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土地(主要是耕地)急剧减少,已经引起上下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数量的急剧减少呢?最近,笔者在综合分析导致土地问题日趋严重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供有关部门和关心此问题的同行参阅。  相似文献   

2.
王昌义、石成林在1988年第11期《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著文认为,目前我国的土地经营存在着耕地总量急剧减少,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土地生产效益正在滑坡的危机,其根本症结在于我国现行的单一土地制度。首先,建立在单一公有制基础上的地权关系在现实中表现的模糊、虚化,土地公有,实际上是大家都不所有,在法律上明文规定的土地国家、集体所有制,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体  相似文献   

3.
广西石山地区土地问题与土地关系浅论翁乾麟土地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日渐减少,如何解决人地矛盾,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一、土地问题与土地关系是广西石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业的主...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我国粮食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人口和土地的挑战。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粮食的产需矛盾日益尖锐。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一是认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二是开发土地资源和管理好耕地面积。开发土地资源,不能仅限于耕地,而且要向山河、湖泊、大海等一切可以索取食物的领域进军,改革种植结构,节约耕地种植粮食。  相似文献   

5.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十几年前就将珍惜和节约用地列为基本国策。1997年春季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作出冻结审批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冻结“县改市”的重大决策。江总书记就保护耕地强调指出,“总的是综合管理,开源节流这八个字。”通过内涵挖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土地整理增加土地有效面积,以最大努力实现我市耕地总量持平战略。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是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安身立命之处,人们赖土地而繁衍生存;土地是各项生产活动、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它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我国素称地大物博,版图有1045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第三位,许多年来,人们一直陶醉于此。但是,严峻的现实却是,我国耕地急剧减少,土地面临深重危机。这决不是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现人均耕地仅有0.6亩,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到2000年,人均耕地将进一步减少,人地的矛盾也与日俱增,如不早研究对策,必将严重影响我省因人口和经济增长所引起的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对2000年国民总产值翻三番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对我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特征与问题进行了考察,对我省90年代土地供求矛盾作了预测,并探讨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总产值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900元,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农村经济形势很好。然而也应看到,近两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9.
一、现实分析:不容忽视的土地危机 1、我国国土资源的总体特征。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合144亿亩,在总量上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但是第一,从国土资源的构成来看,耕地所占比例很低。我国现有耕地14.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草地47.5亿亩,占33%,森林18亿亩,占12.7%,内陆水域4亿亩,占2.8%,沿海滩涂0.3亿亩,占0.2%,城镇工矿交通用地10亿亩,占7%,其他土地和难利用土地43.5亿亩,占33.6%。并且,全国约有1/3左右的耕地和农业人口在山区。国土资源构成的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的。第二,由于我国人口多,按人口平均的土地资源数量少,特别是人均耕地数量更少,各种土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均在世界第100位之后。按11亿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占有国土面积13.1亿亩,为世  相似文献   

10.
读唐慧敏同志《试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一文(载于《贵州社会科学》八三年第一期),颇受教益,其中“土地之有偿使用问题”分析得很中肯,但读来好似意犹未尽,特写此文,愿继续就教于唐慧敏及其他诸同志。让我们从现实的问题谈起。据报道,我国侵占宝贵的耕地资源的现象十分惊人。在最近二十年间,由于工业建设、城乡扩展、农田基本建设等等的需要,已经耗用了大约五亿亩耕地,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的33%,平均每年减少2500万亩左右,相当于浙江全省的耕地面积,这就是说,以每年16.6‰的速率在“消失”! 在首都北京,解放初期911万亩耕地,三十年来征用了近三分之一,目前只剩下640万亩,粉碎“四人帮”以后乱征、乱占农村土地的现象并未减少;据清查,自1979年以来,有九百多个单位,非法占用耕地17,000多亩,其中菜地近5000亩;上海市三十年来仅仅经过城市建设部门核拨的建设用地已达24.3万亩,在那里,非法占用农田和私自出租土地的现象一直都很严重;辽宁全省三十年来耕地由7100多万亩减少到5670多万亩,减少了1400多万亩;安徽减少了915万亩,相当于全省原有耕地总面积的12%;福建,耕地减少11%。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类社会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存与发展问题,而在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难题中,土地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人口与耕地是影响国计民生的两大动态要素,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总量是吃饭、发展、安定和未来的保证,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做到耕地总量与人口动态平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要求。一、开发土地资源是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一是开拓青海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不同,同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我国人口5,959万人,耕地面积57,7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9.68亩,平均亩产140斤。按此推算,人均占有粮食应该是1,355斤。明朝洪武26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6,054万人,耕地77,0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7亩,平均亩产250斤,人均占有粮食1,905斤。到了清朝道光14年(1834年),人口猛增至40,100万人,耕地85,000万亩,人均占有2.1亩,平均亩产280至300斤,人均占有粮食448斤。1947年,全国46,100万人,耕地127,487万亩,人均占有量还在2.7亩左右。1980年,全国98,255万人,耕地149,000万亩,人均1.52亩,平均亩产420斤,人均占有粮食648斤。我们未能及时将“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致使耕地锐减。1977年比1957年净减1.8亿亩,平均每年减少900万亩,加上同期开荒2.6亿亩,实际共减少4.4亿亩,平均每年减少2,200万亩。此乃是战略性的失误。我们应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相似文献   

13.
刘宁 《兰州学刊》2013,(5):104-108
文章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我国粮食主销区耕地利用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6省市均存在人均耕地生态赤字,耕地利用处于不同程度的不可持续状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增加了人均生态足迹,降低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这种状况已经影响粮食主销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严格耕地保护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保持适度人口规模,提高耕地的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耕地大幅度减少,人口急剧膨胀,人均占有粮食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忧虑和关注。本文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实现耕地、人口、粮食良性循环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 一、陕西省耕地、人口、粮食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一)耕地面积锐减、后备资源不足 建国以来,由于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开展,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加上其它原因,使耕地不断减少。1949年全省耕地面积6577万亩,1991年为5281.7万亩,净减少1295.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0.1万亩,等于每年减少一个汉阴县的耕地。 根据对建国以来四十余年的年度情况分析,在1953年以前,由于国民经济恢复期间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以外,其后的国民经济工业化进程、政治因素导致的农村经济被摧残等因素,使我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53—1957年期间,平均每年减少35.8万亩;1957年—1960三年期间减少了553.1万亩;1960年—1965年经济恢复期间有一定回升,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就广东而言,人口数量在清初增长较慢,乾隆中期以后陡然上升,超过了全国人口增长的平均速度。清初耕地面积的消长,基本上与人口变动趋势成正比例。但乾隆中期以后,耕地面积只是缓慢地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与耕地的矛盾不断加剧,广东的社会问题相继产生,人口流迁问题日益突出。一、人口激增与流民出现在清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广东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18世纪以后,政局比较稳定,清政权也采取一些安抚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复苏和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是农业人口众多,耕地有限,生产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农业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已明显地不相适应。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外,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当务之急。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农村人口问题,有许多具体问题尚待深入,术文从缩小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角度谈谈对农村人口增长进行计划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一、人口过多,增长过快造成耕地不断减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因人口增多,导致占地盖房增加。据有关部门估计,到本世纪末,若控制基建用地不力,减少的耕地可达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目前的3/4水平。近年来,农业建房用地每年也要约50万亩。1990年国家基本建设占用耕地100万亩,1991年为108万亩。福建省目前耕地不到2000万亩,1979年至门周年,全省基础建设征地和农村建房也占用地厂.6万亩,其中耕地近9万亩。(二)人口增多,森林植被破坏加剧,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使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在…  相似文献   

18.
邹南昌 《南方论刊》2009,(8):28-28,38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生活载体和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1、农业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 跨入九十年代,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挑战:首先是人口起始基数大,增长惯性强,潜在威胁重。人口正以每年1600万的惊人速度增长,使得我国每年52%的新增粮食和58%的新增消费用于满足新增人口需要,人均占有耕地从1949年的2.71亩下降到1988年的1.35亩,下降幅度达50%,庞大的人口数量通过对粮食、衣着等基本生存条件的巨大需求而转化为对土地、淡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沉重压力。二是农产品供给短缺趋于扩张。当前我国处于需求结构急剧变动时期,在相当长的阶段内食品需求将持续增加。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人均千斤粮是一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城市化与土地使用集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实现土地使用集约化都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进城市化从表面上看会增加城市用地,但从总体上看,却与耕地减少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地使用集约化呈正相关关系。积极推进城市化一方面可使我国城市化滞后的状况得以缓和,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发展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将使我国土地使用集约化的水平得以提高,是解决我国耕地永续使用和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重要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