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大多是悲剧,且悲剧之中蕴藏着诗意之美。散文化叙事、对意境的追求与营造以及语言的诗歌化表现等无不体现出方方对爱情悲剧的诗意化阐释。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书写往往会反映时代的精神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关注爱情主题,对爱情人生的探讨与思考总是与家国命运相联系.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传统爱情故事的书写模式和道德主题小说的表现手法迥异,在爱情书写中增加了关于文化、存在、身份等视角.小说通过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对爱情进行了大胆思考和探索;小说主人公阿里萨的滥情和痴情形成一种荒诞的耦合,围绕一个个恋爱故事,作者探究了爱情的各种可能;马尔克斯通过各种爱情的呈现,洞察人生,探究爱情真谛,思考了拉美的文化与现实.  相似文献   

3.
方方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其作品并非都是客观地原生态地反映现实,“零度情感”地观照生活.在其系列爱情题材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小说“诗意”的追求,这种“诗意”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具有象征性和丰富涵义的意象的选用、人物形象的简化以及语言的诗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中的复仇母题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复仇母题与爱情的关系,可分出四种类型:1.爱情遭拒,变态复仇;2.利用爱情复仇;3.爱情消解复仇;4.为了爱情而复仇。爱情遭到拒绝后的变态复仇,可见环境对性格影响;利用爱情达到复仇目的,和以爱情消解复仇者心中仇恨,为爱情而复仇,均体现了爱情与人性关系。复仇与爱情相互作用下流动着个体生命体验,即金庸一再强调的"写人"、"写人性"的武侠文学审美理想。在对复仇与爱情关系的重新整合中,金庸小说对传统武侠小说模式的突破在于,以"反武侠"精神对武侠小说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找寻其中蕴涵的人性启迪意义与文化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5.
香港女作家的婚恋小说写出了对美好爱情亘古有之的追求在当今社会中的深刻失落,从现实题材到另类浪漫故事,无不表现了现代人深重的爱情危机感.两性关系中爱情的缺席使得爱情婚恋小说这一强劲的文学传统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6.
发乎情,止乎礼义--琼瑶小说爱情模式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瑶的小说,大多有同样的背景,相似的人物,相类的故事.琼瑶擅写爱情故事,且有传统、现实、浪漫、传奇的爱情模式,但琼瑶所描写的爱情重在渲染"情"字,表现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纯情和对"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以歌颂恋爱自由的《小二黑结婚》而享誉文坛,但之后他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却颇受诟病.赵树理小说中爱情叙事的显著特征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了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从个性意识到社会意识的觉醒;赵树理小说中的爱情叙事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附丽于政治之上,并随社会矛盾的发展呈现出从反映敌我斗争到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的变化,蕴含了鲜明的政治内涵.借爱情叙事反映现实问题是赵树理创作的本意所在,也是造成其小说爱情叙事简单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战争与爱情是海明威小说的主导和灵魂:爱情是“冰山上的八分之一”,爱情的毁灭足以使人痛苦一生,但这还属于个人因素;战争是“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它是爱情毁灭的根本原因,这就升华到人类的普遍意义。没有战争作背景和主题,不足以使小说表现的深刻;没有爱情作安慰和诠释,不足以发人深省。正是两者形成一个合力共同揭示了厌恶战争和向往纯真、自由爱情的主题,所谓战争与爱情共同消解于海明威小说中。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红色经典"是作为其主流文化资源而存在的。本文以"红色经典"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为个案,探讨了当时这些文本在政治夹缝下对爱情的处理策略,由此推及十七年时期爱情书写的时代特征。从而展示了文学书写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聚焦于方方小说创作的写作姿态研究 ,并通过与湖北作家的相关比较 ,概论方方创作的知识者写作身份特征 :身份还原与价值坚守 ,发现市民与抗拒“市俗” ,理性认识与世事虚空 ,写作使命与远避时髦。文章认为 ,上述看似悖论实则统一的书写姿态 ,正是方方作为知识者写作身份所体现出的身份特征与小说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