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二次南下转眼到了三月。陶克陶胡与穆荣嘎的联军队伍,决心南下。不久,陶克陶胡父子因作战负伤,转战来到扎来特旗的图喜商号,休养人马。至此,陶克陶胡与穆荣嘎开始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穆荣嘎是个善战的武将,他也很钦佩陶克陶胡;但他的部下纪律松弛、抢劫成风,恶习已成,穆荣嘎只好任其所为。陶克陶胡对此恶习劝说不听,又难以容忍,只好背马相离,才能挽回声誉。此时,穆荣嘎部下伤亡也很惨重,一次战死达三十余人。曾于四月十三日,行至后多罗地  相似文献   

2.
在锦西县东北百余里绵亘蜿蜒的石龙山上,有一座高高的石塔,巍峨耸立,雄伟壮观。在塔下西侧有一块扁平大石,上刻“李口泰和六年七月”是迄今发现该塔修建情况的唯一佐证。“李”可能是建塔人,“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泰和六年”是纪元一二○六年,应是建塔时间,可见该石塔建成距今已七百多年了。石塔高约五米,为六角实心密檐式,仿木建筑形式,全部材料皆为石  相似文献   

3.
自30年代金毓黻先生《渤海国志长编》问世,提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上的莲花石塔“必为渤海所建”后,莲花石塔建于渤海时期已成定论。本文从石塔之形制、塔庙之关系、建塔之技法,以及渤海国上京地区自公元698年以降的约500年的历史沿革和现存的有关文献等五个方面,详细地考察、辨析了莲花石塔当建于辽代或者金代,而不可能建于唐、渤海时期,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定谳的“渤海所建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陶克陶胡起义,迄今八十二年了。八十二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封建统治阶级和反动军阀的诸如“陶匪”、“马贼”之类的陈词滥调姑置不论;即使今天,史学界还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英雄,乃一个民族的精英、骄傲。反官垦,保土地中涌现出来的蒙古民族英雄岂止千万,而其中陶克陶胡是率先起义者。他业绩卓著,影响深远,是个传奇式的人物,至今为广大农牧民所传颂。他的历史地位不应低估。笔者不揣冒昧,愿谈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一一八四○年,帝国主义的战舰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紧闭着的大门。从此,中国国势日  相似文献   

5.
珠玑石塔     
肖锋 《源流》2011,(7):51
珠玑石塔,又名"贵妃塔",位于广东南雄珠玑镇珠玑巷内靠近正南门的亭中。全塔用17块红砂岩石雕刻成形后垒叠而成。元至正十年重立,历经明代、清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珠玑石塔平为八角七级实心幢式石塔,高3.36米,基座八角形,直径1.2米,置于一古井之  相似文献   

6.
从塔身造型、塔体结构、塔檐样式、雕刻艺术以及塔心室构造等方面探析福清瑞云塔的建筑特征,指出其建筑造型上承福建唐、五代楼阁式石塔、受两宋、元以及明代早期楼阁式石塔影响较大,并对福建明末和清代楼阁式石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福建沿海地区古塔的建筑形制与石刻工艺水平,并具有多样化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续 )抗垦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是下层蒙古贵族和旗衙的中下级官吏 ,如陶克陶呼是四等台吉 ,绰克达赉是扎赉特旗梅林 ,参加者主要是被清廷和蒙古王公剥夺了牧场和土地的贫苦蒙古农牧民 ,如在光绪三十三年 ( 190 7)被清廷所俘的数名陶克陶呼抗垦队伍的成员 ,都是贫苦蒙古农牧民 。他们参加抗垦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维护基本的生存环境 ,驱逐或打击清廷的放垦机关和坚持放垦的蒙古王公、官员 ,以及汉族地主、地商、高利贷者。与蒙古族农牧民一样 ,汉族农民与各族封建剥削阶级的矛盾也很尖锐。在内地 ,残酷的封建剥削使他们无法生存 ,他们被迫抛家…  相似文献   

8.
一蒙古族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流传速度是非常迅速的。陶克陶起义发生在一九○六年,嘎达梅林起义发生在一九二九年,可是到一九四九年建国时,都有了几种不同文本的长篇民间叙事诗和故事在流传。龙梅、韩密香、薇香、达那巴拉、高小姐的爱情故事都出自现代。龙梅  相似文献   

9.
宁德古田吉祥寺塔的建筑特征及其雕刻艺术有着强烈的地域风格,其建筑造型参照了同圣寺塔的建筑样式,同时又继承吴越国时期楼阁式实心石塔的建筑构造,并根据古田地方特色与民风民俗进行适当的改造,是福建楼阁式实心石塔的典范,对福建沿海其他楼阁式实心塔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存于云居寺的四座唐代石塔——分别为王璬石浮屠(景云二年)、田义起石浮图(太极元年)、李文安石浮图(开元十年)和郑玄泰石浮图(开元十五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且最为集中的一批石塔。在综合考察这四座石塔铭文的基础上,主要对其文例的特点进行辨析,对建塔时间所反映的佛教影响和社会风俗进行了分析,对所涉及的折冲府的正补进行了探讨,对"中兴七年"的蕴义及唐朝前期的政治形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麟游制药厂座落在陕西省麟游县城以南的凤凰山下,邻靠唐王李世民避暑行宫。这个厂是陕西省医药管理局定点生产厂家,已有近20年的生产历史。1987年,麟游制药厂被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企业”称号,并被陕西省医药管理局授予“新产品开发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2.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塔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巴利文音译塔婆,汉文意译为方坟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相似文献   

13.
唐代石塔     
在扬州新修的石塔路上,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旁,一座石塔昂然挺立。石塔北面路边的邗江县招待所,是石塔寺旧址。石塔原来就在这个寺中。因修筑新路,拆去了招待所的部分房屋,这座古老的石塔和它的近邻——那棵银杏老树便被保存在新马路中央了。这座石塔是唐代遗物,建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离现在已经有一千一百多年了。石塔有石栏保护。石栏分上下两层,共由二十块长方形的石头和十一根石柱建成,  相似文献   

14.
完善发展模式再创江苏乡镇企业辉煌张义周虎城江苏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在多年的发展中,江苏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不断飞跃。到1993年,江苏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已占全国乡镇企业的六分之一,出口创汇占四分之一,上缴税金占十一分之一,拥有的固定资产占八分之一。1...  相似文献   

15.
谈"刑"说"罚"     
<吕氏春秋·君守篇>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所作,当矣."文中所说的皋陶(音gāyāo)是舜的臣子,掌管刑法.<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命令说:"皋陶,蛮夷猾夏(侵乱中原),寇贼奸轨(由内为奸,外起为轨),汝作士(即后世的大理卿,管司法的官),五刑有服."可见,我国有记载的"刑",在舜时已经有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刑,罚罪也.从‘刀'‘井’.  相似文献   

16.
阿克汗又称圣陶克。《陶克法典》是陶克汗在位时制定的哈萨克汗国法律,因其内容分为七项,又称《七项法典》。该法典反映了游牧封建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激化与伊斯兰教在哈萨克人社会生活中的合法地位。它对哈萨克社会有影响深远。在哈萨克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僧为何曾两次去西天取经。要讲清原委,这还得从头说起。话说唐王李世民登基后,很想从佛经中得到“生活准则”的阐释,于是就派玄奘去西天取经。这次取经,唐僧在五行山下救出被压五百年的孙悟空。悟空出于感激,一个筋斗翻越十万八千里便到了西天,径直把经书取回并送到了大唐。这便是唐僧的第一次取经。唐王看到经书倍感兴奋,但当他翻开经书后就怒不可遏——那整整一套经书都是白纸,没有点墨。无奈,唐王便决定不再费劲去求取经书,而是从大唐的书库中找寻那个“生活的准则”的答案。要从字面上解释“生活准则”的含义,就需先解答什么是“准则…  相似文献   

18.
界凡城考论     
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六月)至1620年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成城辽东浑河流域,此城即界凡城,乃清代关外六都之一。二点小考据《奉天通志》记载;界凡城“在兴京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在铁背山上,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自兴京迁至此,依山筑城居之。”又《抚顺县志略》说:“界凡城在县东七十里第五乡铁背山。按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时,由兴京迁此,依山为城。”上述二志大略说明后金政权立足其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陈永华开发建设台湾的措施及其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华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氏政权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郑成功逝世后,他尽心辅佐郑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就陈永华治台业绩作一探讨,以期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地位。一、陈永华与郑氏政权的关系陈永华(1634-1680),字复甫,福建同安人,祖籍福建漳州北溪,①举人陈鼎之子。陈永华少年时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场改朝换代的大动乱。1646年清军进攻福建,南明唐王政权覆亡,1648年围攻同安,陈鼎与知县叶翼云带兵作殊死抵抗,不久城…  相似文献   

20.
闽塔审美     
塔是佛教崇拜的象征,是古老的中国佛教建筑,它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它浸透佛性意味的宗教崇拜,另一方面却又洋溢着世俗人情的诗意光辉。这一点,在闽塔中以宋代仿木构石塔表现最为突出。本文从闽塔的建筑艺术和构造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佛教儒学化和佛塔世俗化的过程,说明了我国民族建筑思想和审美观念对闽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