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家户制因素和村落保护主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表明: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村组间保护主义现象越弱、外地户口农户租入农地越难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地流转率的提高;村组内集体互助合作越差和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越有利于机械化普及率的提高;其他村庄人员落户本村越困难、本村农户对外地机械进入本村组耕种越抵制、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提升;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和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合作化率的提高.此外,家户制变量、村落保护主义变量以及社会经济变量对农业信息化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源地的后乐村为个案,考察了建国50年来村落商业经济变迁的历史过程,并根据其呈现的"地方性知识",对一系列传统的现代化理论观点作出了反思.指出村落商业在农村现代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村落场域拥有形成和发展商业的内源力,村落的现代化进程遵循着特殊的发展轨迹,测评村落现代化水平应有自身的特殊指标.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农民现代化转向,而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对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关中4个村庄的调查发现,现代农业进入农村经历了接受——抵制——再接受的过程后才真正进入农村。而农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生产观经营观念和学习观念也随之变化。这些变化与农民的理性基础、新的要素投入与外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为实现农民生产经营观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农村教育网络、内化现代农业价值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源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村落的终结”被称为“新三农问题”之一,但这种社会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东部沿海的城中村。在中西部的一些传统村落里,由于农民工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传统村落的各个方面同样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样体现着村落的终结趋势。陕西北部的白豹村就是这样的一个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农业起步现代化、农业初步现代化、农业基本现代化、农业完全现代化四个阶段,构建出了一套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以黑龙江垦区为例,从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技术投入、科技教育、农业环境六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垦区的农业现代化所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增加投资,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经济,兴建乡镇企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女性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女性化是许多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其深层动力源自市场深化带来的家庭及社会性别分工。从历史上看,轮耕制与犁耕制分别导引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性别分工模式。就技术层面而言,农业技术进步及其扩散的路径带有一定的性别偏好,进而形成农业女性化的局面。当代中国农业女性化图景的生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作为劳动力后备军和蓄水池时期的"铁姑娘"、男工女耕时期的农村留守妇女以及异地务农时期的女性"农民农"。作为农业女性化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农村妇女进城后的走向,还远未实现其就业主体性,这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Z村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村落终结的视角出发,以村落社会交往与村落权利的重构两方面为抓手,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论认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社交中心普遍出现外移现象,已经超出农村"熟人社会"的范围,促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并且他们主动参与村落权利的建构过程,表现出更多的政治热情和对现代民主观念的践行。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和传统农民的分化,也是实现农民自身终结与村落终结及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发展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将不同村落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民工的作用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村落的农民工,对其流出地--村落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结论.文章以陕西石门村为个案,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农民工对村落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石门村这样的传统村落,农民工的务工经历对于村落的经济影响非常明显,而在其他方面,如村落社会结构、习俗、农业生产等都不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建立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兵团各师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将各师农业现代化水平分成四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 ,论证了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编写的农业现代化测试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然后按照该指标体系对三明市农业进行了测评。测评表明 :三明市农业目前处于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 ;到 2 0 2 0年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强调人类农业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处理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都要以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项目帮扶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实现从外源型发展向内源型发展转变,对农村产业现代化尤为重要。以山东省L市Y村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资源匮乏型村庄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表明:Y村大樱桃产业发展路径是一种外源刺激下的内源式发展模式——政策补贴提供了村民种植大樱桃的外部激励,村“两委”对村民的组织动员奠定了内外结合的组织基础;先富种植者的示范带动和普通村民的跟风模仿相结合,将村民经由政策补贴获取小利的外部动力转向经由樱桃种植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樱桃种植规模的扩大;果农之间相互跟风、模仿、竞争,推动了樱桃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果树种植的多元化经营。由此得出启示:资源匮乏型村庄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将村庄外部政策激励、市场需求与内部有限资源相结合,激发在村居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农业比较投入率的国际、国内比较及对广东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需时间的估算,得出广东省现有农业财政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结论。农业财政投入力度不足的诱导作用加剧了金融资本在比较利益驱使下从农村系统的退出,使农村系统资本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文章认为应当对农村系统的资金流动及相应软环境建设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华村是中国农村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村庄,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晋祠泉水是华村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在稻田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村逐渐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华村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依水而作”到“技术种田”方式的转变。在新农业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华村原有的社会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 ,一方面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社会的转型期中 ,人的转型也势所必然。而人格转型则是由传统的人走向现代人 ,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只有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又实现人的现代化 ,我们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格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0—2014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现代化空间网络密度逐年提升,但整体仍较为松散,网络关联度上升明显,网络等级度则存在下降趋势;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省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空间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关键行动者,网络内部向多核演变;各子群的群间互动有待强化;邻近地理距离、相似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较大的市场化程度落差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产生省际关联。政策设计有必要关注农业现代化的空间网络联动效应以及不同省域在其中的位势和角色,既完善相对滞后区域农业和农村生产系统,也关注省际间日趋复杂化的关联形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家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其行为逐步摆脱了传统家族的诸多特质,吸纳了当今时代的鲜活元素。具体表现在村庄政治的博弈中逐渐民主化,在经济行为中趋向理性化,在文化生活上转向现代化。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恰当地把握、辩证地扬弃与合理地利用家族,实现其向现代化的转身。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全方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现代化仅仅是生产部门的现代化,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农业,是把传统的不发达的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发达农业的过程;广义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关系和农村上层建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衡量标准的历史性、目标与手段的一致性、实现模式的民族性以及涵盖内容的全面性等特点。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12-1937年,中国历届政府为了解决近代以来农业衰退,经济增长缓慢的严峻形势,分别从立法和农政、农业统计调查、乡村治理模式、农村税收、农业金融等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体制改革,试图建立一个能促进农业生产增长的现代制度,但由于具体的历史原因,其成效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