下。 在词坛上,陈亮是“不作—妖语媚语”的硬汉,因此,他的词作多有雄壮之风,以“论”入词,一生之志尽在词中。如他的[水词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秀”的时代,我们所有的行为、所有的精神指认都明显地被刻上了“作秀”的痕迹。我们在“秀”中认识着这个世界,在“秀”中越来越迷失了自己。我们渐渐地不知道我们所做的哪一个是出于良心或道德的自觉,更不清楚我们的行为最终将会获得什么。 “秀”来自于英语的 “SHOW’’,原意有“展示”的意思。中国历来是尊崇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任何张扬和外现都有违传统道德,因此,任何 “作秀”在我们听来都有“作假”的意思。《新周刊》在1999年的最后一期做了当年的盘点,其中的“八大秀”在我看来大多数都是闹剧。也正是在…  相似文献   

5.
“300万人受灾”,“遇难者可能达20万Ⅳ,“海地居民哄抢救灾物资”,“震后海地医疗不足瘟疫肆行”…··看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媒体报道,人们在悲痛之余,深感绝望。作为与映秀人民同行一年半的社会工作者,海地悲情使我不禁想到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与海地强震一样,当初的5·12大地震也使映秀灾区天崩地裂,  相似文献   

6.
“东京之夜”——植村秀Shu Uernura中国区上市预发式上,植村秀全球首席化妆总监Kakuyasu Uchiide先生演绎了植村秀从1968年-2004年创作的几款经典妆容,充分展示了植村秀彩妆大师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听证秀”到“听证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这一昔日纯粹的“西方话语”频频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这似乎已经昭示着中国“听证时代的到来”。然而,现实中的许多听证会似乎与规范性的表达相距甚远,甚至已经沦落为“听证秀”。听证制度的完善或许需要漫长的时间,但从“听证秀”到“听证会”却是一个无可怀疑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景楠 《女性大世界》2005,(10):136-137
高潮,是每个女性在性生活中最梦寐以求的“质量报告”。经常有女性因为达不到高潮而感到苦恼和恐慌。正因如此,性学上则出现了“性高潮”一词。在影片《当哈利遇到莎丽》中也有这么一段——哈利认为自己很能让女性满足。而莎丽却不以为然,她说女人的高潮反应是可以装出来的。接着她开始表演了一段声色俱佧的“叫床”。这时全餐厅的人都为之侧目,  相似文献   

9.
伍振戈 《老年人》2004,(9):46-47
“词家先要辨得情字”,“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刘熙载)。当代诗词作者,也不可能无情而发,但叹老嗟卑者有之,沉溺昔日心灵创伤者有之。何则的《水调歌头·清风》,可谓“得其正也”。其诗日:“暖气绿江草,春意闹枝头。熏花梳柳烘月.芦荡起沙鸥。巧绘湖光烟屿,扫去  相似文献   

10.
说到裸露之人,就不得不提玛莉莲·梦露。这个红颜薄命女子的裸,不仅男人爱年,连女人也喜欢。她的身上具有一种颠倒众生的魅力,也因此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因为她的成功案例,一脱成名,借裸得利,也就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梦想。 吸引眼球,一夜成星,飙升人气,细究现代人裸露的心态,说到底无非就是名利二字。裸露也是要讲天时地利人和的。并非所有人都能以裸扬名,裸的不好,即使达到目的,也不过换来累累骂名。因此,裸露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切中观裸者心态。换句话说,只有找准卖点,才算真正裸露到位。不可否认,裸露是条捷径。来看看深谙其中三味的名人明星们,是如何秀青春、秀资本、秀情史、秀绯闻,誓把裸露进行到底的。  相似文献   

11.
“映秀母亲项目”是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社工站在映秀发起的集哀伤辅导、心理支持、组织发育、生计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项目。该项目最初的参与者是映秀镇张家坪村在5·12地震中痛失孩子的母亲们。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母亲们亲手绣出了丰富精美的绣品,有自己孩子生前的画、有古朴典雅的羌绣、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等;组织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一个村扩大到另一个村.从一个乡镇走入另一个乡镇。目前,这个项目已凝聚了3个乡镇5个行政村近100名妇女,制作出400余幅藏羌儿童画绣品。  相似文献   

12.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 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 “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 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 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 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对于离合词性质的认定,主要 可分为词说、短语说、离为短语合为词说、中间状态说、离合词不 存在说。  相似文献   

13.
自称在搞行为艺术网友指其公演色情据《华商报》报道:近日,自称"先锋艺术家"的网络红人海容天天,在北京街头大玩行为艺术秀——"十日谈",从10月5日至15日,裸体的她把自己封闭在铁笼子内展览。此事引发很多与艺术无关、与情色有关的争议,网友发帖也多指责其假行为艺术之名,行色情表演之实。  相似文献   

14.
唐君红 《现代妇女》2013,(12):357-357
在上个世纪,王国维自身的美学思想受到了心性论的重要影响,王国维自身运用心性论将中西思想进行沟通的过程也彰显出了心性论的重要价值。本文对“心性论”对王国维关学思想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性”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第二部分论述了王国维对心性论的继承以及将中西方美学运用心性论进行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9,(13):21-21
四川汶川映秀中滩堡刺绣小组负责人邓汉蓉:“社工进来这么久了。真是太感谢了.一直在陪灾区老百姓.在为灾区做很多实事。对我们太好了,要是社工能坚持呆下去就好了.刺绣活动继续搞下去.我们就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6.
正看到的是快节奏的运动风,隐藏的却是内心攀比炫耀的莫名浮躁。有孝心"A4腰"的仙女刚飘过,"i6腿"的女神又接踵而至。一到春天,就有了各种有关"减肥"的话题。芜湖模特妹子1.15米大长腿已成了被遗忘的字眼,"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更是浮云飘过,现在又开始流行"A4腰"和"i6腿",时尚界总是生产令凡夫俗子望洋兴叹的神词仙语。明星们暂停秀恩爱、秀娃,开始拿起A4纸秀腰、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不是秀     
正既然选择饮食男女,这女人就应当有烟火气,知足常乐、善解人意。愈演愈烈的"宝(能)万(科)之争",并不是王石一个人的战斗。因为他身旁的田女士一直就没消停过。王石、田朴珺的恋情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料足味儿重的做秀。从王石求婚到为田朴珺烧红烧肉,让人发现老咸肉浪漫起来比小鲜肉还腻人。但这毕竟是他  相似文献   

18.
关于阿拉伯语同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伊历2世纪就已开始。阿拉伯著名语言学家西伯威(伊历180年卒)在其《词语分类》中说道:“我从他们的言语中知道不同词义的两个不同词壳、不同词壳的一个相同词义、相同词壳的两个不同词义。”十分明显,西伯威这里所指的就是异义词、同义词和多义词。(意“同义”)作为语言专用名词的出现可追溯至伊历3世纪,撒阿莱卜(伊历291年卒)在关于多义词的辩论时提到了它。书名中最早出现的著作是《同义近义词书》,它出自艾卜·哈桑·阿里·伊萨·拉马尼(伊历384年卒)之手。 然而,在对同义词的研究中围绕其存在与否这一问题始终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的反反复复密切关系到如何比较合理地为其下一定义,深深影响着如何客观地分析其形成原因。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先就同义词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将诸子百家的观点和看法作一归纳和分析,然后谈谈自己的意见,接着再探讨一下同义词的成因。 一、阿语中是否有同义词 在这个问题的辩论席上主要有两大派,一派曰有,一派曰无。 1、“曰有”派 该派认为:语言使用者在解释(意“智力,理性”)时会说它就是,在解释(意“倾注”)时会说它就是,在解释(意“毫无疑义”)时会说它就是,因而和互为同义词、和互为同义词、和互为同义词。如果每一个词因具  相似文献   

19.
《安家》2011,(10)
目前,英国旅游局与英国航空在上海来福土广场带来“3D魔豆秀,赢取英国游”街头立体画互动活动让公焱览伦敦美景的同时实现畅游英伦的梦想。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说人的眼睛能表情、达意、传神,透露人的内心世界。那么.能不能给你的演讲也装上眼睛呢?回答是肯定的。刘熙载在《艺概》一文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将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将本则前必往之,在篇中则前生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也。”演讲的“眼睛”,是指在演讲中设置的那些最富概括力、表现力、最能帮助听众准确地理解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形式上,它可以是一词,也可以是一句或数句;在内容上,它是最精彩的语句,统摄全篇,交织文脉,起着枢纽作用。演讲中设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