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范式"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的中国,国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法治化的迫切需求不仅使法学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显学",而且还要求我们的法学为社会变革提供充足而高质量的理论资源.一个国家成熟的法律文化"不仅包括法律制度、法律命令和法律判决等,而且还包括法律学者对法律制度、法律命令和法律判决所做的阐述".①因此,一国法治化的进程应有与其相称的法学研究并直接作为该国法治水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治社会。从大传统上讲是礼治社会 ,从小传统上讲是“权治”社会 ,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是民间规范。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大力推行法治化 ,大量蕴涵西方传统的国家法律势必与中国的民间规范在互动中产生冲突。从小传统看 ,我国法治化的目的是实现从政府权威向法律权威的转换 ,从大传统看是实现从民间规范到国家法律的转换。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密切互动的背景下 ,本文通过在北京进行的法律与社会问卷调查的实证数据 ,提出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越轨的三种类型 ,分析了人们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不同关系下违法的原因 ,指出了我国法治化的道路实质上是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冲突、协调与妥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治社会。从大传统上讲是礼治社会,从小传统上讲是“权治”社会,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是民间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行法治化,大量蕴涵西方传统的国家法律势必与中国的民间规范在互动中产生冲突。从小传统看,我国法治化的目的是实现从政府权威向法律权威的转换,从大传统看是实现从民间规范到国家法律的转换。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密切互动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在北京进行的法律与社会问卷调查的实证数据,提出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越轨的三种类型,分析了人们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不同关系下违法的原因,指出了我国法治化的道路实质上是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冲突、协调与妥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法治化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在政府法治化进程中,国家治理方略、法治与政治体制的契合度、法治所需的文化土壤、社会变革程度、全球化程度以及时间宽裕度等直接决定其选择内源式还是外源式法治化路径.中国建国60多年来的政府法治化使得国家政治变革的思路越来越明确,政府法治的法律基础越来越丰厚,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文化观念越来越强烈,消弭外源式政府法治化路径弊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中国政府法治化之路应由外源式向内源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8,(4):29-36
"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成了有效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不二选择,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不断推进,但由于法律的一般性、滞后性,导致实践上的标准不一,很多最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法律主体问题的厘清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意义重大。应根据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法律主体制度的变迁特点及动因,从设立原则、立法供给、谦抑性回归等方面对法律主体制度进行建构,从而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法治化的进程中,警检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已成为提高侦查程序法治化水平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的控诉力量.因此,急需根据法律实效性原则、警检两元制侦查原则和保证侦查效率与实现法律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调整警检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波 《南方论刊》2024,(1):73-75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与城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行榜表明,茂名城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与其作为广东省经济强市之间的地位不相匹配。本文分析了营商环境的概念与世界银行评估指标体系的最新变化,针对茂名营商环境法治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加快制定《茂名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产业+法律”一体化企业法律服务基地,借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以及对标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再度引起热议。考察近现代经济运行的影响因素,无论新保守主义也好,国家干预也好,政府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是政府通过运用权力的力量,使经济尽可能地运行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从经济法学的角度看,国家干预经济的行动必须是正当且有效率的,实现国家干预的法治和效率离不开法律,尤其离不开使法律得以发生实际效果的某种程序。本文以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干预的广泛运用为契机、以国家干预行为的程序理性为视角,反思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政府干预程序化是政府干预有效率的条件和制度保障;反思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程序制度的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是我国法治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宪政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实现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突出的表现为法律理念的更新不彻底;法律意识的培育不成熟;规制国家公权力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实践中公权与私权、公益与私益关系的价值取向有偏差。认识并解析这些问题,为探究一条符合法治化目标要求的改进路径奠定基础,是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面临的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治理法治化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影响、乡土社会制约、行政权和自治权冲突以及村规民约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没有理顺等原因,导致农村治理法治化在实践当中存在不少障碍。破除这些障碍,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的进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邓向华 《理论界》2010,(11):63-65
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因素,中国社会的法治化道路具有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相互关系上。  相似文献   

12.
法律移植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国家和民族间创造性地移植和借鉴是历史的必然。法律移植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但也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法律移植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与法学教育改革、与农村法治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分析来看,法律移植必须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相融合、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 经济调节作为极其复杂的有序性协调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综合效应。因此,经济调节在主要地运用经济调节手段的同时,还要注重配合使用非经济调节手段,非经济调节手段包括行政调节手段、法律调节手段和伦理道德调节手段。一、行政调节手段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即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国家政权力量,通过制定和发布政策、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调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运用行政调节手段协调经济运行过程,首先是由社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中观调控,是相对于国家宏观调控而言的。它是指中观主体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当前主要是行政手段)调节和控制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一种管理经济的行为。就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而论,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法律信仰的对象是一个最宽泛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并不指国家法律,而是一种融意志与规则、情感与信仰于一体的"综合法学"。在传统文化、法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法治观念的迷茫和对法律态度的功利性。优化法治环境、唤醒权利意识、注重法德并举、改革法学教育等措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实现法律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行政裁判制度立法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行政裁判制度立法法治化 ,不仅要求有关行政裁判的法律在形式上是完备的 ,而且还要求在价值层面上是良好的 ,符合公正、高效的原则。行政裁判制度立法法治化必须遵循立法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并对旧有的体系进行改良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对外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我国战略物资储备法治化尤为必要。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也要求实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法治化。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存在制度缺失、立法层次不高、立法内容陈旧且存在冲突等问题。推进我国战略物资储备法治化,需要制定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法来规范战略物资储备的基本问题,并对粮食、石油、矿产等若干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进行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政府与公立高校行政法律关系中存在着失衡现象,出现行政权力不到位、对行政权力约束不足、高校自主权利的确立与保障弱化等问题。根据法治化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对政府与公立高校行政法律关系进行调适,实现权力授予与监督的科学化、法治化,是公立高校实现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化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信仰危机与中国法治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法律信仰危机与中国法治化范进学当世界各国纷纷踏上法治化之路时,中国从领导决策层到普通公众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法治的巨大价值。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的确立,法治精神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党首次以党的文献形式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它标志着我国法治化的历史进程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严格执法是关键。一、建立法治国家的任务相当艰巨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第一,立法机关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制定法律,并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第二,政府和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各项社会事务。第三,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