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影视剧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部分,也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首要载体。我国的影视剧对外贸易存在严重的文化逆差,我国应加强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宏观上,国家应制定扶持影视业发展的政策,为影视剧的对外传播创造条件;中观层面,相关部门应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和竞争机制,影视企业要提高生产能力和人才队伍素质;微观层面,影视企业要准确了解和把握国际影视市场需求,提高影视剧制作水平和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影视剧背景音乐对大学生行为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影视剧中的背景音乐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感染力。而在校大学生是影视剧观众群体主体之一,是我们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他们观看影视剧后受到的各方面影响较明显,并且代表了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影视剧背景音乐对大学生行为的积极作用做以浅谈,通过浅析,发掘我们在今后音乐教学中的侧重点,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影视剧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样式,天然地与民间故事有多方面的联系,民间故事对影视剧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起源上、艺术本质上、艺术特性上看,民间故事与影视剧联姻,具有民间故事影响影视剧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民间故事对于影视剧的价值表现在可为影视剧提供情节模式、人物原型、民俗资源、伦理资源、形式氛围。影视艺术家应积极学习民间故事,从中为影视剧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4.
论影视创作的编辑意识商燕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电教中心)一般认为,只在影视后期制作才存在编辑意识,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事实上,影视的编辑意识贯穿其艺术创作的始终。一、影视编剧的编辑意识影视剧作者不同于其它文学形式的作者,虽然他所创作的影视剧本也同样...  相似文献   

5.
红色影视剧是当前国家主流影视剧生产与传播中的热点现象,并在当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化发展领域中占据特殊地位。本文通过对全国12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N=779),探讨大学生对红色影视剧的接受是否能够促进他们的国家认同及二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后疫情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水平整体偏高,但仍存在国家认同认知模糊现象;大学生红色影视接受中"红色影视接触"和"红色影视信任"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关键因素;"影视素养"对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行为意向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大学生红色影视接受能够促进他们的国家认同,大学生对红色影视接受的频次越高、数量越多、信任感越强,其国家认同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真实形态与影视纪实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转换、历史的固化要依靠媒介作为桥梁,在这种转换或固化的流程中,真实呈现出了多种形态,即生活的元真实、理念真实、技术真实、文本真实。影视创作也离不开这样的流程。影视纪实性特征是指影视艺术家在对真实的各种形态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呈现出审美的“幻真化”、“生活化”、“心灵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影视剧越来越适合表现科幻题材。从主题上来看,科幻题材影视剧具有很大的超越性,在各种科幻题材影视剧中,对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层次的表现。但是长期以来,科幻影视作品内部亚类型的划分更多的是依据科幻影视的外部表现形式来进行的。如果从人类情感的发展出发,对科幻影视剧进行归类,就可以看出科幻题材影视剧所体现出来的人类情感线索:从对梦想的自信到怀疑,再到宗教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论小说的影视改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说与影视剧在“叙事”的层面上存在着天然的美学上的可通约性 ,由此构成了小说的影视改编的艺术发生学根据。但是 ,作为两种特性不同的艺术 ,小说与影视剧更存在着美学上的不可通约性 ,由此在小说的影视改编中对“改编什么”和“如何改编”作出了限定 ,建立了改编的美学原则。本文从文艺美学和社会学结合的角度 ,针对近年来小说的影视改编的现实 ,对于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各自独立又相互缠绕的关系作出了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9.
言语原动力是进行言语行为的心智系统对人体内外部刺激信号的兴奋性反应冲动,它具有个人情感性,共时的散点分布性,扩散性与外化欲望性。在外化为言语时,它由共时的散点分布性向单向度的线性转化,个人情感性向社会性与目的性转化。在此外化过程中,它受到自身心智系统,言语形式与个人言语能力,理性化与目的化等因素的抑制,同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方式之间也互相抑制。言语原动力的满足表现为社会目的满足,个人情感满足以及言语形式满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从抒情范式上看,李清照词与苏轼词有着更深层的密切联系。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在其发展演进历程中,形成了两种抒情范式,即温庭筠开创的“花间范式”和苏轼建立的“东坡范式”。李清照抒情的自我化、个性化与具体化、纪实化都是禀承“东坡范式”,秦观、周邦彦词则是传承“花间范式”而加以发展深化。李清照词与秦、周词的抒情范式实有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发生学的视角俯瞰,影视艺术本体中带有戏剧基因,其内在的戏剧性应是影视艺术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文学剧本与舞台剧本同属戏剧文学范畴;而从诗的意象与视听意象的关系上看,戏剧影视剧本在整个影视剧艺术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削弱。面对世纪之交,"视觉文化时代"图像泛滥而语言、文学、想象力受到忽视的现状,影视艺术应追求诗的意象的魅力,而戏剧性与音乐精神的联姻也必将成为现代戏剧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Oxymoron(矛盾修辞法)是用2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或词组所构成的一种辞格,即把通常相互矛盾、相 互排斥的2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展示一件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性,以便相互映衬,使该事物 的特点更加鲜明,内涵更为丰富,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在体现辩证统一的语义特征的同 时,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从而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oxymoron 主要有浓缩型和舒展型2 种类型,经常运用于英语诗歌、电影与戏剧的对白、各种演讲乃至日常生活会话中。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美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的现状.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戏剧理论通过市场的整合,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电影美学——“影戏观”.中国新生代贫困人生电影既蜕变于传统的“影戏观”,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又有策略性的背离,可名之为“新纪实影戏观”.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言语活动中,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理性信息、情感信息,还有美学信息。美学信息是一种能唤起听读一方审美共鸣的言语信息。它产生于说写者对特定语音和字、句的艺术处理,诉诸人们的听觉或视觉,具有娱人悦己、帮助理性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及营造良好的信息接收氛围、提高信息的接收质量等多种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后行为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对电影《怪兽大学》当中的典型台词作分析,探讨这部经典动画电影中的言语行为现象,借此引起人们对交际中出现的言语行为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对电影作品的网络"恶搞"是我国网络产业发展的新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其显著特点。网络"恶搞"能够迅速流行有深刻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从性质上说,网络"恶搞"属于新型文艺评论,也具备构成改编作品的条件。网络"恶搞"在网络的传播可能对电影作品的著作权、相关主体的名誉权和肖像权构成侵犯,尽管如此,我们应当在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寻求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探索电影的簇拥下,近二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创作,一直潜存着一种个人化的、形式主义的风尚,这种追求虽然促成了中国电影多元化、艺术化发展局面的形成,但它也使中国电影不断地偏离大众艺术的轨道.这种个人化追求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创作理性的倾斜与迷失,因而,应该重新以传统叙事为基础,来匡正当下业已倾斜的中国电影叙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图像时代主要代表之一的电影,因其可视的影像对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文学的倾轧和替代而引发了一场艺术的革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冲击着文学阅读的同时,电影自身的审美转向也正在悄然来临.如果说,传统电影的图像是为了叙事的需要,而现在,图像已成为电影的中心.观赏性、愉悦性的影像奇观成为电影的主要追求.但是,图像的独裁无论走多远,也不应该离开精神的家园.如何走出影像的误区和图像的霸权,给予观众深情地看的影像并引导观众深情地看,是中国电影文化寻求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但这并不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割裂理性与感性,就要以纯粹观念或形而上思维看待它的培育问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考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主观认同,包括具象化认知、情感化认同和理性化思考等方面。基于思维方式评价而言,视觉思维是以视觉意象为媒介,感性和理性交汇融合的创造性思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维方式,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感性与理性融合的连续性探索过程,两者之间有着高度契合性。视觉思维直接感知的探索性能够直接理解核心价值观抽象性背后的事实性,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事实的直接感知和探索,减少了理解抽象概念的思维过程;视觉思维发挥想象的创造性能够深化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情感性,使人们能以已有的经验知识为依托,在头脑中不断构造和生产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视觉意象,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感悟。视觉思维唤醒“无意识体验”的现实性能够升华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打通人们原有的无意识体验与自觉性意识之间的障碍,形成能够在践行过程中加以利用的现实性感悟和实践性知识。这为深入探讨视觉思维在...  相似文献   

20.
《夜宴》:文化隐喻的拼贴与改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宴》是冯小刚为赢得世界市场所着意策划的一部影片。它一改导演原有风格,采取大片策略,并把世界上诸文化元素拼贴进来作为商业卖点,借此召唤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介入影片的观赏。各种不同文本的链接,使该片显现出典型的后现代性。但该片与前此的几部中国大片所共有的症结在于,只考虑到大片的视听奇观效果,而未把视听奇观所造成的生理震撼推及人类共有的心理移情,使之产生心灵震撼,造成观众与角色情感上的间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