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近年来,剩女一词在网络乃至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发增长,而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出现并非偶然。造成剩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剩女现象背后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剩女"已经成为一个频繁出现在大众传媒视野的词语。与英语表达剩女的词语"3s lady"相比,剩女中"剩"的消极联想意义使得学术界并未对剩女达成统一意见。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剩女一词,通过对比"3s lady"分析其优劣。  相似文献   

3.
孙国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91-I0091
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时近年来的热议话题,剩男剩女的产生与现代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本文从生产方式变革、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化等现代化变革方面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指出男女青年择偶出现的困难和一些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4.
王琴 《现代妇女》2010,(8):15-17
“剩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剩男与剩女是同时出现的一对新词汇。但是从这对词产生以来,“剩女”这个词的受关注度就远远超过了“剩男”。从人口比例上考察大龄未婚男女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剩女是假象,剩男才是真相。剩男是社会人口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剩余”,剩女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观念变迁导致的“观念性剩余”。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的增多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中国将这一女性群体称之为“剩女”,却有明显的贬抑之意。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多元发展还需要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男性与女性共同构成了城市社会主体。为了使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更加开阔,使研究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现实,我们在城市社会学中加入了性别视角。女性的解放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增加女性赋权也将会对城市的合理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于城市空间中女性生活空间的研究,将会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女性的生活空间、生存处境不尽相同。为了使城市社会消除性别歧视,创立更加和谐互惠的城市生活环境,更需要加强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6.
冯硕 《现代妇女》2014,(4):50-50,56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性别比例失衡现象的逐渐突出化,剩女一词近年来在网络乃至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越发增长,而人们提及该词时也往往对词汇本身乃至其所代指的人群持负面态度。而若要论及剩女这一人群为何会形成,大众则又片面地将眼高手低、小姐身子丫鬟命等不负责任的论断扣在她们头上,对当事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压力。与其社会各个群体就这一现象互相指责与谩骂,莫不如试着探究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剩女”现象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岁的时候,我每天总是手忙脚乱的,一不小心就跟世界碰撞摔倒。任何时候,我都是离人们关心的事情500米远,这就是刚进公司的我。这个年龄就是这样,对于一点小小的亲切都会误以为是命运般的爱情。不知不觉已到了30岁的我,用工作代替了男人和恋爱,跟一个24平米的房子结了婚,虽然是租的。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如何去躲避世界上的危险,对于别人的怨言与微笑,也开始老练地对待。”  相似文献   

8.
父亲学识渊博,事业有成,对家庭很有责任感。他喜爱运动,酷爱茶道,而且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有时候,我挽着他手出去逛街,会被路人误以为是他的“小三”……  相似文献   

9.
女人大多是想要结婚的。想要搞懂她的真心,先要搞懂这些话背后的真相。有些女人被问到择偶条件,往往一句玩笑打发:“只要是男人就行啦。”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女人,是典型的囤人女(储男癖,编者加)。表面上似乎很着急嫁人,实则并不是太急。她们会先不计条件地广撒网,等货上门后再慢慢挑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本土典型家庭矛盾为例,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切入点,依据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服务宗旨,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赋权理论,从薛某的境遇出发,将她的家庭视为一个应该满足她各方面需求的社会结构,对此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丽大学本科毕业,皮肤白皙,气质高雅,但29岁了还未婚,身边已婚的朋友们开始戏称她为“剩女”了。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剩女”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在笔者看来,“剩女”群体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媒体和大众对她们的关注,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渐渐解体的焦虑。要缓解这种焦虑,除个人的配合外,更需要社会规范的改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工作中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是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入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却在社会工作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分别运用这两种分析案例的思维模式来浅析二者的区别,使读者能够把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运用中合理有效地结合或者选择,使社会工作的运行更加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14.
剩女现象由来已久,但剩女群体至今仍然没有丧失社会对她们关注的热度,发展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如今,剩女也不单单局限于以往的解释,剩女群体的成员已经发展至女性群体的各个阶层,笔者在本文将对近年来剩女群体形成及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透过社会学的视域进行一定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在老外们的眼里,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造就了独具魅力的传统女性,很多外国男人,特别是欧美人认为中国女人大多是传统型的贤妻良母,不会轻易离婚,这令他们有种安全的感觉,因此很多老外喜欢中国女人。  相似文献   

16.
傅宁 《现代妇女》2010,(8):22-24
“剩女”群体的出现,原本是多种社会原因综合所致。但社会舆论将针对“剩女”的一系列讨论,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本文拟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剩女”一词的成因,并深入剖析女性“被剩”这一话语背后的男性语境。  相似文献   

17.
王倩 《现代交际》2014,(5):10-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影响家庭幸福乃至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研究并找寻对家庭暴力的预防与治疗手段。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应用学科,在社会工作视角的引导下为家庭暴力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剩女”一词的出现,传递出当下媒介文化对这一群体的负面价值认同。本文从“名词化”、“被动化”、“反转”、“错置”等角度,分析了媒介意识形态机制对“剩女”一词的制造,探讨了由此带来的“剩女”群体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剩女”一般是指现代都市里“条件比较好的”大龄单身女性。“剩女”现象的出现,典型地表征了中国现代性的发生和变迁。原有“甲女丁男’’的解释是粗略的。我用五个原则提出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1.人口的激增以及都市的超量扩容,降低了人们的婚恋需求。2.现阶段适宜的中国都市文化尚未建立。3.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城市的逐渐普及,拉长了女性的受教育年限,从而也顺延了女性成婚的时间。4.变革的社会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流动性与不安全感。5.现实主义的婚姻观限制了现代女性的婚恋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想不青春焕发都难。和许多姐妹一样,大学刚毕业的那两年,上门介绍对象的人踏破了家里的门槛。让爸爸妈妈乐得合不拢嘴,仿佛他们亲自培养出的西瓜得奖了似的。尤其是老爸,常常自己念叨着:“咱闺女真好,咱闺女多可爱啊,也不知道将来要便宜了哪个小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