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全国和山东省作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981—2003年烟台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烟台市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自然资源,是烟台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1981年以后烟台市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一直处于相对富余状态.(3)烟台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析湖南省1995-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的综合承载力、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为参照区,经济资源对湖南省人口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略高于土地资源;但以中部五省为参照区,经济资源对湖南省人口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却低于土地资源。因此,提高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承载力是保证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湖南省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省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湖南省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为参照区,合肥为研究区,介绍了以自然、经济资源为考量的区域可持续相对人口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对20112020年合肥与全国的人口总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生产总值等指标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2020年合肥与全国的人口总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生产总值等指标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2013年合肥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小于实际人口量,人口发展处于不可持续阶段,人口规模不利于推动该区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后,合肥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量,人口发展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人口规模将有利于推动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概括来说,过去合肥虽处于人口过载状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承载力的提升,未来将会处于人口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山西省1978-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山西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西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1978-2004年,除1995、1996年外,山西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3)山西省主要地市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山西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水资源相对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提出了水资源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济宁市为研究区,分别以参照值和山东省为参照,计算分析了1996—2005年济宁市水资源的相对承载力。结果表明:济宁市水资源存在绝对性的超载和相对性的富余。  相似文献   

6.
资源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资源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湖南省作为参照区,计算2000~2008年环洞庭湖地区的岳阳、常德和益阳三市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对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相对耕地和经济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环洞庭湖地区相比湖南省的相对耕地和经济资源综合承载力都处于可承载状态,保护耕地、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环洞庭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淮南市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淮南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淮南市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环境承载力的相对剩余率模型,对淮南市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淮南市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即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P=-0.267,超载26.7%。  相似文献   

8.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人口承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西北五省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地广人稀,学界对该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大都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探讨,然而本文不考虑自然因素的作用,认为一个区域资源的稀缺可以通过经济技术解决,只是成本高低的问题,因此仅从经济人口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利用P-E-R模型分析西北五省人口承载力,并利用ARIMA模型对2012-2015年该地区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旅游承载力是影响传统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素,论文选取徽州古村落群和江南六大古镇1997-2002年这一连续时段的数据指标,对其相对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进行统计比较,认为目前大部分江南古镇和徽州古村落承载状态为超载状态,且旅游发展形势越好的传统村镇,承载负荷越大,超载状态越严重,同时传统村镇市场吸引力与社会承载力也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传统村镇应提高景区承载力,并采取措施保持其市场吸引力与承载力的和谐,促进传统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种群承载力为起始点,界定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其次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对应于承载主体和承载客体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最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评价模型,并测算出北京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已经由2009年前的超载状态逐渐转变为富余状态。但也建议北京市要警惕城市承载压力变化带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降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以福建省永春县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复合赋权法的TOPSIS模型定量评估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进一步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永春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不超载,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吻合;从3个子系统来看,生态环境响应力与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力均呈现负相关;永春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水土流失指数、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强化资源集约型环境保护、推进低碳工业化和城镇化、完善环境监测预警机制,以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承载功能作为土地的一个基本功能,对人类与居住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政策的制定还是经济的发展需求都是很有必要的。根据邹城市的具体情况,利用山东省历年粮食产量数据,结合SPSS软件数据分析功能,对邹城市2010-2015年以及2020年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做出预测并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邹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耕地富余与人口超载情况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胶州湾海域资源环境供给和青岛市海洋产业增长需求的角度,构建了青岛市海洋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青岛市2001--2010年间海洋资源承载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1—2006年及2008年青岛市海洋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其余年份处于适载状态。海岸带开发的港口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但传统海洋产业的排污需求依然较大,是海洋资源承载力超载的重要原因。建议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对传统养殖业的改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业等能耗低、排污少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规律和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平稳增长态势,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及新余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等级;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分别是影响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和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合肥市2000—2009年间的人口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人口总量和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人口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典型的矿产资源大省区。其矿产资源不仅要保证新疆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重点还在于支持全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从目前看,这两种需求都处于增长阶段。但新疆矿产资源究竟有多大承载力?文章认为:第一,新疆矿产资源的综合承载力,总体上是较高的,但各地州又不很均衡;第二,在资源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四方面,各地州亦差异明显。这就要求在资源开发中始终坚持协调矛盾、合理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综合承载力是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以综合承载力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城乡三次产业承载水平的角度,初步构建评价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因子和模型,对商丘市2000-2009年城乡三次产业综合承载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呈现超载状态,城镇虽尚可载但水平不足,城乡综合承载力与现有人口规模基本持平,区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有待提速。因此,粮食生产核心区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拓展城市市区和功能新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某种环境状态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良性发展为条件,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供水资源量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最大支撑能力。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确定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应加强水土资源的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配置研究,进一步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