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所谓"中原根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原地区、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其内容包括华夏精神信仰之根、文明文字之根、华夏帝都之根、文学艺术之根、古代教育之根以及农业和商业文化之根等。河南省全力推动根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  相似文献   

2.
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与西方的拼音文字比起来,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它集形、音、义三位于一体,是世界上最简单明了又最形象、内涵最丰富、最博大的一种文字,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哲学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面对当前的汉字危机,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出发,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文化,树立汉字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和应有尊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3.
季札是常州的人文始祖。季子文化是常州文脉之根,是常州文化之基,是春秋吴文化的杰出代表。季子文化完美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季子文化对本地社会文明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季札"谦让、诚信"的品行成为社会道德规范;季子文化成为古延陵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季子文化对教化风俗、安定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季子文化使本地区崇文重教,名士辈出,诚信礼让,社会文明,友爱互助,和谐稳定。这里走出的名士名人具有修身齐国,儒雅刚正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持续高烧的"文化寻根"不是"寻根文学"所膜拜的西方现代主义,全球化促使"文化寻根"正视家谱学尤其姓氏学,只有走进真正的乡土建筑中才能寻见"文化"之"根"。以祠堂(含牌坊)、庙观、戏台为代表的乡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乡土意识"物"的凝固,印证着宗族、宗法、忠孝节义、仁义礼智等儒家道统,是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之有形外化。乡土建筑存留家谱,镌刻姓氏,因"土"而"乡",最具中国性与中国质,破浪于国际传播之潮头。文化寻根必须摈弃"他者"的旁观视点,唤醒文化自觉,捍卫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建构国家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一、"公共性"概念内涵与建立"新公共性"的必要"中原根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原地区、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处核心地位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对于推动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原根文化最重要的特性是根源性和主导性,但是这两个特性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目前都缺乏公共性认同。因此,我们必须借助现代新兴传播媒介,对中原根文化进行新的公共性构建。如果梳理一下中原根文化研究及传播的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6.
满族乌鸦崇拜是一种民俗,由乌鸦民俗可以追溯到乌鸦传说,由乌鸦传说又可以追溯到乌鸦神话,由乌鸦神话又可以追溯到乌鸦仪式。由此可以说明,乌鸦民俗是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的现代"遗留物",满族乌鸦民俗的文化之根是深深扎在满族远古仪式之中的。史前乌鸦文化"大传统"在满族神话、仪式和考古发现中有丰富的表现。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来源于女性文化模式的作用,乌鸦是太阳女神的象征。汉族对乌鸦的厌恶是汉族男性文化模式对女性文化模式的中断。满族乌鸦仪式、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的多种多样,表现了满族女性崇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之根,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昆仑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性、多元性、开放性、衍射性和凝聚性,其他各种地域文化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其主体特征派生而成.神话传说是昆仑文化中一支劲旅,西王母的形象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初情愫.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是指发端于古希腊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哲学传统,人类最古老的知识体系当属"形而上学".然而随着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有人以为科技是当代世界的绝对主宰.由此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遂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在此一背景之下,身处转型期的国人也不加区分地追逐所谓的反"形而上学"潮流,致使转型期的国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形而上学"之根,以至于百余年来的中国文化重建工作步履维艰,成效不大.笔者认为"形而上学"对于人、文化乃至文化的重建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文化软实力之"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影响力,而是文化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所产生的文化同化力;文化软实力之"软"也不只表现为作用方式,还体现在实力的形成、存在方式及在国力中的地位诸方面;文化软实力之"文"更不是泛化的文化概念或文化资源,而是高端的精神文化。质而言之,文化软实力即一个文化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对内对外所产生的文化同化与认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产生于日本,形成理论在美国,但根在中国。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留学生企业家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和改变中国企业落后的局面,在引进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实践中,注意与中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东亚精神、海光精神、海王精神、美亚精神等一批颇有影响的企业文化。近代留学生企业家在企业文化探索中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劳资合作、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服务社会,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的即便与当今世界著名的"松下精神"、"丰田精神"、"IBM文化"相比,也毫不逊色。回顾近代先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对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多彩贵州"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贵州文化。贵州文化的基本元素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典型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多元、和谐、原生态。因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文化之州、歌舞之州、醉美之州、和谐之州,并由此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发展、繁荣非短期工程,"文化"要点在于"化"字,即化入人心、文化化人和文化社会、规范社会。求真、务实、为人民是文化发展、繁荣之根,关注细节,多做能发展、繁荣文化之实在的事是文化发展的追求与任务。发展、繁荣文化重心与落脚点在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角。文化建设、繁荣应着力丰富人,提高人的素质,推进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助益于建构讲理性、讲秩序、讲效益与讲权利、讲义务的社会,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经营实践中,优秀企业文化总是经常回到源头去。其原因在于企业源头文化对形成富有个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起着长期、全局和关键的作用。源头文化是企业文化之源,是企业文化之根,是企业文化之魂。可以将企业文化回到源头去的类型分为挫折—危机型、继承—传承型、纠偏—强化型三种。企业应高度重视源头文化,自觉打造和培育源头文化,并长期发掘和利用它。  相似文献   

14.
水文化是在人水关系实践中产生的文化,对于人类的行为具有指导、引领、教化、熏陶功能.无论古代还是当前,水文化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当今社会在用水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意识,即根源于落后的水文化理念.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除了采取科技手段、制度措施和经济杠杆之外,还要注意发挥先进水文化的作用,进行文化心理上的除旧布新,培育全社会良好的用水素质和节水、爱水的水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活力之源,是重要的竞争力。把软实力引入到文化建设中,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吸引力,使全体人民能够自觉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是当今世界一个无法忽视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流行文化的“全球化”,还是中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种种根源于民族文化背景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诠释和探索。全球化与民族化、城市化和乡村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及其产生的变异和衍生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京汇平原、草原、水乡为一区,故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体系.外来文化进入北京地区后,均能有"曾似相识"之感.北京历史上实现过三次文化大融合,辽金元系平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大融合,明朝系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大融合,清朝系关东文化与京师文化的大融合.上述地域文化在北京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回族是一个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根,又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兼容儒家文化的极具特色的民族。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既属于中华的又是伊斯兰的。回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传承过程中与之伴生的各种问题也相应出现,产生了回族文化游离现象。从游离到复归,更好地促进回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互补性、借鉴性等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典型的封建士子,其世界观的主导方面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无论在思想倾向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儒家思想的痕迹,从儒家思想中可以寻到其创作之"根"。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日本文化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认为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日本文化是在不断摄取外来先进文化营养中成长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特征和随时进行"拼接"的文化结构机制,同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重要后果,那就是使之"本土化";第二,架构日本文化的主载体是日本的神道和中国的儒学,它们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本质内涵,也是衡量和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价值标准;第三,每当日本社会危机发展到必须变革的关键时刻,日本人总是首先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为武器进行变革,最终使社会发生进步性的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