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长中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将来社会的严峻挑战,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学生修身立志需要高校教师引导谈起,随后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高校教师亲历亲为,大学生社会的"自我"定位需要高校教师指导和大学生的恋爱观需要高校教师提前预警等四个方面对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说明了通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磊  李雄鹰 《社科纵横》2008,23(1):147-148
心理压力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了心理压力概念的基础上,列举了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的诱因,并分析了这些常见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自编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北京市两所高校的32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压力强度上有差异,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强度普遍较高。社会、学校应对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师的应对能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维护和促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5):145-149
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当今社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地管理教师心理健康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的缺失反思与EAP研究,提出将EAP引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并从目标设置、实施保障、运行操作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旨在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业竞争的升级和"996"加班文化的盛行,快节奏、 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使得员工心理压力剧增,员工抑郁成为了中国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依据资源保存理论,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考察了中国员工的抑郁影响因素.基于CFPS2016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因素(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因素(家人共处和休闲娱乐)均与员工抑郁显著负相关;生活因素会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间接地减弱工作因素与员工抑郁之间的关系;家人共处的上述间接调节效应对于男性和女性员工均成立,但休闲娱乐的上述间接调节效应只在男性员工样本中得到验证.因此,为了有效缓解员工抑郁,应该更加关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玉成  王英霞 《社科纵横》2007,22(11):147-149
高校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实现"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当前毕业论文工作中普遍存在创新性不足、观点陈旧、简单重复等问题。对此,教师应注重结合科研课题指导毕业论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冯浩 《社会工作》2014,(4):72-78
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有益补充,随着高校教师领办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在社会工作机构运行中出现的各类质疑已经影响了机构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身份叠错”带来了社会工作管理中的有关双重关系与多重关系的议题。本文在总结当前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机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社会工作伦理在机构行政与机构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解决机构伦理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本管理强调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以人为本"是增强高校教师管理绩效的关键。我国高校教师管理过于行政化,重管理、轻服务,重规范、轻关怀,管理机制不适应,以至于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高校教师中实施人本管理,就要重视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发教师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益,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晔 《学术交流》2015,(4):170-174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意识在思想意识层面的建构,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密切相联,是对客观存在着的社会责任的反映。高校教师因其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决定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应遵循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的理性认知、遵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以及对客观的现实社会生活深切地感悟体察等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