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小说是日本大正年间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也称为"自我小说"。他实际上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物,然而西欧自然主义作家描写社会现实的创作手法到了日本却演变成描写作者私生活的私小说,这种模式不仅支配着日本的后期自然主义,还长期影响着其他流派的作家们。有关私小说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定论,然而学者们对其特征却很少有异议。志贺直哉大多数作品都是从自身以及自己生活中取材,这也是私小说的最主要特征,他的这种创作方法也对其他作家有着深刻的影响,他还开启了日本心境小说的大门,对私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欲以志贺直哉的作品为中心,来讨论私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莫言小说善于运用色彩,描写感觉,他借用超常的色彩搭配和色彩变异来传递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以色彩透视出其对生命、生活、世态万象的奇特感悟。莫言早期的两部作品《红高粱》、《红蝗》中色彩丰富,特别是"红"作为转达作品主题和作家感情的色彩意象大放光彩。本文试论莫言作品中色彩词所承载的象征和深刻意蕴,探究莫言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创作过程中主体的精神状况,还是文学作品的内容,所有的作品都融入了重要的情感因素,作品没有情感其艺术性也就无从谈起。而郁达夫的小说正是对这种结构常规束缚的一种突破,并将整个篇章用自然流动的情绪和感情串联起来。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中对情绪的架构,希望为小说有关情绪构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从而推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当时,作家们倾向于两种小说创作,一是从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写作历史小说;二是从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积累素材创作现实小说。1945~1962年,马格里布各国共出版中、长篇小说7部,其中5部是突尼斯小说,可见突尼斯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艾布·卡塞姆·穆罕默德·卡洛出版的《复兴》系列丛书,无论对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有促进作用。丛书中有突尼斯作家的作品,也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作家的作品。随后,由穆罕默德·姆扎利主编的《思想》杂志问世,这份期刊尤其关注小说文学,1959年出版过一个突尼斯阿语小说专辑。1966年,《小说》杂志创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也刊登有关中、长篇小说的评论与研究文章。 此外,《新生》期刊、《劳动报》、《晨报》等都辟有每周专栏,发表小说、文评,为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提供合适园地,为活跃小说创作发挥了良好作用。 白希尔赫里夫是突尼斯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思想》杂志连载他的中篇小说《爱的诱惑》。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一个20岁青年的爱情历程。之后,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夜光》出版,取得颇大成功。他的第三部作品是《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小说究竟是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说到底怎么作,也是各有各的巧妙。张大春不仅写小说,也做小说方面的理论研究。《小说稗论》便是他创作与理论研究的互动结晶,宛若自然长出的一条黄瓜。放在琳琅满目的水果店里,不那么扎眼,但新鲜,翠绿逼人,煞是可口又可爱。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是著名的农民作家,他擅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创作,其中有大量的民间口语,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他的语言质朴,生动丰富,让他的作品极具特色。本文就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祖籍俄国,早年同家人离开俄国迁往欧洲。父亲被杀,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颠沛流离的生活使纳博科夫饱尝了人世间的沧桑,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掌握了英语、法语,这为他用英语写作,成为世界级作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纳博科夫赴巴黎后,步入了小说创作的职业生涯,先后出版了数篇小说如《眼睛》《黑暗中的笑声》《斩首之邀》《王、后、杰克》等。纳博科夫是一个多面手作家,他不仅撰写小说,还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剧本和诗集,很快就蜚声欧洲文坛。1904年纳博科夫携全家赴美定居,先后出任康奈尔大学与哈佛大学的语言教授。这一生活经历为他创作撼世之作《洛丽塔》提供了素材,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我国重要的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其作品中反映的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长期以来受到了诸多文学研究者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在先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鲁迅的作品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主要从《呐喊》、《彷徨》这两部作品中总结鲁迅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童年经验作为汪曾祺小说创作重要的素材来源,深刻地影响了他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塑造,甚至是他的写作风格。本文将立足他的体验,尝试分析童年经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交际》2008,(1):30-31
《市长秘书》是一部个人心灵史,"这不是一部用故事和情节讨巧读者的作品,它是发自内心的心灵独白,是一部灵魂白皮书。王晓方创作的长篇小说《市长秘书》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他以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市长秘书  相似文献   

12.
<正>一次也未谋面郭沫若所读的鲁迅第一篇小说是《头发的故事》,那是192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一篇文章。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的中国近代小说"。他对这篇小说乃至鲁迅的创作风格,是这样评价的:"我当时很佩服他,觉得他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  相似文献   

13.
张伍 《中外书摘》2007,(4):15-17
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小说的张恨水先生,是我国二三十年代多产的小说圣手,你可知道他还创作过描写战争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王莎 《现代交际》2011,(1):58-58
杜拉斯一生致力于小说、剧本和戏剧的创作之中,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创作持续了半个世纪,出版的作品集达15部,各种创作形式共73部作品。她以经久不衰的创作源泉浇灌着辛勤耕作的创作领域,但至今对她的作品却没有明确的分期。本文通过对杜拉斯创作主题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梳理出杜拉斯的创作分期。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梁启超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宣传家、学者,他还是文学家,对其作品更是知之甚少。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其次是诗词以及小说和戏剧。现就其散文创作特点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罪人》是叙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法里斯·扎尔祖尔发表于70年代的作品。扎尔祖尔1930生于大马士革,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1949年考入叙利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叙武装部队任下级军官。出于对文学的热爱,1958年脱离军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叙利亚公认的高产作家,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新作问世,作品以无情揭社会现实而著称。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称为“严酷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很多小说被译成英、法文,介绍到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和西方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扎尔祖尔现为阿拉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三次获叙利亚最高文学创作奖,其中两部长篇获国家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小说创作一等奖。 《罪人》是一部描写叙利亚农民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几乎没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非常贫瘠落后的叙利亚农村情景。他深入到最纯粹的农民家庭中,讲述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在天灾人祸重压下的挣扎,在物质利益掩盖下的亲属邻里关系,与代表国家权力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真相和他们的愚昧迷信。同时也讲述了他们的勤劳、质朴、豪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做出的种种牺牲和要求改变悲惨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使人落泪的故事展开的。 在叙利亚边远地区一个叫做“羊圈”的村子里,小说  相似文献   

17.
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在咱们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然,这应得益于她数量颇丰的作品。据介绍,琼瑶自196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窗外》至今,已经出版小说46部。虽然其作品,在文学界存在诸多争议,但就其作品数量和影响力而言,她在中国文坛可称得上是一位有份量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尼是美国籍阿富汗裔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等,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在胡塞尼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其阿富汗身份赋予其了解阿富汗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在作品中表现出阿富汗人的特质,同时其美国人身份使得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并理解美国人倡导的意识形态。基于此,胡塞尼充分利用其双重文化身份进行小说创作,为读者带来了独具特色的小说作品。本文简要概述了胡塞尼双重文化身份的情况,并以其代表作为例对胡塞尼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胡塞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伴侣(A版)》2014,(2):18-19
2013年11月,被媒体誉为中国版《哈利&#183;波特》的儿童小说《费晓雾的奇幻天空》,由成都天奥金桥动漫公司改编成同名动画片,并准备投拍。该书作者袁怡芳跟J.K.罗琳一样是个普通母亲,由于8岁的女儿太叛逆,她灵机一动,创作了一部魔幻小说,把想对女儿说的道理融入到故事中。女儿被故事深深吸引,无形中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是著名的英国女作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一生创作了将近30部长篇小说,1950年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的发表,使她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在创作上一直进行着实验,《金色笔记》是其实验过程中的巅峰之作。从题材、文体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对莱辛作品中的实验性进行细致研究,从而说明莱辛在创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