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1902年,少年毛泽东进韶山南岸私塾,启蒙老师是邹春培,在邹老师手下学了二年半。毛泽东读书很认真,肯动脑子,功课没有完,谁也拉不动他。他总是一句一句地默读,一笔一笔地写。当时私塾教的是经书,儿童是很难读懂的。书里说的是什么,老师也不讲解,讲也讲不清楚。毛泽东按照老师的规定,读完功课。他记忆力强,领悟也快。有一天,邹老师给他点书,教他一字一句地读。他却说:春培阿公,你老人家不用点书,省得费力。邹老师要他背书,他果真一字不错地背出来了。邹先生喜爱地说:“教这学生真省事。”从此,同学们尊称毛泽东为“省先生”。毛泽东从小喜…  相似文献   

2.
来自早稻田     
溜子小时候家里穷,没念过一天书。好在他爹教他学会了认钱和阿拉伯数字。现在,溜子要进城打工了,临行前,他爹反复教导他:“在外面,不要说自己没读过书,人家要用初中生,你就说是初中生;要用大学生,你就说你是大学生。”溜子说:“只要能找到活干,说我是畜生也行。”  相似文献   

3.
取与舍     
《北方人》2007,(4)
今天你从图书馆抱回一大摞书,砰一声丢在地板,哭丧着脸说:“才两个礼拜,怎么读得完?”又说英文老师早讲了,她要给你们“上吨”的书去读,还说天天会给功课,就算十题中只有一题没做,也要扣一半的分数。接着你又抱怨物理老师,说他教得太快了,害你回家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智力很好,人也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仔细观察过他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时眼神老是不对劲,自习课上也是眼睛盯着书,半天不翻一页,我在他身后站老半天他都发觉不了。我断定他心里有事,不能把全部心思用到学习上。于是我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不认为你和老师是知心朋友吗?能不能把你的心事说给老师听听,看看老师能不能帮你?”  相似文献   

5.
大师传道     
张港 《可乐》2008,(5):49-49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陆宗达拜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次见面时,黄侃翻了翻那本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将书扔到书堆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一出世,便由他伯父抱去抚养。伯父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很疼爱钟书。钟书4岁的时候,伯父开始教他识字,伯父上茶馆,听说书,都把钟书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7.
可乐经典     
《可乐》2010,(4):80-80
如果一句话都能改变一个人,那只能说他没有主见;如果看一本书就改变一个人,只能说他看的书太少;如果一个人在机场买了张盗版碟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只能说明他没有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利息     
徐强 《社区》2012,(14):5-5
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第 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点盈余,那么就算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相似文献   

9.
亲情: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是心目中的第一大恩人——把二哥视作恩人胡适在虚龄五岁之前,同父亲胡传共同生活两年多。当时似懂非懂,故而影响不深。即便如此,也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他在《四十自述》中追忆道:“我小时候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方块字教我认。”“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师》,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这样几句:“古之学者,察于人伦。因亲及亲,九族克敦;因爱推爱,万物同仁。能尽其爱,斯为圣人。”这部书,胡…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教子     
喜欢读书是钱家的家风,但钱学森夫妇从未教过儿子钱永刚如何读书.钱永刚说,有关读书的要义,他是从父母处观察来的.父母做学问,持之以恒,不功利,不着急,讲求一点一点积累,积累到一定份上,你不想让它起作用都不行.他的父亲就是这样学成的,他不是天才,没有跳过级.一年一年的书读下来,直到念完博士,所有的积累,终于将他的创造思维彻底激活.  相似文献   

11.
李祖泽本身就是一本书。他脑海里有好多好多动人故事,经他娓娓道来,辛酸的、欢快的,远古的、现代的,均会把你逗得开怀大笑,随手把他讲的许多故事申在一起,就可大体勾勒出他的人生,当然主线是书,是与书唇齿相依的出版。生还战乱,童年头簸,李祖泽为来读书,还镶边教,开创7一片李祖泽生逢战乱,童年生活就在颠簸苦难中渡过,没办法正规读书,他曾在12所小学、6所中学就读,校名也记不清。1952年发生的“三·一事件”改变了他的一生。所谓“三·一事件”,指的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火烧东头村後,港府勒今文汇、大公两报停刊事件。事件过…  相似文献   

12.
爸爸的书可多了,书桌上、书柜里、床头边到处都是。吃饭时,他手中捧一本书,不然就吃得不香:睡觉前也得捧一本书,不然不能入睡:甚至连上厕所时也在捧着一本书…… 说到这儿,我想起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趣事。 有一天,爸爸找不到刚刚还在看的一本书了,他急得团团转,忽然他大吼一声:“大臭儿子,看见我的书了吗?”我赶紧跑过去一看:爸爸像只无头苍蝇,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看见我来了,  相似文献   

13.
欧阳康教授最近出版了《大学·文化·人生》一书,他从学者和大学管理者的双重角度出发,围绕大学与文化的一系列问题,在书中进行了梳理和反思。2009年2月《中国青年报》记者就对大学精神的理解这一话题对其进行了访谈。欧阳康在访谈中说:在某种意义上,创办大学就是创建一种精神。大学所具有的精神,是人类科学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凝结,是人类追寻卓越的超凡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杨怀中的《回族史论稿》一书的序言里这样写道:“回族史是一门在建立过程中的学科,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1944年,我在《中国回教小史·题记》中说:‘中国回教史的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研究这门学问的人,须具备几种语言上的工具,须理解回教教义和教法,须熟悉中国史料以及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中的有关记载,须明了欧美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成绩,更须足迹遍全国,见到过各处的回教社会,见到过各处的碑刻和私家纪载,他不只要有这些言语文字上的资料,他更要懂得回教的精神,懂得中国…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2):33-36
公元前233年初的一天晚上,秦王赢政在自己的寝宫秉烛夜读,当他翻阅到刚刚送来的两册书《孤愤》、《说难》后,不禁拍案叫绝,说:“啊,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书的作者,与他畅谈,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第二天,他让人叫来当时任廷尉的李斯,让他看自己刚读过的这两册书,询问是何人所作。李斯阅后马上禀告:“此人是臣的同窗。”没想到,一心想征服天下的秦王为了得到此人,竟然要下令攻打韩国。这个人就是韩非子。  相似文献   

16.
“你与配偶双双上床准备就寝。头上顶着唯一一盏床头灯。此时你的另一半阖上他(或她)手上的书,自行把灯拧熄,春心荡漾地贴近你,要你把书放下跟他(或她)履行夫妻义务。你会怎么做?a,立马丢开手上的书,乖乖遵照指示,赶紧就定位进行敦伦大典。b,姑且顺着他(或她)一回,但说要今后个人各自装设独立开光的床头灯。c,使出一记NBA式的拐子,当场教对手知难而退,然后扭开床头灯,继续阅读。”  相似文献   

17.
一、名字升级 六月,艳阳高照,已近12点,送书的快递员到了校门口,急匆匆地对值班老师高声喊道:“叶全国在哪里?快叫他来拿书!”说着,吃力地将一大袋书卸下车来。此时,他已是汗流浃背。值班老师拿出通讯录查了查,一脸不解地答:“叶全国?学校没有这个人啊!……倒有一个叫叶全省的!”  相似文献   

18.
马卫 《社区》2012,(18):41-41
常有朋友抱怨:“我那孩子很不听话,我说东,他说西,一嘴一个‘不’字,真难教!”  相似文献   

19.
南妮 《可乐》2008,(12):60-60
剪头发时,理发店店长说:"一会儿我要去见师傅了。"口气欢快而虔诚。这个店长身材魁梧,人近五十,还有师傅?他说他的师傅住在山上,教他武功,也教他做人的道理,他一年要去见师傅几次。晚上聚餐时,友人动辄感慨自己的师傅如何如何、师弟如何如何。他身手不凡,拳脚了得,我知道他也是从小拜了师傅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认识自己吗?──评《人类本性论》张效之三年前,王宗明同志告诉我他准备写一本论人类本性的书,并且说已经思考了很久。我没想到他会选这样的论题,很为他能否完成好担心.我告诉他这是已一块很难“啃”的骨头。没想到,去年暑假时,他竞把一撂厚厚的近三十万字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