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城镇化滞后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彬 《民族研究》2002,(6):18-25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会自动向城镇集聚 ,因此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市场化滞后的条件下 ,城镇化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发挥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民族地区城镇化严重滞后 ,造成了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加大了扶贫成本 ,影响了扶贫效果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导致内需不足 ;不利于教育现代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阻碍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因此 ,应推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 ,加速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 ,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释了清真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论述了宁夏清真产业集聚区域的战略布局和建设的重点领域。认为,宁夏清真产业必须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要加强"一会,五大平台"建设,构筑宁夏"一核一带两区"联动发展的清真产业集聚区域,打造国内外经济合作圈,逐步加快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清真商贸物流产业和穆斯林文化创意产业,将宁夏建设成为国内清真产业汇聚、宁夏走向世界、世界清真产业通过宁夏走向全国的清真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3.
从对人口迁移有影响的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移民政策、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的层面,比较和分析了中国、韩国以及马来西亚等三个亚洲国家的城市移民之间的差异:韩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其集聚经济效应也最高,人口迁移的驱动力较强.马来西亚的城市化水平中等,其集聚经济效应较高,人口迁移的驱动力中等.中国应该提高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减少国内移民政策的限制和缩短城市移民的适应过程,由此,加速城市化进程,以便解决城市贫民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的SDM对西北民族地区29个市州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非农化不仅能够促进一个市州各种要素的集聚,同时还能吸引相邻市州要素向本市州集聚;基础设施投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一个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对相邻市州的影响不显著;生态环境建设对西北民族地区各市州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西北民族地区各市州在制订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时,不仅要考虑本市州的发展,更要考虑对相邻市州的影响,为了避免各市州间的恶性竞争,应建立超越行政区划的新型城镇化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知识扩散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学习效应、创新效应对桂西南资源富集产业集群的智溢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了桂西南资源富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小珉 《民族研究》2015,(2):41-54,124
本文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卷调查"(CHES)2011年农村数据,探讨了中国部分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缩小农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反贫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以农村最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基本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瞄准了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体,具有一定的反贫困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些地区农村的收入差距;同时,也还存在诸如保障水平偏低以及所谓"人情保"、"腐败保"等问题。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低保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低保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督力度,将低保救助与就业援助相结合等,应当成为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提高低保制度运行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反贫困效应的重要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极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旅游效应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对目的地系统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分析,提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极限值也就是旅游目的地系统与环境两方面的正效应达到最优、负效应最大限度地被抑制的临界点的观点,为如何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的最佳均衡效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农机产品符合越南需求而且具有比较成本优势,近五年出口量呈现出绝对的增长,市场占有率有一定提高,但由于品牌影响力小、知名度不高,获利很低。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广西与越南农业发展的同质性等地缘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并进行市场细分,建立产业集群,加强技术研发,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规模经济效应,才能建立和提升广西农机的国际品牌效应,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9.
何雄浪  张慧颖 《民族学刊》2014,5(3):20-26,116-117
产业集聚是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现象。产业的集聚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反映出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指标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西部民族地区产业集聚的发展变化作出评估和比较。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时期,为了寻求更为有利的生产经营地点,抢占市场制高点,西部民族地区要利用自身在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吸引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以创造后发优势,并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逐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增强自身的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学习——再认范式,以80名维汉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群际接触经验对维吾尔族(民考民和双语)面孔识别本族效应的影响。发现:1与汉族高质量的接触(个性化经验水平)有助于维吾尔族对异族面孔的识别;2与汉族高接触的维吾尔族对维汉面孔的识别能力都更好;3汉族在维汉面孔识别中未表现出本族效应,且识别面孔的能力不受接触程度的影响。结论:汉族和维吾尔族识别本族和异族面孔依据的心理机制不同,社会结构的类别参数可能是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本族效应的重要因素,而汉族大学生的本族效应可能更多受到历史因素或社会结构的等级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会自动向城镇集聚,因此,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市场化滞后的条件下.城镇化对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三江源区城镇化严重滞后,造成了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内需不足;不利于教育现代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阻碍城镇中心功能的发挥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因此,应推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加速三江源区城镇化进程,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反映着我国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是活的"博物馆"。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将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呈现给游客,一方面满足了游客求异的心理,另一方面给民族村寨带来了不错的发展。本文就石桥坪村在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过程中取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青海省36个产业近年来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不仅找出了导致产业非有效的原因,而且通过产业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分析,找出了非DEA有效的产业转变为DEA有效时,在投入和产出中的关键因素及其改进目标.进而表明,青海省各产业不仅要在投入的资源利用率上下功夫,更要促使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之间达成良好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产业发展存在着不足,基于通道经济的视角,要明确发展前提,即树立通道经济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发展的重点问题,即培育增长极,发挥增长极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中国民族》2010,(8):13-15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属于典型的工矿城市,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模式,市区规模小、建设档次低、城市集聚效应差、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方民族地区多元经济的加快发展,对以"技术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出现了"技术性人才短缺、管理型人才不足、服务型人才匮乏"的现象,"三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影响北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肋;造成"三型"人才短缺的原因,有居地环境不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及专业设置不合理等诸多因素;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基础教育,无疑是破解"三型"人才短缺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外部性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表现出其特殊性,外部不经济性效应对当地的破坏作用更甚于普通旅游地.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主要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与不经济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内化外部不经济性的措施,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性利用及旅游扶贫效应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期望能对当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技术性、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专业,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通过研究探索和不断实践,建立并逐步完善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分析艺术设计类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针对产业需求培养人才。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优化艺术设计类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促进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完善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选取了2005年~2010年海拔与人均GDP数据的两组样本:一是黄河沿岸五省会城市,二是25°N~40°N之间十八省会城市,通过对两组样本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证明海拔与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文中称之为"海拔效应";并从地理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海拔效应"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典型的高海拔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发展区域经济的特殊路径--非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