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方言表现看,"来着"(来、着)不仅表完成,也表持续;从近代汉语看,"来"和"来着"一脉相承,都不限于表完成;从句子的情态类型上说,"来着"几乎可以用于所有情态类型的句子当中,因此,我们推测,"来着"可能不表体,而只表时,只表示事情是过去发生的."来着"也不限于表示近过去.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层面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英语是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偏向静态性表达而汉语则侧重动态性表达;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文章从这些差异着手, 通过分析比较, 旨在找出英汉句子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配价语法又称"依存语法"或"从属关系语法",它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句子各构成成分之间的支配和从属关系。在藏语句子中动词通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藏文动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本文根据配价语法理论,采用大量实例,针对藏语动词的及物性和论元需求,提出了藏语动词的配价环境和框架,对藏语1000多个动词的配价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考察越南学习者对汉语完成体标记"了1"的习得。研究发现,越南学习者"了1"的习得不完全支持情状体优先假设。在达成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较高,习得较好,但在完结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不高,习得较差,和活动动词、状态动词差别不大。"了1"的习得最突出的问题是使用不足,特别是在有终结点的句子情状中使用不足。造成这一习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时体系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汉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作为理论背景,从英语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空间性特质的角度简析了中学生英语写作误用连词的成因。英语注重形合,句子中需要连词。汉语重视意合,连词可有可无。这使中国学生在满足了英语句意的完整性后却忽略了英语句子对形式的要求。本文认为,中学老师应从理论上告知学生英汉思维存在差异,思维决定语言。老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造句、写作练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连词对于英语句子形式的重要性,在写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连词。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如在汉语里被称之为连动式和兼语式谓语的句子即是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这两种句子形式在蒙古语里是没有的。但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分析前后动词在意念上的相互关系,根据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深入理解原文句意的基础上,是会找到恰当的表达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不定式作定语时在翻译成汉语时的几种翻译方法,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与不定式可能是主谓关系或所属关系,不定式与其逻辑主语可能是动宾关系,有时可以翻译为“……的,要,应,需要,或者与……有关等等”。  相似文献   

8.
汉语意合词语及其英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富强 《民族论坛》2006,(10):56-57
“比类取象”和“援物比类”是汉族人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汉语词语的编码机制,反映了汉语词语以语义为重的本质特征。汉语词语注重语义,遵循客观事理,与英语的形态性特征截然不同,它充分遵循时序先后律、空间大小律、心理重轻律及事理因果律等,体现了汉语词语意合本质。在英译时,我们可以采用形式对应手段,但必须根据汉语词语的意合和英语词语的形合进行修正,运用直接对应、反向对应和融合译法,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一、汉语词语构词原理汉语词语意合构词原则或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时序先后律,指汉语词语组织的先后顺序:先发生…  相似文献   

9.
空间关系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关系,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征手段或处理方式。本文仅从现代汉语方位名词"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出发,分别对在具体语境中"上"和"下"所表示的具体位置关系进行解构,希望对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方位名词细节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10.
姜欢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21-122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表达句式,但也因为其包含的句式丰富,语法功能多样而成为了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难点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的分类标准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三类"是……的"句式,对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是……的"句偏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考察英语背景留学生该句型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该句式的分类和教学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希望可以对汉语的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同美  益卓 《民族学刊》2018,9(3):65-72, 117-119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指“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在藏语言里,黄金面具实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被排在了补妆12点数的首选位置,且头发与绿松石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趋势下,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提出了当前在汉语教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语用语境问题、词类问题、句子分析问题以及保持语言的纯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双语学习者来说,复句是大多数双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时遇到的重难点,其中因果关系复句更是类型复杂,语意丰富,用法多样。只有通过系统的研究学习语法规则,才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目的语,才能表达出思路清晰、语义通顺的句子,并树立和完善双语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现有的资料库、语料库做了对比研究分析,归纳出汉语和哈萨克语因果关系复句的表达形式、特点及应用时出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希望对学习汉哈语因果关系复句的学者有着一定的启示、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分析流行语的语言,我们可以有效了解社会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框架,结合从官方媒体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检索出的100条真实文本,对流行语“XX刺客”构式进行分析,发现它的产生离不开汉语认知隐喻机制的影响。最初产生的句式表达是“雪糕刺客”,因为仿拟类推和高频使用逐渐产生更多类似表达,最终凝固成为语法构式,以“XX刺客”形式存在于汉语中。“XX刺客”代表的这类戏谑构式语言折射大众社会消费心理,暴露相关市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供需矛盾调节和市场合理化定价的隐性指向标。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海南苗族大多数是从广西迁徙而来的苗民后裔 ,历史上与汉族交往甚密 ,并深受汉族的影响。苗汉在经济上有着不可分割的互相依赖关系 ,文化上苗族深受汉族的影响 ,苗族不仅借用汉语读音、构词及句子 ,而且在苗族聚居区使用和传播汉字 ,汉族的民间文学对苗族民间文化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作者得出 :在海南 ,苗汉两族历史上是友好往来、和睦共处的 ,这也是苗汉民族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调查所掌握材料和语言接触理论为依据,将分布于百越之地广西宾阳平话和壮语的"吃"类词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者的对应关系和联系。认为,壮语与汉语之间具有同源关系,但在语言分化以后则表现为接触关系;单个词的语音对应现象固然可以证明语言的接触现象,有词族对应的语言现象也并非全然都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切生存实践活动在本质上都有关生死,具体而言,就是求生抗死。这种生死观在语言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类语言大都忌讳直言死亡,维吾尔语也是这样,讲汉语的回族人更显示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内涵。但是,在某些语言中,死不总是与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相联系。在现代汉语中,死字结构不仅与痛苦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表达愉快的心理感受。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道教思想在汉语语言结构上的反映,它既不强调生,也不忽视死,生、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产生了表示愉快的心理感受和不愉快的心里感受的死字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作者承担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编纂子项目"中国汉语伊斯兰教文学史"(暂名)的总体设计思路与框架。汉语伊斯兰教文学指的是中国内地使用汉语的穆斯林所创作的以汉语文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及在其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化互融性、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及综合使用多种语文等特点。几乎与中国内地伊斯兰教的发展同步,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经历了唐至明中前期的移植萌芽期、明中晚期至清末的繁荣鼎盛期、清末至民国的现代转型期、从建国至今的当代发展期。在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碑铭文学、汉文译著、《古兰经》汉译、苏非文学、诵念文学、劝教歌谣、楹联匾额文学、史传与游记文学、报刊文学、当代作家文学等重要类别。  相似文献   

20.
"还"是个多义词,加上"还"本身赋有虚词色彩,在不少情况下,其意义与用法并不是都能很清楚地解释的.通过汉韩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韩国学生在习得"还"的过程中常见偏误的根源,可以从母语的特征中得到解释;可以从汉语与韩语的对比中,预测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韩国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